文档详情

棒球简介及棒球比赛规则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4页
文档ID:30515513
棒球简介及棒球比赛规则_第1页
1/4

棒球简介及棒球比赛规则:棒球的起源及沿革: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根据美国有关专家多年来的考据认为: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 也称圆场球 Rounder)1839 年,美国人窦布戴伊(Doubleday)组织了第一场与现代棒球运动十分相仿的比赛1845 年,美国人亚历山大•乔伊•卡特赖德(Alexander Joy Cartwright)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规定的场地图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仍继续使用,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1839 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镇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1860 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 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 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 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

1884 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赛”此后,1910 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1873 年棒球由美国传入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 193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现在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1937 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 20 世纪 70 年代的 50 多个增至目前的 113 个1978 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棒球联合会于 1994 年将总部设在瑞士洛桑中国棒球协会于 1981 年 3 月加入国际棒球联合会,1985 年加入亚洲棒球联合会棒球项目比赛场地设施: 比赛场地 棒球比赛场地呈直角扇形,土质要求松软正式比赛场地内场部分为土质,外场部分为草皮(也有全部为草皮的场地,但跑垒路线必须为土质)场地应布置接手区、击球员区、跑垒指导员区、跑垒限制线、准备击球员区、比赛有效区(野传球线)、本垒打线和草地线棒球比赛器材:棒 球圆形软木、橡胶或类似物质作球心,绕以麻线,再以两块白色马皮或牛皮包紧平线密缝而成。

球面应平滑重量为 141.7~148.8 克圆周围 22.9~23.5 厘米  球 棒呈圆柱形棒面必须平滑无截面接头,金属棒的两端必须密封棒长不得超过 1.07 米,最粗处直径不得超过 7 厘米,必须用一根木材制成为便于握棒,从握棒的一端起至 45.7 厘米的长度内,可用布条、胶布带或橡胶包缠护 具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穿戴护具棒球接手除戴护面和穿护胸外,还要穿护腿,佩戴接手头盔、护喉此外,棒球运动员在击球跑垒时必须戴棒球用头盔松香粉或镁粉最好装在小口袋里,共准备 3 个一个放在投手板后供投手使用,另两个分放在左、右击球员准备区,供击球员使用本垒板用白色橡胶制作,呈五角形,应固定在地上,与地面齐平本垒板尖角两边应与一垒和三垒边线外沿交角叠合垒 包一、二、三垒垒包均为边线 38.10 厘米,厚 7.6~12.7 厘米的白色帆布包一、三垒垒包应整个放在内场,二垒垒包的中心放在两垒线的交叉点上 垒包内装棕毛等细软物,也可用整块白色橡胶制作垒包应钉牢在地上投手板和投手区投手板用白色橡胶制成板长 61 厘米,宽 15 厘米投手板周围应有 86.4 厘米宽、152 厘米长的平台。

投手板应与平台齐平投手板和平台置于高出地面 0.25 米(小龟背)、直径为 5.48 米圆形土墩内的投球区(圆心在投手板前沿中心正前方 0.46 米处),投手板前的斜坡应从平台前沿起向前 1.83 米长,每向前 30.5 厘米降低 2.54 厘米,然后向四个垒位逐渐倾斜并与之齐平服 装比赛时,同队队员应穿着式样和颜色整齐一致的比赛服装(包括内衫和外露部分)手 套棒球比赛手套分接手手套、一垒手手套、分指手套、投手手套棒球项目竞赛规则:竞 赛  棒球是以两支队伍交替进攻和防守的比赛项目比赛需要打 9 局,每队攻守一次为一局九局比赛分数累计领先者为胜队如打成平局,继续比赛,称为延长局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棒球比赛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3 小时左右,因此比赛组织者往往在竞赛规程中制定一些相关的竞赛办法如:双方比分相差10 分及以上时,7 局可结束比赛;双方比分相差 15 分及以上时,五局可结束比赛得 分攻队队员击球后跑垒并在三人出局前依次踏触一、二、三垒,最后安全踏触本垒的进攻行为叫“得分”出 局进攻队队员被取消击球、跑垒或得分的权利或者防守队为使本队改守为攻,使进攻队失去三次进攻条件之一叫“出局”。

安 全裁判员对跑垒员合法取得欲占垒位的判定叫“安全”关于指导投手防守队每场比赛(9 局)可以指导投手 3 次;如进行延长局的比赛,则无论前 9 局指导投手是否已满3 次,均从第 10 局开始,每 3 局只可指导投手一次教练员要求指导投手时,必须向主裁判员示意,经主裁判员同意后,方准入场教练员入场后,只允许对投手和一名防守队员进行指导,其他防守队员不得在场一名教练员进场就算指导一次,从第四次开始,教练员每进场一次,必须更换投手(不能再担任本场比赛投手),但在更换投手时进场不计算次数进攻队指导击球员或跑垒员时,只能用暗号,不能用暂停方式进行关于投球的规定投手可以采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两种姿势,即正面向着击球员站立和侧身向着击球员站立投球时,轴心脚必须踏触投手板投球动作一经开始后,就不得中途停止,也不得改变投球姿势在投球动作开始前,投手可以向击球员投球,也可以向有跑垒员的垒上传牵制球 违反投球规则的投球称为“不合法投球”,在垒上没有跑垒员时,判给击球员一个“坏球”;垒上有跑垒员时,叫“投手犯规”,判跑垒员安全进一个垒关于击球和跑垒的规定进攻队必须按照比赛前交给裁判员的“上场队员名单”上的“击球次序”依次入场击球。

击球时,不得踏出击球区;击出腾空球被守队合法接住时,击球员出局击球员可以用挥击和触击的方法击球击出界内球后,击球员即应跑垒;投手累计投 3 个“好球”(在本垒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击球员肩部上沿与裤腰上沿的中间平行线以下,一般是胸前的位置;低限在双膝髌骨下沿以上之间的立体空间区域叫“好球区”投手合法投出的球在落地之前通过好球区即判为“好球”),击球员三击不中判出局如投 4 个“坏球”或投球击中击球员时,击球员安全进一垒 击球员击球落入界内时,即成击跑员,应向一垒跑进到达一垒时未被防守队员封杀或触杀,为安全到垒,此时即成为跑垒员跑垒员必须按一、二、三及本垒顺序跑垒,即逆时针跑垒,不得反向跑垒,不得有意妨碍守队接球,否则判出局跑垒员可以偷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可能跑进时可以冲跑或滑垒,但必须沿跑垒线范围内跑进击球员击出腾空球时,跑垒员应触踏垒包,待球接触守队队员后方可离垒合法进垒并触踏一、二、三垒到达本垒时,得 1 分击出合法腾空球,在球落地前直接超出外场规定界线时(正规场地没有围墙),为“本垒打”,击球员安全得 1 分但击球员仍须按规定路线踏触 3 个垒再回到本垒,才算合法得分关于封杀和触杀规定封杀: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做“封杀”。

这种攻守局面叫“封杀局面”守垒员只要接球用脚触垒即可封杀跑垒员出局触杀:守场员用手或手套牢固地将球握住,用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触跑垒员的防守行为叫“触杀”触杀行为一般是在跑垒员非被迫进垒时(即自由进垒)守场员采用的一种方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