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单元设计理念科技和教育,是大家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说熟悉,是因为它与大家密切相关说它陌生,是因为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似乎离大家又有很大一段距离在前言中,提到科技时,是从白炽灯、水蒸汽、与亲人之间的问候这些平常得不能在平常的事情写起,而非一开始就提到“科技”,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种居高临下、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展开视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在第三节,最后又回归到:面对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又处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阐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和坚持学习不止具体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看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的一面,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第一节、 科技改变生活第一课时 科技发展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文字的出现为科技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了解三次科技革命2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相互争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3 思想觉悟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确立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影响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法与学法 教师点拨、小组讨论、交流与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048 上的材料,说一说:如果完全失去了现代科技,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二、讲授新课1 展示两组材料:第一组:名人名言: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却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2、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恩格斯)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第二组:材料:据说,人类迄今为止拥有的核武器的梯恩梯当量,足以将自己毁灭22 次以上!核威胁的论调,已不是一朝一夕了再往前看,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一次比一次死亡人数更多的世界性战争,至今回忆起来,仍叫人毛骨悚然试想,没有现代高科技在其中发挥作用,其杀伤力会如此巨大吗?思考:这两组材料说明什么?明确: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每一次科技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2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技发展的足迹吧!阅读教材 049 上文字3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方式来记事?你知道哪几种古代文字? 明确:象形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等4 每天我们都要和汉字打交道,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演变来的吗?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例:“ 弓” 中为何多道弯现代的“ 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5 讲一讲古代科技:例:近代科技的纪念碑——埃及金字塔人们对距今 4800 年精湛的科学技术不能不击节赞叹!那么,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用了那些技术呢?首先在测量学和数学上,古埃及人已能利用几何和三角的知识,估计已对圆周率作过初步计算在机械上,已经能用轮子来制造各种轮盘,如车轮等,以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另外,也已能制作斜面、滑轮等省力的机械装置,使巨大原石块得以运输和堆积鳞片爪的东西进行推算和估计古埃及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 金字塔,为古代科技竖立了丰碑三.练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049~050 文字,完成下面表格开始时间 标志 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四﹑ 板书设计科技发展的足迹石器——古代科技的萌芽 文字——进入文明时代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的使用 —— 进入工业化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广泛应用——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空间科技原子能——实现现代化 五﹑ 个人修改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感受科技的魅力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学生们根据相关问题查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相互启发、讨论中了解科技革命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利弊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相互争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思想觉悟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确立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辩论、讨论、启发为主,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二、 讲授讲课1 谈话 :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科技的魅力吧!出示; (1)、汽车发展史: 汽车不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业史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劳斯莱斯汽车发展史“世界汽车中可称为贵族的,惟有劳斯莱斯劳斯莱斯成为英国王室专用车已有数十年历史,爱德华八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玛格丽特公主、肯特公爵等众多英王室成员的座驾都是劳斯莱斯沙特国王、日本王子都对劳斯莱斯情有独钟劳斯莱斯名车系列:1907:第一代名车“银魅”问世1936:第一辆 12 缸发动机、时速 100 英里的“幻影Ⅲ”问世1955:一代名车 “银云”面世1971:第一部敞篷跑车 Corniche 面世1980:加长轴距的“银驹”面世1998:颇具现代气息的“银天使”面世2000:推出豪华旅行房车“Park Ward”( 2)、透过照片看科技 •中国交通变化:(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讲解)武汉长江大桥远眺(2004 年 7 月 27 日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交通资源不仅稀缺,而且非常单一且缓慢现在,中国铁路进行了5次大提速,直达列车已可在两个遥远的城市间实现夕发朝至随着供选择的交通方式的增加,中国人的足迹和视野亦日益拓展这是第一列客车在群众欢呼声中, 驶进了青海民和车站(1959 年 8 月 4 日摄)新华社发汽车行驶在清镇高速公路上(2004 年 9 月 14 日摄)有“贵州第一路”之称的清镇(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将于 9 月 29 日建成通车,该公路全长 89.625 公里,路基宽 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 120 公里新华社发这是在湖北汉口至长江埠段通车典礼上,第一列彩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由汉口开出 2 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世界到浩翰的宇宙空间,从信息技术到纳米技术,科技无处不在地散发着它无穷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你能列举出一些事例吗?相互讨论,回答说一说:教材 051 中的图片3 引导学生阅读 051“信息平台” 想一想: (1)、大胆设想,人类可能居住的第二、第三个星球是什么?(2)、你知道全世界现今被克隆的动物除了羊之外,还有哪些吗?(3)、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数字化”产品?4、你知道 1 纳米是多长吗?三、总结:板书设计: 现代前沿科技空间科技 征服星球 克隆技术信息技术 纳米技术 微电子技术四 个人修改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直面成就与差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我国的现状,找出差距与不足。
2、了解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则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3、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决措施4、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科技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决措施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世界科技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曾经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瞩目曾几何时,由于中国的闭关自守,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经济、科技落后,在殖民者的铁蹄下惨遭蹂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领域的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奇迹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继续书写着辉煌但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节课,我们将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科技发展的历史,找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早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二、讲授新课1、了解我国古代科技(1)阅读 053 上材料,回答:你知道在李约瑟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26 项发明是哪些吗?(2)写一写:教材 053 中间(3)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科技中还有哪些成就吗?2、了解中国建国以来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1)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领域的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奇迹。
2)引导学生阅读 053“信息平台”,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3)说一说:你知道 “杂交水稻之父”吗?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给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什么?(4)教师: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继续书写着辉煌,科技成果已从量的积累互质的飞跃,开始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5)引导学生阅读 054 中红色方框的文字,了解现代科技3、了解差距,制定措施(1)教师: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例 1:、专家: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主要是人才2004 年 5 月 9 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称,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上中共中科院党组中心组九日下午举行学习讲座,路甬祥在阐述和剖析该院提出的新的科技发展观内涵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科院“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当中,“以人为本”一是指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二是指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为民路甬祥提出,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方面体现在人才上的差距,应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队伍结构和梯队,通过分类管理,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表示,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践中,人才队伍上要以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为重点,以营造环境和文化为手段,使各种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制度建设上,要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队伍动态更新机制,建立科技布局动态调整与敏捷反应机制,不断加强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积极探索有利于出重大创新成果、有利于加强综合交叉的组织模式中科院新的科技发展观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