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取资金的审计方法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06KB
约8页
文档ID:487454813
套取资金的审计方法_第1页
1/8

套取资金的审计方法套取资金的审计方法从正常会计账目中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行为,必需 要审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知识,掌握各种资金支出的性质和 来龙去脉,擦亮眼睛,认真分析,只要留心留意,注意搜集 有关单位的信息,在实施审计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专项资金支出方面专项资金支出也称项目支出,是单位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 经费支出以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支出各单位业务性质不 一样,所反映的项目支出也大不相同,单位要从中套取资金,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大工程量套取正常状况下,所做工程事先都会编 制预算,达到法定额度的工程还要按程序进行招投标后实 施工程结束后,会编制工程决算书和经过审计后出具报告 作为付款依据如果预算和决算数据相差较大,且增加的工 程量理由不很充分,就要合计是否存在虚增或加大工程量套 取了,可能会在一些隐蔽工程上做文章,因为隐蔽工程在完 工后已掩埋无法看见全貌,很容易伪造数据,这必需要审计 人员对所检查的项目业务熟悉,状况了解,会计算工程量, 能看懂预决算表反映的数据状况2、以拨代支转移支出套取专项资金的检查从中央到地 方都很严格,有些单位看着一笔笔专项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 设上,而单位的公用经费严重不够,或者一些不能见阳光的 开支无法支付,就会想办法转移资金,把款拨付到个体私营 企业或基层村所,或者采纳迂回战术,打乱资金拨付的来龙 去脉,然后套取或直接把支出票据拿到所拨款单位报销。

在 审计时,首先要看所拨付的单位资金是否带帽,因为有些专 项款在下达时就会说明是什么项目的;其次要看所拨付的单 位是否符合拨款要求,有没有超标准或重复拨付;再次就是 要跟踪到所拨付单位审计,看是否进行了项目建设,实施的 量有多大;最后看所拨付单位有没有专款专用,是否报销了 不是该项目开支的票据等3、虚列救灾救济资金套取近年来,国家对民生资金投 入的数额在逐渐加大,特别对乡村和农民的支农资金和救灾 救济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很高,财政一^通的发放, 关于杜绝弄虚作假,规范支出起了很好的作用可是有些管 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还是会监守自盗,将应该发放给农民的一 卡通资金截留,或者虚报冒领,或者改变姓名领取关于这 项资金的审计,我们应该先核对申请状况和批复,其次核对 实有人数和发放金额,再次对一卡通的'发放到位状况进行 核对检查,看是否有改变用途、改变姓名或通过其它方式套 取资金的状况和问题发生二、人员经费支出方面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直接用于个人部分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确保费等各 级政府规范津补贴,清理吃空饷人员力度较大关于吃空饷, 只有彻底清查、严正处理,才能维护法纪、凝集人心。

1、 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工资状况、医保统 计等入手,核对编制、在岗人员花名册、考勤记录表、干部 职工工资表等相关资料,公示编制内人员工资的发放状况, 通过查看人事管理流程,及时采集、随时更新工作人员信息 和工资信息,发现是否存在"吃空饷'问题2、 正式职工或离退休职工的正常经费发放应该比较真实, 如果有停薪留职人员,就应该多做了解看是否有套取工资的 现象,而关于临时工和见习生,虽然《劳作法》有规定要签 订合同,但实际做起来很多单位都不规范,或者有意不做好, 然后从这部分人员中套取资金,在审计时,就要看实际岗位 和每月的支出状况,看是否偏听则暗变化频繁,或者每月人 员不均衡,时多时少3、 清查"吃空饷'要做到"五个'对照一是与人员编制对 照将领取工资人员清册与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清册进行对 照,看是否名不符实、张冠李戴;二是与岗位责任制对照 检查单位的岗位责任制,看领取工资人员是否纳进单位人员 分工,做到了个个有岗、人人有责,平常有工作任务、年度 有量化目标;三是与工作安排对照检查单位的日常工作安 排,看领取工资人员是否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安排了具体工 作任务,安排的工作任务是否有阶段性考核记录;四是与考 勤记录对照。

检查日常考勤记录,看领取工资人员是否正常 上班,是否天天考勤,是否有事请假;五是与群众言论对照 在广泛公示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各别走访、不经意 间谈话等形式,调查走访单位职工、周边群众,查群众言论、 听群众呼声三、公用经费支出方面公用经费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和 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公务费、业务费、修缮 费、设备购置费及其他费用前几年,很多单位会人为增加 小车支出和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套取资金,中央八项规定出台 和要求各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后,有可能套取资金的支出费 用有:1、会议费因会议费包涵的内容较多,很容易被钻空子、 出纰漏,特别是比较大型的会议和开会时间较长的,利用会 议费列支不是会议的支出或者虚增会议费的状况经常发生, 在审计时,一要看开会的地点、时间和人数;二要看会议定 额标准;三要看针对某次会议所开支的所有支出是否符合逻 辑,开支性质是否相同2、培训费外出参加培训的,回来按对方开具的培训费 报销,没有过多的疑问,对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因性质 与召开会议相似,会出现的问题与会议费支出也类似,审计 方法可参照会议费审计3、 劳务费劳务费是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 包括临时聘用人员工资、稿费、翻译费、评审费等。

支付劳 务费一般要凭税务部门开具的劳务费发票,因这种发票的开 具随意性大,对其真实性较难把握审计时一定要看附件注 明的用途、范围,特别是项目评审费,因涉及的人员范围广, 数量上难于控制,其附件一般要求注明发放单位、人员、金 额及评审的相关项目,看是否有扩大发放对象的现象4、 修理费按修理性质大小的不同,可以将修理费用划 分成日常修理费支出和大型修缮支出两种,前者指日常小型 的修补支出,后者指同意资本化的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 基础设施等大型修缮支出一项资产或设备是否要进行修 理,修理的范围有多大,一般状况下,大型修缮要先做预算 再实施,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要按政府采购规定程序执行, 而小型修理则随时进行因此,有的单位为了报销不合规的 开支,就会虚增修理费用来套取资金,审计时,一定要通过 附件查看具体修理时间、项目和工程量大小,金额较大的付 款是采纳现金方式还是转账方式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生态补偿资金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公共资金审计上 的又一全新尝试,也是环境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那么 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 走访座谈,多层次了解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政策涉及面较广,为此,我们实施了多部门、多 对象、多层次的走访座谈一是走访政策制定部门该市生 态补偿政策涉及财政、农委、水利、规划、国土、环保等六 个部门,其中财政、农委、水利为政策的主要制定部门审 计人员除了了解具体补偿对象、范围、标准等内容外,还对 政策出台背景,职能部门的观点看法,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与 疑惑进行深入了解,及时掌握了政策基本状况,为正式实施 补偿资金审计做好准备二是走访资金管理部门审计人员 通过走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了解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 渠道、预算安排状况以及随财力的增长相应的变动状况三 是走访保护区干部群众审计先后走访了生态补偿涉及到的 四个区所属的9个乡镇18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由镇、村 干部和农户参加的9次、共计120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 干部群众的看法和建议,真正做到问效于民,问计于民二) 现场踏勘,多方位检察补偿资金用途按照政策规定,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修 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镇村社会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 以及补贴农民要了解资金使用状况,除查看财务账册外, 实地踏勘现场最为直接、有效为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的管理使用状况,审计人员到占市区生态公益林总量90%以 上的吴中区,实地查看七子山林场、东山、西山镇的公益林 管护状况,包括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消防水池及防火专业队, 林相改造和中幼林的扶育和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

为了解水 源地村、生态湿地村获取补偿资金后展开的生态保护工作状 况,审计实地查看了 9个镇18个行政村实施的生态保护基 础设施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与河道保洁等工作三) 问卷调查,多指标征询补偿资金管理看法依据保护区群众特点,分别制定了针对镇、村干部和针对 农户的两张调查问卷,并尽量将调查事项切合补偿资金实 际,做到简明扼要、易于回答,能够客观清楚的反映保护区 民众对补偿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和完善资金管理的看法及 建议在每张调查问卷中,制定了民众对补偿资金的了解程 度、支持度、政策执行的公开透明度、政策执行满意度、存 在的问题和建议等20多项指标,发放回收374份问卷调查 表结果显示,80%的干部群众对生态补偿资金了解,93%对 所在地生态环境满意,99%认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执行镇务、 村务公开此外,还提出了 30多条改善看法和建议,为审 计人员客观评价补偿资金使用绩效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证据四) 分析对比,多角度评价补偿资金实效在审计过程中,采纳多种分析对比方法,评价补偿资金实 效运用因素分析法,制定2009至2021年村级收支状况表, 包括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状况,村级支出的主要构成状况, 分析生态补偿收入占村级收入的比重,查看生态补偿资金对 当地村级经济和村级收入的影响,特别是补偿资金对经济薄 弱村窘境改善的状况。

运用趋势分析法,查看生态补偿资金 投入后,抽检的7个镇53个行政村村级收入的增长状况, 分析生态补偿资金关于村级经济的带动和扶持作用;运用纵 向分析法,采集环保和水利部门专业数据,查看生态补偿资 金投入前后水源地水质的变化状况通过运用上述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补偿标准忽视 了保护对象差异,与实际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补偿资金来 源较为单一,对保护区生态产业支持不够;补偿对象与范围 未兼顾统筹性,区级生态补偿范围存有盲点;补偿资金管理 透明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执行不到位等影响生态补偿资金 使用效益的问题,全方位为生态补偿资金把脉问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