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案例--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3.50KB
约9页
文档ID:31028867
案例--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1/9

1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摘要:“白色污染”因其破坏耕地、减少粮食产量、污染环境而遭到全球抵制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 Logisitic 模型对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经常自备购物袋、了解“限塑令”的途径、“限塑令”对居民的改变及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对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关键字:限塑令 意愿 居民 Logisitic 模型一、研究背景“白色垃圾”(塑料袋)因其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破坏耕地、减少粮食产量,而被称之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 5000 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 100 万只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过去每年已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层“白色外衣”残留在土壤里的塑料,因其破坏结构和影响根系生长、土壤呼吸,可使农作物减产 5%左右,严重的田块将减收两成我国已有近亿亩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塑料污染因此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速度毫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的话,千年之后,我们的地球土壤将无法再生长出粮食(王枫、德萍,2008)。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已超过30%,预计 2011 年到 2015 年,国内塑料包装业的总产值有望突破 6000 亿元,产量达到946 万 t但同时,因塑料难降解(自然降解需要 100-300 年),回收再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污染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近年来,中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到 10 亿个,其它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 20 亿个以上 1,大多数是低于 0.025mm 的超薄塑料袋而低于 0.025 mm 的超薄型塑料袋无法回收,成为白色污染的最大源头 21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超市行业全年使用塑料袋约 500 亿个,超市平均塑料袋的耗费量为销售额的 0.2%,塑料袋的消费量达到 16 亿元2 3和污染, 2008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要求从今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4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 目前,欧洲多数国家的超市都已取消了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做法:法国规定从 2010 年1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塑料袋,澳大利亚规定从 2008 年底开始分步实施在超市停用塑料购物袋的措施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在行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在 2005 年就已禁止销售或使用塑料袋;坦桑尼亚的旅游胜地桑给巴尔在 2006 年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卢旺达、乌干达也通过立法来禁止或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限塑令”是在国家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显然是关系千秋万代的环保行动 5然而,实行超市塑料袋有偿供应之后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消费者生活习惯、观念转换、市场管理、超市防窃、包装价格、法律争议监督检查等等(采文,2003)因此,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尹飞,2008)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一定的研究赵德雷(2007)根据社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从节制使用的角度,探讨了当前人们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却仍在日常生活中滥用塑料袋污染环境的矛盾现象。

尹飞(2008)从法律的角度对“限塑令”的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面临着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私法自治原则的协调;企业在环保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实践其社会责任韩丹(2008)从商家应对和消费者偏好角度分析限塑令的环保效应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完善“限塑令”的相关规定提供政策建议二、变量、模型和数据(一)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说1.被解释变量:是否接受“限塑令”本文选取居民是否接受“限塑令”的意愿为被解释变量3据了解,每生产 1 吨塑料袋需 3 吨石油,我国一年耗费 160 万吨塑料袋,有 480 万吨石油用于制造各种塑料袋,约占全国消耗石油的 1.5%4 这里所指的塑料购物袋,是指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5 塑料袋的任意发放和丢弃必然造成环境污染据最保守的估计,实行塑料袋有偿供应后至少可减少 50%的消耗量,从物质、能源环境等各方面都可减少一半的损失,这是利国利民的32.解释变量的设定本文的分析中,将解释变量设定为五组: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购物行为变量、环保认知变量和“限塑令”认知变量,并就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假说:第一组个人特征变量(X I),包括性别、年龄和就业情况。

假定性别是否就业与接受“限塑令”意愿相关由于女性购物普遍比男性购物多,因而更能接受该法令理论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一般没有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呈负相关通常,就业者往往比未就业者更能关心生计之外的事,如环保,因此容易接受该法令第二组家庭特征变量(X F),包括居住地和人均月收入理论上,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更注重生活质量,更愿意接受“限塑令”居民收入越高越愿意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假定这两个变量与接受意愿呈正相关第三组购物行为变量(X S),包括是否经常购物和是否经常自备手提袋假定变量与接受意愿呈正相关居民在购物是越是经常自备购物袋,越能接受“限塑令”第四组环保认知变量(X P),即是否了解白色污染居民越是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则越愿意接受“限塑令”第五组“限塑令”认知变量(X L),包括了解“限塑令”的途径、“限塑令”对自己的改变、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和“限塑令”实施效果假定该组变量与居民接受意愿呈正相关理论上,了解“限塑令”的途径越是快捷、“限塑令”对自己的改变(指环保意识的改变)越多、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越高和“限塑令”实施效果越好,则居民越倾向于接受“限塑令”本文最终确定了 5 类 12 个解释变量,有关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预期作用如表 1 所示,其中+/-表示本文预期各个变量与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

表 1 各影响因素及其对被解释变量的预期作用方向影响因素 被解释变量(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1.居民个人特征变量(X I)性别 +年龄 -是否就业 +2.家庭特征变量(X F)居住地 +人均月收入 +3.购物行为变量(X S)是否经常购物 +是否经常自备购物袋 +44.环保认知变量(X P)是否了解白色污染 +5.“限塑令”认知变量(X L)了解“限塑令”的途径 +“限塑令”对自己的改变 +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 +“限塑令”实施效果 +(二)模型基于以上描述和分析,将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设定为以下函数形式:(1)IFSPLy=(X,,)+(1) 式中,y 为居民接受“限塑令”的意愿由于意愿很难用数值直接表示和测量,本研究采用 Logistic 模型,具体模型形式为:Pi=F( )/ (2)1mix1epmix根据(2)式,得到: (3)i1ln-i(3)式中,P i 表示个体做出某一特定选择的概率,X i 表示第 i 个影响因素,本文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解成 12 个自变量,各自变量的定义见表 2。

表 2 各解释变量赋值及其均值分布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均值被解释变量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y) 不接受=0,接受=1 0.928解释变量1.居民个人特征变量(X I)性别 男=1,女=2 1.64年龄 20 岁以下=1,21-30 岁=2 ,31-40 岁=3,41-50 岁=4,51岁以上=52.59是否就业 否=0,是=1 0.772.家庭特征变量(X F)居住地 乡村=0,城镇=1 0.77人均月收入 1500 元以下=1,1500-3000 元=2,3000-5000 元=3,5000-7000 元=4,7000 元以上=51.893.购物行为变量(X S)是否经常购物 否=0,是=1 0.72是否经常自备购物袋 从不=1,偶尔=2,经常=3 1.844.环保认知变量(X P)是否了解白色污染 否=0,是=1 0.9255.“限塑令”认知变量(X L)了解“限塑令”的途径 超市工作人员=1,亲朋好友=2,广播=3 ,电视=4,网络=53.63“限塑令”对自己的改变 没改变=0,改变=1 0.91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 不认同=0,认同=1 0.52“限塑令”实施效果 无效果=1,一般=2 ,理想=3,十分理想=4 2.43(三)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 2008 年 7 月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笔者本人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各大超市进行的调查。

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居住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 198 份,筛除缺失关键信息及有出错信息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81 份,问卷有效率为 90.5%调查中,有 92.8%的居民愿意接受“限塑令”,只有 7.2%的居民反对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处理,各变量的赋值及均值分布见表 2三、实证结果分析(一)模型估计结果运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 181 份有效问卷的截面数据进行了 Logistic 回归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向后筛选法首先将所有的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得到模型一,然后 Wald 值最小的变量剔除,再进行回归,直到所有的变量显著为止这样,一共有 4 个计量估计结果从各种模型的运行结果看,模型整体检验基本可行,不同的模型估计结果和结论也相似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列出了估计结果中的两种( 见表 3)表 3 居民接受“限塑令”意愿模型估计结果模型一 模型二解释变量B Wald B Wald sig Exp(B)常数项 -4.599﹡ 3.007 -4.581﹡﹡ 6.382 0.012 0.010居民个人特征变量(X I)性别 0.188 0.56 - - - -年龄 -0.265 0.566 - - - -是否就业 0.231 0.056 - - - -家庭特征变量(X F)居住地 -0.388 0.189 - - - -人均月收入 -0.339 0.595 - - - -购物行为变量(X S)是否经常购物 0.886 1.140 - - - -是否经常自备购物袋 1.597﹡ 5.408 1.575﹡﹡ 6.041 0.014 4.831环保认知变量(X P)是否了解白色污染 0.312 0.103 - - - -“限塑令”认知变量(X L)6了解“限塑令”的途径 0.685﹡﹡ 4.780 0.678﹡﹡﹡ 7.252 0.007 1.970“限塑令”对自己的改变 1.450 5.617 1.494﹡ 2.753 0.097 4.395对购物袋收费的认同度 2.320﹡﹡ 0.547 2.283﹡﹡ 5.710 0.017 9.074“限塑令”实施效果 0.347 0.245 0.331 0.565 10278预测准确率 93.4% 93.4%对数似然值 63.813 66.598卡方检验值 0.151 0.138Nagelkerke 的 R2 0.375 0.342注: *、**、***分别表示在10%、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