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经济、文化和心理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

凹**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9KB
约6页
文档ID:162049229
从经济、文化和心理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_第1页
1/6

从经济、文化和心理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   引 言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户籍属农村、在城市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青年劳动力. 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具备融入城市的主、客观条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第一梯队,也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序推进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 其城市融入的主观意愿如何? 受何因素影响? 城市适应过程又有何特殊心理规律? 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实现以及城市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有关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社会融入理论( social inclusion theory,Gordon,1964)[1].社会融入指个体融入某一社会群体、遵从群体和社会规则,最终减小被该群体疏离的可能性的过程. 该理论起始于西方学者对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过程和结果的研究,用以描述不同社会群体或团体成员之间如何互动,以致最终发展成为一体而处于相对和谐状态.      目前,有关社会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入的内涵探讨与阶段划分、融入的结果分析( 如对公平感、心理适应等) 、指标建构与水平测量等方面. 其中,有关指标建构与测量方面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如: Biles 等[2]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个维度探讨移民社会融入指标; Wong 和 Tezil[3]对加拿大外来移民在社会、文化及公民三个维度上的融入指标进行论证,Gan-non 和 Nolan[4]对爱尔兰不同程度残障人士社会融入程度的测量结果显示,残障人群整体社会融入水平较低,但不同形式残障及残障持续时间不同者其融入程度存在差异.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目前较多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内涵界定,例如,童星等[5]将城市融入定义为新移民在居住、就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融入城市社会、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 2)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例如,任远等[6-7]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个人和家庭状况、社会资本积累与社区参与度等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因子; 3)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人口学、社会学分析,如王桂新等[8]从户籍制度、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排斥等因素分析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 此外,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评价与测量方面也取得初步进展,例如,刘传江等[9]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的测查表明,其城市融入处于"中等";融入水平.      杨菊华[10-11]认为应从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四个方面来建构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测量指标,且四个方面是依次递进的关系. 李培林等[12]将农民工城市融入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接纳和身份认同四个层面. 综合现有的研究中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指标划分及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经济、文化和心理认同是农民工城市融入公认且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目前国内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大多是出于人口学、社会学等宏观视角,以理论探讨或描述性研究为主,心理学视角的、微观、因果层面的实证分析相当缺乏; 并且,从主观心理倾向角度考察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几乎没有. 心理学表明,个体的动机与主观意愿对其行为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观意愿为切入点,对融入意愿的内容、结构进行探索,并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期为更好地把握农民工市民化与城市适应的心理规律打下基础.借鉴西方社会融入理论以及国内相关文献,尤其是杨菊华[10-11]和李培林等[12]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证探讨,本研究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界定为: 处于市民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主动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主观愿望和心理倾向. 拟从经济、文化和心理三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进行考察,其中,经济融入意愿指农民工寻求在就业、居住、消费与基本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缩小差距,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经济地位的主观倾向; 文化融入意愿指农民工主观上寻求了解、接受和内化城市语言、习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并逐渐融入到当地文化中的倾向; 心理融入意愿指农民工在心理上希望与城市居民交往并逐渐建立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倾向.      1 方 法   1. 1 问卷编制   1. 1. 1 专题访谈研究者首先从浙江省农办、省农业厅等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个别访谈) 、企业管理者( 个别访谈)和新生代农民工( 小组座谈) 三个层面分别组织专题访谈. 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模式,研究者事先设计了包含 15 个问题的访谈提纲( 例如,假如有机会定居在城市,你是否愿意,为什么?) ,分别了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动机、意愿与心理感受等方面的情况. 受访农民工人数共计 33 人. 对访谈结果进行定性内容分析后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观认知与意愿主要涉及经济( 收入水平,住房条件,消费层次等) 、文化( 学习方言,更新生活理念等) ,心理( 寻求接纳,认同与归属感等) 三个方面的内容.      1. 1. 2 初步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编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问卷. 除人口统计学因素外,初测问卷共包含25 个条目. 这些条目主要依据上文对城市融入意愿的定义,综合访谈结果,从经济、文化、心理这三个方面设计. 其中经济方面 9 个条目,主要包括就业、住房、经济收入、消费方式、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文化方面 8 个条目,具体指标包括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礼节和社区参与等; 心理方面 8 个条目,涉及社会交往、与市民的心理距离、对城市的评价和归属意愿等. 要求作答者就各个条目描述与切身感受相符性进行评定,各条目均以五点利克特量表形式记分( 其中,1 表示"非常不符";,2 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确定";,4 表示"比较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 . 条目得分或总体均分在 3 分以下表示意愿相对消极,3 分表示倾向不明显,3 分以上表示存在积极意愿.      1. 1. 3 正式问卷构成随机抽取来自杭州地区四家企业( 酒店和加工制造各两家) 的 86 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试测. 对试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依据心理测量学标准,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过低或不显着的条目、在不同因素上的负荷相近的条目、最大负荷值小于 0. 4 的条目予以修正或剔除,同时结合被试现场作答的情况及相关反馈,对个别条目的措辞、表达进行了调整,得到 10 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其中经济方面 4 个条目( 如"我想通过学历教育或者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己,以改善工作或居住条件";) ,文化方面 3 个条目( 如"如果遇到困难,我愿意向社区寻求帮助";) ,心理方面 3 个条目( 如"与老家相比,我更愿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 城市融入意愿得分以 10 个条目均分计,各维度意愿得分以所含条目的均分计.      1. 2 正式施测及样本构成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浙江省范围内,在杭州、宁波、金华、衢州等 4 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同的城市、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来自不同行业及类型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 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与典型性,主要以生于 1980 年及以后,在异地城市、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为取样标准,其中样本大部分为各行各类企业中从事体力为主的一线操作人员,不包括小商小贩等自雇佣者. 问卷采用团体施测,由研究人员进行说明与解释,现场发放,当场收回. 累积发放问卷 420 份,回收问卷 381 份,有效问卷359 份,其中男性 201 人,女性 158 人; 样本的年龄分布在 18 ~ 34 岁之间( M = 27. 07,SD = 4. 25) ; 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 或中专) 及以下 133 人,高中以上 226 人; 行业类型方面,来自工业企业农民工 331 人,服务业企业农民工 28 人; 所受调查者均为农村户籍,其中省内 171 人,省外 188 人.      1. 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8. 0 对数据进行基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2 结 果      2. 1探索性因素分析及测量学检验   采用正式样本数据(n =359)对10个融入意愿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Bartlett检验,厂值为718 . 03 ( P 0.7),文化、心理融入意愿维度的系数略低,可能与条目数量偏少有关.计算问卷各维度得分及其与总体融入意愿得分的Pearson相关(n =359),结果表明,经济、文化、心理三维度与总体融入意愿间均存在中高程度的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 70>0. 77>0. 68 (P r}心=0. 33 >尸尸   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 359 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水平进行分析. 将城市融入意愿总体平均分及各维度意愿平均分分别与中值 3( 量表的中间值,表示融入意愿倾向不明显; 按照问卷的五级记分方式,单个条目及多个条目均分在 3 分以下表示意愿相对消极,3 分以上表示存在积极意愿) 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除心理融入意愿维度外( M =3. 08,t( 358)= 1. 81,P = 0. 071) ,农民工在总体融入及经济、文化融入维度上得分均显着大于 3( M总= 3. 72,t( 358)= 26. 36,P = 0. 000; M经= 4. 24,t( 358)= 38. 15,P = 0. 000;M文= 3. 65,t( 358)= 16. 71,P = 0. 000) . 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不论是总体城市融入还是经济、文化方面均表现出积极的融入意愿,心理融入倾向不明显.进一步比较被试在经济、文化及心理方面融入意愿的相对高低,结果如表 2 所示. 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维度融入意愿之间两两均存在显着差异( P < 0. 001) ,其中经济融入意愿最强烈,其次为文化融入意愿,最后为心理融入意愿.最后,采用方差分析考察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及各维度融入意愿在不同因素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总体融入意愿、文化融入意愿维度在各因素上均未表现出显着差异( P > 0. 05) ,但经济和心理维度的融入意愿在一些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表 3 可以看出,在经济融入意愿方面,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 133 人/高中以上 226 人) 、城市住房类型( 自租房者 153 人/借住者 206 人) 、婚姻状况( 未婚 160 人/已婚 199 人) 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显着差异,事后比较发现,高中学历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经济融入意愿显着高于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农民工( M下= 4. 12,M上= 4. 31,t( 357)=2. 81,P = 0. 005; ) ; 在城租房居住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经济融入意愿显着高于借房居住农民工 ( M租=4. 32,M借= 4. 18,t( 357)= 2. 19,P = 0. 029) ; 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经济融入意愿也显着高于未婚农民工( M已= 4. 31,M未= 4. 15,t( 357)= 2. 45,P = 0. 015) . 心理融入意愿仅在来城工作时间( 5 年以下 265 人 /5 年及以上94 人) 因素上存在差异,来城工作 5 年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心理融入意愿高于来城工作 5 年及以上的农民工( M下= 3. 13,M上= 2. 93,t( 357)= 2. 05,P = 0. 042) . 上述表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差异仍主要表现在经济融入方面.      3 讨 论   一直以来,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的研究均集中在融入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