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新旧所得税核算的异同一、新旧所得税核算的异同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四、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四、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五、衔接规定五、衔接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新旧所得税核算的异同一、新旧所得税核算的异同 •(一)核算所得税的方法(一)核算所得税的方法•1、原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原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法,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针对税率变动,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针对税率变动,调整递延税款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债务法调整递延税款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和递延法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原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债务法实质上是利润原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债务法实质上是利润表债务法表债务法2、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纳税影响会、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但是,该债务法计法的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但是,该债务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二)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二)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为基础,(一)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为基础,以时间性差异为主要考察对象,将时间性以时间性差异为主要考察对象,将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确认到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确认到“递延税款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税率变动时调整的借方或贷方税率变动时调整“递延递延税款税款”的金额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以暂时性差异为主要考察对象,为基础,以暂时性差异为主要考察对象,将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确认为将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税率变动时调整税率变动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基本核算程序基本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计税基础(一)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的金额,即即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残值为0。
计提了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000--100--100--80==720万元万元计税基础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本-减值准备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60万元万元计税基础计税基础==144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形资产成本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资本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万元无形资产成本:无形资产成本:600万万计税基础:计税基础: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3.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损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损益益税法:税法:成本成本例:企业支付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60万元万元计税基础:计税基础:800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基础二、资产、负债的计基础1.预计负债预计负债例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有关产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预计负债预计负债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00万元万元预计负债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万=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预计负债例例: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会计会计: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税收税收: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000万元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计入成本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负债费用,同时确认负债税收: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仍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税收: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仍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福利费标准等的计税工资标准、福利费标准等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性质支出计2000万元,尚未支付。
按照税法规定的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账面价值==2000万元万元计税基础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中扣除的金额0==2000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 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而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暂时性差异并不一定是时间性差异异并不一定是时间性差异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成本成本1000万万 期末市价期末市价1080万元万元 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三、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三、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础之间的差额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 交所得税的增加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 交所得税的减少交所得税的减少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可抵扣暂性差异可抵扣暂性差异:将导致在销售或使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资产资产 负债负债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万元 计税基础为计税基础为150万元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增加--负债未来纳税义务增加--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万元 计税基础为计税基础为200万元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原则原则:对于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某些特殊情况除外例例:企业于企业于2004年年1月月1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法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万元,使用年限为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
不考虑中期报告的影响,企业在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的影响,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折旧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万元万元与其计税基础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其适用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的所得税税率为33%,应确认%,应确认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特殊情况:特殊情况:1.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初始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初始确认假假定定A企企业业发发行行6000万万元元的的股股份份购购入入B企企业业100%%的的净净资资产产,,该该项项合合并并符符合合税税法法规规定定的的免免税税改改组组条条件件,,购购买买日日各各项项可可辨辨认认资资产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下: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2700 1550 1150应收账款应收账款 2100 2100 ――存货存货 1740 1240 500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 ((300)) 0 ((300))应付账款应付账款 ((1200)) ((1200)) 0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 5040 3690 135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例:例:假假定定B企企业业适适用用的的所所得得税税税税率率为为30%%,,则则该该项项交交易易中中应应确确认认递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金额如下: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金额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5040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1350××30%)%) 405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4635商誉商誉 1365企业合并成本企业合并成本 6000如如果果确确认认由由商商誉誉产产生生的的递递延延所所得得税税负负债债((1365×30%),,则则会会进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1365×3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 ,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会计利润, ,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例:一项资产按会计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为例:一项资产按会计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为200200万元,万元,但按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但按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80180万元,确认该暂时性万元,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改变资产的历史成本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改变资产的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下两个方面: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证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证据据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特殊情况:特殊情况:•1.1.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例:承租方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例:承租方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会计: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税收税收: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租赁款: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租赁款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包括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和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两个部两个部分,其中:分,其中: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当期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 利润表利润表企业合并企业合并 调整商誉调整商誉确认时记入权益的交易确认时记入权益的交易 记入权益记入权益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综合举例:综合举例:•甲企业甲企业20×6年年12月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情况如下:项目项目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差异差异 应纳税应纳税 可抵扣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26000002600000 2000000 600000 2000000 600000存货存货 2000000020000000 22000000 2000000 22000000 2000000预计负债预计负债 1000000 1000000 0 0 1000000 1000000总计总计 600000 3000000600000 3000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综合举例:综合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6年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万×33%=%=99万元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万×33%=%=19.8万元万元•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1000万万×33%=%=330万元万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0×6年: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借:所得税借:所得税 2508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0×7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项目项目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差异差异 应纳税应纳税 可抵扣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28000002800000 3800000 1000000 3800000 1000000存货存货 2600000026000000 2600000026000000 预计负债预计负债 600000 600000 0 0 600000 600000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200000020000000 20000000 2000000总计总计 2000000 16000002000000 1600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分析:分析: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万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33%) 66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46.2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60×33%) 52.8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99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46.2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假定假定20×7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万元,则则: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2000×33%=660万万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时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时:借借:所得税所得税 7524000 贷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46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462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六、衔接规定六、衔接规定1.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日日,应首先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应首先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例:某企业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例:某企业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及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项目项目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差异差异 应纳税应纳税 可抵扣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1400000014000000 12000000 2000000 12000000 200000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4200000042000000 36000000 6000000 36000000 6000000•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30000003000000 4200000 1200000 4200000 1200000•预计负债预计负债 1000000 1000000 0 0 1000000 1000000•总计总计 8000000 22000008000000 2200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例: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例: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按10%提取%提取盈余公积,则:盈余公积,则:借: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726000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 191400 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17226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640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按调整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确定应予确认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确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原已确认的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同时调整留,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存收益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例:•项目项目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差异差异 应纳税应纳税 可抵扣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1400000014000000 12000000 2000000 12000000 200000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4200000042000000 36000000 6000000 36000000 6000000•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30000003000000 4200000 1200000 4200000 1200000•预计负债预计负债 1000000 1000000 0 0 1000000 1000000•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贷项 264000264000•总计总计 8000000 22000008000000 2200000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借:递延所得税贷项借:递延所得税贷项 264000 贷: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 26400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237600借: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726000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 191400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1722600 贷:贷: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26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