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1944)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从1995年起,赫克曼就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赫克曼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因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赫克曼的理论填补了这些空白,他提出了与这类微观数据分析相关的一些基本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推动了经济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向前发展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L.McFadden)1937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他们设计出研究人们生活方式决策的分析方法,已经在经济学及其他社会学科中广泛地用于对个人、家庭与企业的统计分析这些理论与方法对于教育训练计划、城市运输系统和老人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01 年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Akerlof)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Spence)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这三位经济学家在30多年前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他们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这三位经济学家大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他们认为,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就应该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2002 年丹尼尔•卡纳曼(Daniel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L.Smith)1927年出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丹尼尔-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弗农-史密斯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丹尼尔-卡恩曼把心理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因此奠定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过程,他认为人类决策可能与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有系统性差别。
弗农-史密斯奠定了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基础他发展了一系列试验方法,为在实验室里可靠地做经济学试验制定了标准他的工作使得实验分析成为了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2003 年克莱夫•格兰杰(CliveW.J.Granger)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据瑞典皇家科学院介绍,格兰杰对经济学研究的一大杰出贡献是,发现非稳定时间数列的特别组合可以呈现出稳定性,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统计推理他称此是一种“共合体”现象,并提出了根据共同趋势进行经济时间数列分析的方式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格兰杰的发现对研究财富与消费、汇率与价格以及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罗伯特•恩格尔(RobertF.EngleIII)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了一种被经济学界称之为“自动递减条件下的易方差性”理论模式,并提出了根据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经济时间数列分析的方式。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恩格尔的分析方式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而且他的ARCH理论模式已成为经济界用来进行研究以及金融市场分析人士用来评估价格和风险的必不可少工具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2004 年芬恩•基德兰德(FinnE.Kydland),1943年生于挪威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C.Prescott),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他们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2005 年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ThomasCrombie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JohnAumann),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谢林运用他所发展起来的博弈理论对核决策与军事控制、组织犯罪与敲诈、成瘾行为与自我控制、种族隔离、环境保护等现象做出了深刻、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奥曼在博弈论上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人们对合作前提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为什么当存在许多行为人时合作会变得更加困难,什么时候行为人之间的合作不太可能发生,什么时候交往可能会中断,什么时候别人的行为不能被清晰地观察到等等2006 年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Phelps)1933年出生,美国人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2007 年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罗杰•迈尔森(RogerB.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于美国波士顿,美国国籍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里奥尼德•赫维克兹(LeonidHurwicz)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该奖由明尼苏达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里克・S・马斯金及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杰・B.迈尔森三人共同获得,获奖理由是“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何种情况市场机制无效,帮助人们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政策手段和决策过程机制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解释何种制度或分配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作为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这一理论为最优贸易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008 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美国经济学家,1953年出生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2009 年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Hiamson,1932.9.27—):“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高斯定理(又译科斯定理)的人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2010 年彼得•戴蒙德(PeterDiamond),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年仅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戴尔•莫滕森(DaleT.Mortensen),生于1939年2月2日,美国公民,现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莫滕森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维拉马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戴尔•莫滕森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A.Pissarides),1948年出生在塞浦路斯Nicosia,他拥有塞浦路斯和英国双重国籍现任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他还是该校经济表现研究中心负责研究项目的主管,1976年以来他一直在该中心任职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工、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2011 年托玛斯•萨金特(ThomasJ.Sargent,1943年7月19日―),美国经济学家,擅长于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一) 萨金特的主要学术贡献1. 理性预期理论与计量方法的创新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理解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即趋利避害的,在有效市场及真实周期内做出的决策都是合理的,任何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都会因经济主体的理性应对而削弱甚至抵消2. 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的持久影响和长期调整,他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研究政府与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因经济动态同时调整预期情形下的宏观经济关联:政府如何随经济走势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和经济政策,经济主体如何根据经济政策来调整自己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并调整行动,进而逐渐影响政策的效果。
二) 西姆斯的主要学术贡献西姆斯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于对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他在1972年创立了向量自回归方法(VAR模型),这一研究方法以向量自回归为基础,将所有的内生变量并列处理,来分析经济如何受经济政策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短期变化的影响,考量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西姆斯提出的时间序列中“西姆斯检验”与“格兰杰检验”一样成为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方法,而“格兰杰检验”的提出者格兰杰(CliveW・J.Granger)已于2003年因其在不平稳时间序列分析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几年时间内再次授予时间序列分析分支,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价值已受到高度关注和肯定2012 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Roth)罗伊德•沙普利(LloydShapley)他们因为对“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的建树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