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1.名词解释: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 甚至变本加厉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 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 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 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 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 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真题链接:一般材料涉及到不好的现象,基本会涉及到破窗效应解决措施:(个人)下定决心、持之以恒、(社会)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出现危机后,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 的危机事件企业)*苦练内功,提高开发自己和竞争优势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 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与外界积极沟通,让其他反映迅速的人站在你这边高度警惕,保持组织结构的简单并加强其对外界反映的灵活性将危机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7.话题延伸:如何看待缺点一个不轻易讲自己缺点的人更适合生存。
他人善意指出缺点我们可以接受、思考 除此之外,如果你自己轻易总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缺点、不足,那么别人就会挑 出你更多的不足,进而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遍布缺点的形象>囚徒困境名词解释: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 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结合现实: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关税战(今年的热点话题:中美贸易战)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 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 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 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广告战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 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 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
合作)•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 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 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地产例子(今年习大大还是李总理作出指示: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 的)2008年房地产领域出现囚徒困境时,首先放弃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昨天提到 过,后面会详讲)的是万科,可想而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它预期到的博弈 的纳什均衡(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 的状况),显然是未来困境下的房地产商之间的普遍相互背叛,也就是说,万科 在这场“囚徒困境”中,之所以选择首先动手,出卖所有除它之外的房地产商,是 因为它预计在这种困境中,如果不尽早出卖所有同伴,自己将面临被出卖的结局, 毕竟,这是一个非零和博弈游戏,出卖行为是可以换取非常大的利益的通过出卖同伴,万科理论上能够获得个体的最大利益,但在实践中,也许它最终 是打错了算盘,因为在所有的实践中,“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必须是在一个信息极 不对称的封闭环境中产生结果,所有囚徒式的自身恐惧与“理性决策嘟是被相互 隔绝的,而且这种博弈是不可被重复的,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已经被不止一次重演 过了(海南、05全国、08深圳),这种重复博弈最终将令所有参与者脱离困境, “囚徒困境”至此被彻底打破。
另外,最关键的一条是,在那场博弈中,政府也参与其中了,他直接参与的环节 在于源头,即土地的供应(租借),这将加速打破“囚徒困境”,因为与所有参与 博弈者有着本质不同的是,政府是整个游戏的设计者,是囚禁规则的设计者,也 是盖牢房、拆牢房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有着政府参与其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被称 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困境”,再回头看万科,在所有被他出卖的所谓同伴中,正有 政府的身影5.真题链接:我个人觉得没有出现过,因为真题中的案例都不是在信息不对称的 封闭的环境内当然昨天第一篇的汇总发了之后,一些考396经济类联考的 考生也关注了我,可能396联考真题里会涉及,但我没看过>纳什均衡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所有局 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公共地悲剧名词解释: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由于每一 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最终就会因资源有限而引发冲突,损害所 有人的利益结合现实:涉及到资源的过度使用、威胁到其他人或者下一代的情况,一般会涉 及到公共地悲剧。
>正外部性(环保是个永恒的话题) 名词解释:生产和消费给他人带来收益而受益者不必为此支付的现象有点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味道) 环境领域:经济活动对环境有益,但这些益处的价值未通过市场实现,导致私人收 益少于社会收益,对良性经济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帕累托最优名词解释: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 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 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 率的“理想王国”结合现实: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争取实 现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率和效益在企业单位,企业老板必须保证员工 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的基础上追求企业的最大收益 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社会市场活动在一个自由选择的体制中,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一只“看不见 的手”推动着人们往往从自利的动机出发,在各种买卖关系中,在各种竞争与合 作关系中实现互利的经济效果。
交易会使交易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另一方面, 虽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实上 由于市场本身不完备,特别是市场的交易信息并不充分,却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 置造成很多的浪费信息资源配置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会受损,社 会福利总量肯定能上升,所以运用帕累托最优去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才有可能通 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研究信息资源配置, 对于有效、合理、科学地利用信息资源,促使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信 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真题链接:17年的扩大生产or创新的那篇,涉及资源配置的一般都可以用到帕 累托最优>零和博弈(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意识中贸易是零和博弈,虽然实 质上是想阻挠中国崛起)反义词:非零和博弈(正是中国在贸易战中所提出的求同存异,合作双赢)博弈参与者之间不存在“你之得即我之失”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其中隐含的一 个意思是,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蕴涵博弈参与才“双赢”或者 “多赢”这一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理念真题链接:13年竞合的那篇文章,一般涉及竞争的话题会提到零和博弈和非零 和博弈>搭便车(中美贸易战,特朗普认为中国搭便车已几十年)结合现实:生产活动比如说某工厂为生产产品而排放了污水,这就污染了河流从而影响到周围人的身 体健康,而周围人与这个工厂没有经济上的来往,同时这个工厂又不给周围人经 济赔偿,这种情况就叫做负外部性公共品消费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 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 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对于 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 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 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 难由市场提供真题链接15年为富为仁那篇文章,如果企业公益行为在社会中产生了慈善的氛围,那 么某种程度而言做慈善的企业会为萌芽阶段且未做慈善的企业提供搭便车的机 会(有点牵强,但我觉得可以联系上)12年和10年这两篇主题相近但立意方向不同的材料,一个学术能力很强的学 者发表一篇含金量非常高而且非常全面的文章,会为其他水平较低的学者提供一 些便利Cc考生二战的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大四毕业论文怎么来的,一战的也可 以想想如何应对毕业论文,就能理解了17年的扩大生产Or创新那篇,在CPA战略里有一个知识点,行业从某种层 面定义为两种,一种是进入门槛较高的、需要一定技术的,这种行业先进入者的 优势不太会被潜在进入者模仿,另一种是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比如 共享单车,这种行业先进入者的优势很容易被潜在进入者模仿,而且很容易提供 潜在进入者以搭便车的机会,因为以共享单车为例,一开始进入市场的of。
摩 拜开辟共享单车的市场是付出了很大的资金,而后进入者就可以直接利用所开辟 的市场13年的那篇竞合,很多考生都能想到竞争是基于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否则很 容易会被吞并,那么想象一下实力不相近的情况下,真的就一定会产生兼并的情 况吗?倘若实力较弱的企业具有实力较强的企业所没有的优势,那么这样就会产 生搭便车的现象,比如中美贸易,改革开放那时候中国的贸易额不及美国的十分 之一,但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较宽松的环保要求、较大的市场等优势,因此才 有现在特朗普认为中国搭便车几十年的论调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 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真题链接:一般涉及到风险的,都会涉及到沉没成本15年的为富为仁,思考一下,倘若为仁并不能促进企业自身产品的销量、未 能树立品牌,那么产生了沉没成本,企业还会继续为仁吗?17年的创新or扩大生产那篇,创新也存在风险,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14年孔雀那篇,也是涉及风险 一般涉及风险的,也会涉及机会成本,因为风险带来的除了可能的损失,还有可 能的收益>路径依赖真题链接:①15年为富为仁的那篇,如果社会中形成一种慈善的氛围,那么不为仁的企业 在名声上会有很大的劣势,而为仁的企业渐渐地会失去一开始通过为仁提高产品 销量、加强品牌建设的目的12年和10年那两篇,不谈博士论文和学硕硕士论文,很多专硕论文和本科生 论文都是通过某种路径仿制而成,所以要建立论文审查制度,反复查,不限年份 地查。
17年扩大生产or创新的那篇,一个企业有自身的发展阶段,初创期肯定是要 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扩大产品销量,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让它创新是很难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