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To the Flower of Elm “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 ——由罗伯特·舒曼的钢琴作品谈文学与音乐 内容概述:内容概述:文学与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形式,有许多乐曲都具有文学式的气氛浪漫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空前繁荣的时期,也为音乐史研究留下了丰富的课题本文以 19 世纪浪漫主义乐派初期代表人物德国著名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音乐创作思想及其钢琴作品的为例,通过分析浪漫主义乐派与文学,阐述文学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文学对音乐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罗伯特·舒曼 浪漫主义乐派 文学 音乐 钢琴 正文: 正文: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她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与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同时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承前启后、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罗伯特·舒曼的人生历程、创作思路、作品特征,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同时代作曲家的分析,探讨文学对音乐影响及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一、 罗伯特一、 罗伯特·舒曼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一)舒曼生平 (一)舒曼生平 罗伯特罗伯特·舒曼,舒曼,1810 年 6 月 8 日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的一个出版商家庭,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六岁开始接触音乐,七岁就有几首钢琴作品问世1828年中学毕业后,在母亲的坚决要求下舒曼学习法律但这时音乐仍是他兴趣的中心舒曼从师音乐教育家维克学习钢琴,举行公开演奏会,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从 1830 年起舒曼完全投入音乐创作,三十年代是他钢琴创作的黄金时期舒曼同时创办了《新音乐杂志》 ,积极从事音乐评论活动正是舒曼的文章让世人认识了贝多芬后期的乐曲的价值,重新唤醒对舒伯特的兴趣,并且在十九世纪的巴赫复兴风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四十年代,舒曼不断扩大了音乐创作的范围,写出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和歌剧等1849年起,舒曼的健康逐渐恶化,多年的生活斗争和烦恼使他经常为一种痛苦的幻觉所折磨,终于患上严重的精神病1854年春,舒曼为一种无名的恐惧所驱使竟投莱茵河自杀,虽被人救起,可再也没有恢复理智,于 1856 年 72003A.D. Ray. Z.F Presents 1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To the Flower of Elm 月29日辞世。
(二)舒曼的音乐思想及风格(二)舒曼的音乐思想及风格 作为一个钢琴作曲家,舒曼是十九世纪最有独创性的人物之一在舒曼的钢琴小品中,洋溢着奇异和炽热的表情,它们充满了激情的旋律、新颖的和声和有力的节奏这些曲集的标题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特征,如: 《幻想曲集》 、 《蝴蝶》 、 《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 作为一个歌曲作家,舒曼仅次于舒伯特他的歌曲构思精致,富于诗意他所喜爱的主题是爱情他所喜爱的诗人是海涅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样浪漫乐派到了罗伯特·舒曼手中臻至开花结果舒曼本人反映了浪漫主义乐派的种种特质, 他善于幻想、内省, 在精神上与当时的文学活动相契合他是革新者、批评家、为新鲜事物摇旗呐喊的运动家, 也是作曲圣手舒曼早期的音乐几乎摒弃所有旧体制, 后期则重拾传统中的交响曲及四重奏舒曼是坚决反对古典乐派的先驱, 即令他是出众的理论专家, 且音乐知识也决不下于当时任何音乐家, 但先前存在的形式对他而言毫无意义 他明告世人:所谓形式并不是为了服务学院派的人物而存在, 而是为驰骋湍流的创作之心而生; 纯然的乐念即能塑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形式体制虽小, 但是结构紧密完整, 又能捕捉并尽情发挥思想的形式, 就是它本身的美学评价。
音乐的气氛、色调、暗示、联想--这些在舒曼心中, 比起创制丝毫不爽的赋格、回旋曲或奏鸣曲等更重要无论他的音乐如何变化, 总是不脱诡鹬善变的气质、 万花筒般的结构与情绪、 纯挚的性格反映, 以及强烈的主观意识 虽然身兼乐评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观念, 并对公众解释说明, 但能理解他的作品的人却不多见他所欲传递的信息早已逾越了传统的界限, 而且太个人化了他也深明此点; 但其创作除了追随天赋倾向外, 其他都写不出来无论如何, 舒曼还是一位伟大的旋律家, 能轻易写出美妙而又通俗的音乐, 取悦世人的念头始终未曾出现在这位理想家的脑海里 如果把舒曼音乐中不合传统的部份略而不提, 他的音乐仍然令人难懂问题就在藏纳于音乐中的作曲家性格, 因为舒曼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而舒曼本人往往对自己的音乐也不甚了了, 有些作品甚至是在近于恍惚的状况下撰写成的舒曼首先编曲, 阅毕再赋上名称,这是他的一贯程序, 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写成后才命名所谓的名称也只是让听众对作曲家的情感有线索可循, 并不希望听众把它当成曲中故事的指南 2003A.D. Ray. Z.F Presents 2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To the Flower of Elm 舒曼与肖邦同样以撰写钢琴曲起家,他最先写成的二十三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钢琴独奏之用。
这一系列作品包括了三首奏鸣曲,以及一首三乐章的 C 大调幻想曲, 后者勉强也可以算是奏鸣曲,其于大部份则是小品之作我们在舒曼的钢琴曲里全然不见夸示于人的乐句段落,也不见流行于当世俗丽的八度音阶和完美的指法展示,因为他对为卖弄而卖弄的伎俩嗤之以鼻舒曼的钢琴曲时而酣畅婉转,时而诗意盎然,时而高贵雍容,时而亲切可喜舒曼独具的音乐魅力实难以笔墨形容,尽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结构--却无伤于全局 舒曼从钢琴曲转攻歌曲,并于 1840 年写成了一连串成功的联篇歌曲集,以及几首单独的歌曲编号24『海涅诗歌曲集、编号39『艾辛道夫诗歌曲集』 、 『天人花歌曲集』 、『女人的爱情与生命』 、 『诗人之恋人们把『诗人之恋』的 16 首歌曲与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组曲的最高地位舒曼正巧补舒伯特之不足他扩充了艺术歌曲的概念, 把钢琴提升为更能体贴入微的音乐伙伴, 在乐曲前后增添钢琴序曲与终曲 尽管舒曼的四阙交响曲在完成之始就有评论家指出其结构上与管弦乐配乐上的瑕疵, 但是它们的声势却能在乐坛上历久不衰世人咸信,舒曼在奏鸣曲形式的桎梏下窒碍难行, 他的转折过门极其困难淤滞,展开部笨拙疏阔, 不怎么高明。
如果不进一步追究的话, 舒曼的交响曲尚称富有新意, 还有他在主题的连贯上也别出心裁这个长处在只有一个乐章的第四号 D小调交响曲中表现至极致 学者们或许要挑剔总谱上种种缺失, 蒙昧的作家们也或许要把舒曼和贝多芬的交响曲摆在天平的两边, 就此贬低舒曼一生的成就,但是如果听众肯坦然接受舒曼交响曲的原貌的话, 仍然会觉得它们不失为十九世纪最具独到思想的创作 舒曼被人遗忘的作品, 已经多到令人不敢置信的地步 他并不是一位可以满足所有人口味的作曲家舒曼这位浪漫派健将, 也是最个人化、最不客观的作曲家, 恰好与1918 年以后主宰西方世界的审美风潮南辕北辙, 不能相容尽管舒曼很少让人联想到「纯而不杂」一词,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准则--包括了他的生活、爱情、教育、正直、思想以及他的音乐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对音乐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当时流行的消极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批判和对积极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倡导舒曼认为音乐艺术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它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能够使人的精神向上而且他还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艺术才是有内容、有感染力的艺术 2003A.D. Ray. Z.F Presents 3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To the Flower of Elm (三)舒曼的文学活动 (三)舒曼的文学活动 可以说,舒曼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他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理想,只好沉醉在自己创造的幻想的梦境里。
舒曼的作品以自己的内在感情和心理变化为主,侧重抒情他虽然也常常尝试仓诽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和英雄性的作品,但由于内心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他的这种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 在繁忙的作曲生活之外,他在 1834 年创刊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之后的十年之间,作为主编奋力于写作. 舒曼在这本杂志中,使用了各种笔名,发现了许多天才并对他们加以赞赏,同样抨击了那些不懂装懂的庸人.他所使用的笔名多种多样,总称为“大卫同人“这些笔名是些个个具有不同性格的空想的名字其代表性的笔名是欧塞比乌斯(意即善感而富于空想的人物)、弗洛列斯坦(意即易激动而精力充沛的热情人物)、拉罗(意即具有二者之间的性格)等虽然这都是些空想的人物,便也反映了舒曼本人性格的一面,在他的钢琴代表作《狂欢节》中,也出现了这些名字的人物 《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舒曼呼吁发现新生力量可以说他是音乐史上最有名的伯乐,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推荐,一大批青年音乐家脱颖而出,其中就有门德尔松、肖邦、瓦格纳、伯拉姆斯、柏辽兹和李斯特等,几乎包罗了当时欧洲所有的青年音乐家舒曼对当时无名之辈的肖邦大为称赞说:“脱帽吧,先生们! 这里是一位天才! ”* *。
听到初出茅庐的勃拉姆斯的演奏后,舒曼绝口称赞说:“期待已久的热血汉终于出现了 舒曼的浪漫主义,一方面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另一方面来自他的文学修养他十七岁时,最初听到舒伯特的歌曲,从此对舒伯特所产生的敬爱之意,终生未变因此,他后来去维也纳为舒伯特扫墓,并将当时发现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按作曲顺序应为第九交响曲)带回莱比锡举行首次公演,这绝不是偶然的 舒曼所崇拜的另一位艺术家是作家约翰·保罗实际上在他写作早期作品的时候,他对较早的作曲家的作品,还不如他对约翰·保罗的小说了解得更多,对复调理论的理解还不如对诗歌和文学的理解更为精辟,可以说,正因如此,他的音乐才富于感情,充满了奇妙的幻想和空想舒曼认为音乐的目的在于反映心灵的状态,从这个观念发展而得的结果就是:短短数语就能抵得过长篇大论,甚至表达得更多 舒曼的音乐总是带着诡谲善变的气质、万花筒般的结构与强烈的主观意识,再加上他对旧有形式的摒弃,使得保守的音乐人士对舒曼展开强烈的攻讦,连带地导致舒曼的2003A.D. Ray. Z.F Presents 4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 To the Flower of Elm 作品极少被演出。
舒曼最早是以创作钢琴曲起家,他的钢琴曲大多是由小品集结而成的,除了少数的作品之外,舒曼的钢琴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乐念他的钢琴曲需要高难度的技巧,但是却不像李斯特的钢琴曲那样具备炫技的成分,相反地,舒曼的钢琴音乐绝无卖弄之嫌,他极力反对为卖弄而卖弄 舒曼在 1834 创立的《新音乐杂志》 ,目的是要提供一个公开的园地为音乐界褒善贬恶,并创立了“大卫同盟” ,以此同盟的成员作为新音乐杂志的评论员经过舒曼的评论,肖邦、盖德、布拉姆斯等人都成名了,而舒伯特、孟德尔松也受到他的崇仰身兼乐评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观念,并对大众解释说明,但是当时能够理解舒曼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任何事物都会影响他,舒曼藉着独立思考将外在的影响表达在音乐之中,这种极端个人化的音乐的确是难以理解,不过这也正是浪漫主义的本色 舒曼本人往往对自己的音乐也不甚了了, 有些作品甚至是在接近恍惚的状况下写成的,舒曼首先编曲,等浏览完毕后再赋予标题,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写成后才命名而所谓的名称也只是让听众对作曲家的情感有线索可循,他并不希望听众将曲名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