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情景式运动训练应用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3.84KB
约5页
文档ID:195508178
情景式运动训练应用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_第1页
1/5

情景式运动训练应用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目的 研究运动发育迟缓儿童行情景式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数据采集本院收治68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组(早期综合干预,n=34)、科研组(情景式运动训练,n=34),2组疗效比较结果:训练前比较运动发育情况无差异,P>0.05;训练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GMQ、FMQ评分更高;GMFM-88评分更高,P<0.05结论:情景式运动训练能提高此病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崇关键词】情景式运动训练;运动发育迟缓;粗大运动功能临床常见、多发性儿科疾病为运动发育迟缓,是指:儿童运动功能低下、未能与正常发育要求相符,分析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性缺陷、早产及脑损害等因素有关,若疾病持续进展,可引起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等现象,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尽早提供对症治疗是缓解残疾程度的关键、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陈艳娟[1]证实,低频电刺激、体感音乐均属常规干预方式,未能解决运动发育迟缓的问题,效果欠佳,鉴于此,本文分析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行对症训练的价值,汇总:1 资料和方法1. 基线资料回顾性研究,样本取自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家属对“知情同意书”签字,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科研组(34例):男19例、15例女,年龄2-8岁,均值(4.511.32)岁;病程6-22月,均值(13.252.46)月;常规组(34例):男20例、13例女,年龄2-7岁,均值(4.151.23)岁;病程7-24月,均值(13.392.51)月。

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常规检查确诊,与同龄者比较,运动发育落后>2倍标准差[2];②年龄范围2-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脑外伤、脑电图癫痫波;②姿势异常、肌张力障碍;③伴一过性发育迟缓;④先天性肢体畸形;⑤既往有康复史;⑥中途退出研究1. 方法常规组:早期综合干预,入院后予以低频电刺激,频率为隔日1次、30min/次,持续10次,护士指导下开展常规运动等训练科研组:情景式运动训练:①明确训练原则:将游戏、环境丰富及目标活动作为特定原则,确保儿童能充分发挥运动空间,借助游戏形式、完成预期康复目标,且训练前评估儿童运动发育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对症训练方案②训练流程:结合实际,设定以下运动区域,如吊环区(对患儿全身运动协调、上肢力量训练)、狮虎山坡区(协助转换俯卧、仰卧及坐位等)、攀爬乐园区(重全身运动协调训练)、动物喂食区(锻炼上肢运动、跑、走等行为)等,也可指导患儿踢足球,锻炼走、蹲、踢等能力,上述锻炼30min/次,隔日1次,持续10次1. 观察指标运动发育情况:参考粗大运动发育商[3](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各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粗大运动功能:参考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GMFM-88),涉及A区(卧位及翻身)、B区(坐位)、C区(爬与跪)及D区(站立位)4个功能区,各区域总分50分,得分越高越好。

1.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P=0.052 结果2.1 运动发育情况训练前比较运动发育情况无差异,P>0.05;训练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GMQ、FMQ评分更高,P<0.05,见表1表1 运动发育情况比较( s,分)组别GMQFMQ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科研组(n=34)74.127.4589.274.26*#74.156.8388.364.53*#常规组(n=34)75.237.3682.373.14*74.296.7582.314.29*t0.61807.60240.08505.6543p0.5387P<0.050.9325P<0.05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2.2 粗大运动功能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GMFM-88评分更高,P<0.05,见表2表2 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s,分)组别A区B区C区D区科研组(n=34)45.923.2439.863.7646.372.2843.582.37常规组(n=34)41.753.0233.643.2540.232.5438.212.15t5.48967.297610.48929.7853pP<0.05P<0.05P<0.05P<0.053 讨论研究表明[5],运动发育迟缓是儿童时期常见病症,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诱导幼龄时出现行动迟缓、无力现象,危害自身健康、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及压力,具体分析发现:①若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未及时处理,引起患儿平时活动量减少、逐渐萎缩肌肉功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导致自身学习能力降低、甚至长大后很难生活自理;②儿童成长过程中,患运动发育迟缓者,与同龄人比较行为能力较差,易有自卑、不自信等心理,影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长期未处理,使患儿性格偏激、孤僻,很难融入周围生活,因此结合实际、尽早提供针对性训练方式有重要作用,利于改善儿童运动功能、尽早回归到正常学习及生活,达到远期疗效机制。

研究报道[6],情景式运动训练能提高此病的康复效果,其属新型的促进儿童康复方式,通过提供适宜的运动环境、设定特定游戏等方式,确保儿童与环境互动,对自身运动发育情况加以逐步改善,具有丰富环境、游戏及目标活动3项内容,可借助丰富环境刺激大脑、改善运动功能,可提高康复训练效率、具有实践价值本研究示:①训练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GMQ、FMQ评分更高,P<0.05,表明对症运动训练能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尽早回归到正常生活及学习;②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GMFM-88评分更高,P<0.05,说明本文与萌烨[7]文献相似,因此对症运动训练可促进肢体功能发育、协助患儿养成正确运动姿势,对改善其运动功能有积极意义,效果较理想综上所述: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行情景式运动训练能改善运动发育水平、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保证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陈艳娟,董尚胜,符仁顺.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81-83.[2]罗维.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9):1167-1169.[3]吕楠,万凯,尚清等.左旋肉碱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164-1168.[4]段晓晓,李素杰.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促进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2):137-138.[5]谢秀杰.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0,40(6):62-64.[6]陈毅克,黄敏菁,黎素清等.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病儿心理、智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安徽医药,2020,24(4):730-734.[7]蒋萌烨,陈莹.应用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8):1316-1318.-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