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群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李仁兰Summary: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素质教育大潮流下受到各科教师的青睐,同时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运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利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从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作用、策略、案例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以期使更多人认识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利之处,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将思维导图真正运用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去Key: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G623.2 :B :1672-1578(2019)13-0062-021.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作用思维导图最早是由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他认为思维导图就是有一个中央节点、不断向周围发散的树状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方式,思维导图具有重点突出、清晰明白、形象系统等特点群文阅读是我国近年兴起的一种有突破性的阅讀教学实践二者的有效结合有以下作用:1.1 从思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据的比重还比较大,理解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语文阅读文章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情就更有必要运用思维导图这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体化、可视化的工具帮助来学生记忆和理解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群文阅读中能有效地从学生思维角度去提高阅读能力1.2 优化阅读方式,增强阅读兴趣思维导图的引入既在小学语文中体现群文阅读的价值,又能利用思维导图把群文阅读的信息内容集中在一张图上这张图上能够穿插进不同的图片,还能根据喜好加上颜色符号的运用这种学生亲自动手把语言文字或者思维过程转换成图形符号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此外,绘制思维导图也能帮助记忆心理学上认为,记忆的建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网络模型认为头脑中的记忆信息是按网络结构组织起来的,而思维导图这种树状图则能有效地将记忆信息连接起来,促进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记忆的发展2.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不管用哪种教学流程,教学都离不开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本部分将围绕这三部分探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里的具体运用策略笔者以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大赛重庆赛区特等奖获奖课例陈泓宇老师讲授的《借物喻人》为分析对象,将运用思维导图对此群文阅读课例进行具体分析该群文阅读议题为“借物喻人”,选文是来自《学语文之友》2013年第11期的三篇文章《葵花之最》、《一棵核桃树》、《苦瓜》。
2.1 课前预习,巧用思维导图初感知课标对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默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的要求不算高,因此读群文对小学生来说是需要花比较长时间的为了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在课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预习时由于信息量较大,学生容易将信息错乱或者遗忘,就可以将单篇文章的主要信息运用思维导图画出2.2 课中教学,多种思维导图策略显神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在阅读基础知识(生字词等)和阅读主要内容的学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学目标上也不能脱离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2.2.1 基础知识为群文阅读目标的思维导图基础学科群文阅读的基础知识目标主要是生字词句,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分目标,而这项目标的达成又主要通过阅读课型完成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识字与写字目标来确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示范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以生字词为教学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思维导图运用策略:识记型字词思维导图、归类型字词思维导图、自由型字词思维导图其中归类型字词思维导图又可分为同音类字词思维导图、同义类字词思维导图、同偏旁类和同结构类字词思维导图等三类。
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运用策略取决于每次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以陈泓宇老师讲授的“借物喻人”群文阅读为例,如果要达成“认识群文中表示品质的词语”这一目标,那么就可以运用归类型字词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让学生找出群文的三篇文章里面共同表示“品质”的词语绘制成思维导图,配上喜欢的色彩和课文内容有关的示意图,有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连接和迁移2.2.2 阅读主要内容为群文阅读目标的思维导图1)演绎发散类目标的思维导图这类思维导图适用于如学习群文共同采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章所述的内容等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应用这类目标是发散型的,学生可以以某一中心点为基础不断创造、发散,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绘制叙事性群文阅读作品的思维导图时,可以以某个有共同特点的人为中心议题,通过对多篇文章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将共同或者不同的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方式、修辞手法等绘制在一副思维导图中在阅读诗歌类群文作品时,思维导图的绘制也和叙事性作品异曲同工在绘制说明性群文阅读的演绎发散类思维导图时,与其他两类文体差别较大,学生可以将说明对象作为中心主题,通过对多篇文章内容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可以将共同或者不同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内容囊括于一幅思维导图作品中。
2)归纳聚合类目标的思维导图归纳聚合与演绎发散不同,它强调的是由特殊向一般群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地要对多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最常用于叙事性文章与诗歌类作品课标中也有明确要求: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诗歌时能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总之,思维导图对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运用需要老师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得到期望的效果Reference:[1]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2]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3] 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59.[4]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9.[5] 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