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3篇)

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78KB
约6页
文档ID:577216817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3篇)_第1页
1/6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3篇)黄帝陵景区导游词(精选3篇)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篇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__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陕西黄帝陵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篇2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黄陵县199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把黄陵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

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你们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你们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据旧中部县志记载:司马迁为写《黄帝本记》曾来黄帝陵考证过此事过后,地方官员就创建了“轩辕庙”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式建庙于城北桥山西麓。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因河水侵蚀,又把庙址从西山麓移到东山麓,这就是现在的“轩辕庙”址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县石山人,1895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鼎文出任陕西西安行营主任,兼十战区司令长官6月蒋鼎文又改任陕西省主席在蒋鼎文任职期间,先后三次代表________中央政府,陕西省政府致祭黄帝陵1938年祭陵时,蒋鼎文亲笔写了“轩辕庙”山门大匾至今依然悬挂在黄帝庙大门上1949年3月,蒋鼎文去中国台湾临走时对亲友哀叹说:“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可见,蒋鼎文在年过半百后,仍不愿远离大陆家乡蒋鼎文先生知道自己将来的前途,但又不好公开表达,只好向亲友发出“葬身何所”的悲叹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故于中国台湾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树高19.3米,下围10.67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半,疙里疙瘩不上算”。

意思是7个人手拉手还搂不住它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篇3   黄帝陵相传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乡南的桥山顶上  本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首创中华民族文亮的先人他用玉做兵器,制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造制了文字,其臣大挠造制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造做了乐器中国厥后能巍然屹立于全国四大文亮今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没有合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进史籍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升它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您以及我一块女死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公民闻讯从大江北南赶去,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敦慌忙下,西北地区,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几回再三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来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等于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去。

但是也有人说,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行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合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以及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今史乘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合始形成一种造度黄帝陵园最早修于秦代秦同一六国后,又划定天子的坟墓一概称做“陵”,日常庶民坟都称做“墓”汉代又划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修立大汉后,汉朝早期就在桥山西麓修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举行了用时两年重建扩修,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合宝两年,因沮河水连年腐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发火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升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等于当今人们前去拜谒的轩辕庙在来后的元,亮,清各朝和辛亥革命先后直至当古,都对黄帝陵庙举行过多次建缮以及扩修  千百年去传播在当地民谣说:  汉朝立庙唐扩修,到了宋朝把庙迁,  没有论谁去坐皇帝,登基都没有忘先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