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科学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科学认识中,音乐和感官体验占有重要的地位,鼓是一种有律动感的乐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鼓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应能够:• 能够了解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能够感受到鼓的节奏和节拍;• 能够用手打鼓,发出不同的音响;• 能够认识和理解音乐概念,如和谐、节奏和节拍等3. 课程内容3.1 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 大鼓:大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打击乐器,形状为圆柱形,可以用脚或手打击,能够发出深沉的声音2. 小鼓:小鼓是一种高音打击乐器,形状较小,可以用手或架子鼓柄打击,能够发出尖锐的声音3. 架子鼓:架子鼓是一种组合乐器,可以不同的发音器合成,可以打出复杂的音乐节奏3.2 音乐概念的认识1.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音乐中强弱有力、明快有节奏的次序和排列2. 节拍:节拍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一定的节奏中规定了各个音符的长短和时间的分布。
3.3 打鼓的方法和技巧1. 用手掌打大鼓,可以发出低沉的声音;2. 用手指尖打小鼓,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3. 用架子鼓棒打架子鼓,可以发出快速、有节奏的声音4. 课程过程4.1 课前准备• 准备不同种类的鼓,并在黑板上绘制鼓的形状,用于让幼儿理解不同种类鼓的外观;• 准备带有鼓点和鼓声的音乐,用于幼儿听取鼓的声音;• 准备鼓棒,手帕等工具,用于幼儿打鼓练习;• 布置教室,使空间宽敞,便于幼儿学习和自由活动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并让幼儿看一张黑板上绘制的鼓的图片,让幼儿理解不同种类鼓的外观,并采用带有鼓点和鼓声的音乐,使幼儿听取鼓的声音,并诱发幼儿的兴趣第二步:理解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老师向学生回顾了在导入环节所学的内容,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鼓,并用视频或图像展示鼓的样子和使用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第三步:感受鼓的节奏和节拍老师通过唱歌和示范的方式让幼儿体会鼓的节奏和节拍,同时,展示一个简单的鼓点,让幼儿尝试跟着鼓点走第四步:试着打鼓老师向学生演示怎么用手掌和指尖分别敲打鼓,并告诉孩子怎样可以敲出不同的节奏第五步:自由练习教师发给幼儿一根小鼓棒或者一块布等,让学生用手掌和指尖敲打不同种类的鼓,让他们自由练习打鼓。
第六步:小结回顾本次课程中所学内容,并询问学生对鼓的认识以及下一节课的想法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利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了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并感受到了鼓的节奏和节拍,掌握了一些敲打鼓的方法和技巧、还理解了音乐的概念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相对显而易见,例如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需要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深入贪心理解音乐6. 本次教学探讨了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鼓教学设计,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官体验、动手能力和音乐概念的理解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并感受到鼓的节奏和节拍因此,本次教学的有效性已得到了充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