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有感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93KB
约2页
文档ID:15790368
读《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有感_第1页
1/2

读《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有感10 小教 1 班 10150113 李典典《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主要写的是包侍制扬善的故事,这里的“善”指的是贤妇和孝子这个戏剧的主题是通过包拯的一个梦告诉观众的有一天,包拯在问完盗马贼后,有些困倦了,就吩咐六房典吏不许出声,自己要伏案睡觉做梦了他梦见了一个蝴蝶打在亭子上结着的蜘蛛网上,被一只大蝴蝶所救;又有一个蝴蝶打在网上,也被大蝴蝶救了后来又有一只小蝴蝶打在网上,大蝴蝶看见了,却没有救它包拯动了恻隐之心,救了小蝴蝶梦中的大蝴蝶就是剧中的王母,三只小蝴蝶分别指王母的三个儿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其实它的内容是非常简单的皇亲葛彪横行霸道,一天他在街上无端撞死王老汉后扬长而去王老汉的三个儿子激怒之下,失手将葛彪打死,被抓到了官府按照当时的律法,杀人是应当偿命的,更何况葛彪是皇亲国戚包拯在审问时,查明是葛彪行凶在前,王家三兄弟失手打死葛彪在后又看到三兄弟争相认罪,而王母更是请求包公宽恕王老汉前妻的两个儿子,让她亲生儿子抵罪包拯十分的感动,这让他想起看他在梦境里经历的事情,他救活了那只落入蛛网的小蝴蝶,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就让偷马贼赵顽驴带王三偿命,又嘉奖了王母,使其全家团圆。

《蝴蝶梦》用主要的篇幅颂扬了主人公王母的贤德,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提出让不是自己亲生的王大、王二留下养活自己而让自己亲生的儿子王三为葛彪偿命她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做法连包待制也不理解,误以为王大、王二是她亲生的,王三是她乞养来的螟蛉之子其实正好相反在作者的笔下,王母是一位伟大圣洁的母亲,但是反而正是这样的伟大让她显得不太真实对于这样的王母我是不太能接受的,如果我是王三的话,我肯定会恨她因为我觉得一个母亲爱自己的亲生儿子是人之常情,如果王母是因为对王大、王二的疼爱而让王三偿命的话,那也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在戏文中却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不争着前家儿偿了命,显得后尧婆忒心毒我若学嫉妒的桑新妇,不羞见那贤达的鲁义姑!”由此可见,王母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给葛彪偿命,背后的主要原因竟然是不想被人家说“做后母的心狠”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自我牺牲精神的光辉体现但是我认为这正是封建礼教残害妇女人性的体现,王母在这件事上,显现出的贤德,伟大,正是她人性残缺的表现,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呢而在探监的时候,张千按照包待制的吩咐,开释了王大、王二,留下王三盆吊而死,为葛彪偿命王母虽然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王三非常留恋,但是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唯恐别人责怪后尧娘反复无常,她义无反顾地领着王大王二,离开了即将赴刑的王三。

这样的所谓“贤德”之人,真的是贤德吗?当一个母亲为了自己贤德的名声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牺牲,我觉得这样的伪贤德比真恶毒更加可怕而剧中的包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作者的笔下,包拯是个“扬善”的清官,他发现王家母子不是一般的杀人犯,而是“为母者大贤,为子者至孝” 所以他在王氏母子承认打死葛彪的情况下,不忍杀其偿命,而是巧妙地用应该判为死刑的盗马贼赵顽驴代替了王三,使其勉于一死,让他们全家团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我觉得包拯不像是一个官员,不是一个忠于职守的青天大老爷他觉得王家母子“为母者大贤,为子者至孝” ,所以他能够法外施恩,网开一面那么葛彪的死要怎么说呢?葛彪是一个坏人,他撞死了王老汉后扬长而去,他的确是该死那说不定他也有一个大贤的母亲,他也是一个至孝的孝子呢?他就该白白的死去,杀了他的人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还有盗马贼赵顽驴,他犯的罪或许在当时是死罪,他是该死,但他没有道理为别人而死吧?他也会有父母妻儿,他的父母妻儿的品德也可能十分高尚,总不能让人家死还不让人家父母妻儿给人家收尸吧?所以我觉得,关汉卿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一种非黑即白的局限性,他写的好人太过完美,写的坏人无恶不赦,因而有些不真实。

我觉得像王母、包拯等这些如此完美的人也只能活在他的戏剧里,无法为现实所接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