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东”历史街区“双 东 ”历史街区是 东 关街历史保护街区及 东圈门片的简称,它是扬州 5.09 平方公里明清古城区的 4 个历史街区之一,位于老城区东北片,东起泰州路、西至国庆路、北从盐阜路、南达文昌中路,占地面积 83.43 公顷,总人口达到万余人,现有市级以上文物单位 18 个,重要历史遗迹 20 多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 2000 年起,扬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双东”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将其作为我市古城保护的试验区,积极为我市的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工作探索模式、积累经验通过“一片十点 ”整治、街巷改造、民居修 缮 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双 东 ”历史街区 传统风 貌进一步凸显,公共基 础设施状况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2006 年我市因古城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女士和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曾先后视察“双东” 历史街区,并 对保护与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 2006 年 12 月 15 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在最终确定入选的 35个项目中,“ 瘦西湖及 扬州历史城区” 名列第十, 这让扬州人民无比振奋,信心倍增,目前全市人民正在为 2014 年扬州建城2500 年之际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努力。
东关风情街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 1122 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有开业于 1817 年的四美酱园、1830 年的谢馥春香粉店等扬州传统“老字号 ”目前我市经过 整修的是马家巷以西段,主要对基本具备传统风貌和格局的建筑一律予以保留美化,重点体现了扬州传统商业店铺和民居风貌,进一步强化东关街传统商业街氛围,加强其旅游配套和服务功能同时,引进了一批扬州老字号、古玩商家、传统文化等众多商家,再现了明清时代的东关街风情逸 圃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 356 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1962 年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 逸圃” 二字刻石 进入大门,左宅右园,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花园在修复的西轴线 6 进住宅内,我们复原了室内布局,体现古民居传统生活场景参观完住宅和生活场景后,下面我们进入花厅和读书楼,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 ”,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 为小轩三间,其西有读书楼三间。
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为了充分展示、挖掘、利用好古城资源,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古城保护和利用方式,根据东关历史街区整治规划,将我市原规划局老办公地点和李长乐故居、逸圃、华氏园等地块“三点” 将 连成一片,打造成具有扬州特色的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题酒店——长乐客栈,它占地约 1.67 公顷,将拥有近 100 间客房逸圃也是长乐客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进行客房装修壶 园壶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圈门 22 号宅内,原先是盐商私宅,后于清同治年间,为太守何廉舫购得,又增筑精舍三楹,曰“ 悔馀庵” 何廉舫,号悔 馀,为 曾国藩门下士,以辞章闻名海内曾国藩督两江时,经扬州,必过太守之宅壶园是住宅与私家园林结合得极好的建筑壶园原本有大小3个园,南北纵深达百米建筑包括东西两部分,东为园林,中间隔着一条狭窄火巷,西为住宅和悔馀庵2006 年,我市开始对壶园进行恢复,主要是对保留的西侧三进建筑进行整修,同时复建火巷以东房屋和后花园等目前整体修缮和复建工程全部结束,修复后的壶园总占地面积约 5870 平方米,现作为古城规划展馆,设置了“ 双东” 街区 风貌三维动画演示 厅和古城街区的模型,今后将作为酒店对外招商经营。
李长乐故居李长乐(1837—1889),江苏盱眙人,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曾被封为“勤勇大将 军” 李长乐 故居位于东关街,原占地 2000 平方米左右,整个建筑分为三条轴线,房屋 70 余间李长乐故居大门在五谷巷内,坐西朝东,为八字形磨砖门楼李长乐故居饱经沧桑,建筑物在解放前就先后遭受损坏,已经得到全面修复现作为长乐客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客房装修华氏园华氏园位于东关街斗鸡场巷内,为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1882~1951)所建,东园西宅,住宅较为完整园坐北朝南,有花厅三间,窗明几净,绿池绕之厅之东南雪石作山,厅北有黄石逶迤与层楼相接,山有磴道,逐级上楼,即《园治》所云之“楼山” 修复前的华氏园 仅存花厅、北楼等建筑,已根据华氏后人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华氏园基本重现了建筑原貌,现作为长乐客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客房装修花局里”旅游商业街区花局里位于中国四大名园之个园的东侧,总占地面积 1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8300 平方米,辟有淮扬美食、传统工艺、茶馆酒吧、旅馆客栈、文艺展演等五大特色区域及大型的停车广场,集园林名胜、文化古迹、特色商品交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
大王庙广场该广场位于高桥路于竹西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约 1.7 万平方米,以庙为主体,辅以商业用房,集休闲、商贸、餐饮于一体,项目于 2007 年 1 月开工,2007 年 4 月 15 日竣工,完成投资约 7000 万元大王庙广场因大王庙得名,大王庙又名吴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相传始建于汉,供奉的是吴王夫差清康熙年间曾重修据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扬州画舫录》称:“正位为吴王夫差像,副位为汉吴王濞像”重建邗沟大王庙,其意义不再是祈求神灵的护佑,更不是求财求子,而是在于纪念开发运河的始祖,传承运河文化的精髓吴道台宅第吴道台宅第是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道台吴引孙修建的一座私人府第,于 1904 年(光绪三十年)建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既有宁波特色,又有扬州传统建筑风格,是扬州独具一格的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现存最大的官府建筑吴道台宅第占地近 8000 平方米,计有房屋近百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整个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刻精美其中,仿照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藏书楼——测海楼,是我市保存最完好的藏书楼2002 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 2000 多万元对吴道台宅第进行修缮,并在该址设立了扬州中医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康山文化园2005 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以古运河畔的康山草堂为历史背景,结合现代人文气息和城市建设的文化理念修复了康山文化园康山文化园占地总面积近 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卢氏盐商住宅、沿古运河的景观长廊和步行街等为了再现古运河的繁华景象,进一步美化环境,复建了康山和数帆亭,园区内还配套建设了亲水平台、水街、下沉式广场、树阵停车场等景观休闲场所康山文化园既是对原貌的修复,更是对扬州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特别是在里面布置的水文化博物馆和淮扬菜博物馆,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为扬州古城和古文化保护提供了示范南门遗址广场南门遗址位于南通西路南侧,滨临古运河由于南门遗址由唐延续至清,历史连续性长,在全国古城门中非常罕见,被考古界一致誉为“中国的城 门通史” 这 座较早被发现的扬州城城门遗址,和东门遗址广场、宋大城西门遗址博物馆,以及正在建设的宋大城北门遗址公园,构成扬州宋大城四大城门景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遗址,我市对南门遗址进行了整体发掘,并将规划建设遗址保护展示馆,同时在广场周边附近空地依照地形而建设了明清建筑风格商业配套设施,力求再现南门昔日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