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总论1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Ø大小: 测量单位µm 油镜观察Ø基本形态球 菌杆 菌螺 形 菌31. 球菌 (coccus)42. 杆菌 (bacillus)53. 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螺菌 (spirillum)弧菌 (vibrio)6二、细菌的结构Ø基本结 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Ø特殊结 构荚膜芽胞鞭毛 菌毛7(一) 细菌的基本结构8细胞壁(cell wall)1. 化学成分:A. 共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9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结构: 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 糖苷键交替联结① 聚糖支架② 四肽侧链③ 五肽桥联结于N—乙酰胞壁酸联结于四肽侧链 仅存在于G+菌G+G_10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式图11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式图12G+菌G-菌50层1-2层13肽聚糖(peptidoglycan)• 功能及医学意义:① 构成坚韧的细胞壁结构:G+菌——三维结构G-菌——二维结构② 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例如:青霉素抑制五肽桥与四肽侧链连接溶菌酶破坏-1,4糖苷键14抑制肽聚糖合成青霉素+转肽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溶菌酶破坏肽聚糖15细胞壁(cell wall)1. 化学成分:A. 共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B. 特有成分——G+菌——磷壁酸(teichoic acid) 特殊表面蛋白质16磷壁酸(teichoic acid)• 结构:A.化学成分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磷酸二酯键核糖醇型甘油型B.结合部位膜磷壁酸(脂磷壁酸 lipoteichoic acid ,LTA)壁磷壁酸(多聚物)17磷壁酸结构模式图膜磷壁酸壁磷壁酸18磷壁酸(teichoic acid)• 功能及医学意义:①是重要的表面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鉴定②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③带有较多阴电荷与离子通过肽聚糖有关19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 模式图20细胞壁(cell wall)1. 化学成分:A. 共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B. 特有成分——G+菌——磷壁酸(teichoic acid))特殊表面蛋白质G-菌——外膜(outer membrane)21外膜(outer membrane)结构(含外膜 蛋白)porin22脂类A(有毒性,无特异性)核心多糖(属特异性)特异多糖(O Ag,种的特异性)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G-菌的内毒素23外膜(outer membrane)• 功能及医学意义: ①纳泄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②屏障作用——阻止大分子物质及某些药 物 等进入细胞内 ③受体作用——外膜蛋白可作为噬菌体、 细菌素和性菌毛的受体 ④致病作用——LPS的脂类A有毒性作用 ⑤抗原作用——特异多糖可分型、鉴定细 菌2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 模式图25★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3层肽聚糖含量 多,占胞壁干重50~80% 少,占胞壁干重10~20%肽聚糖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糖含量 约45% 15-20%磷壁酸 + -外膜 - +特征 G+菌 G-菌 262、细胞壁的功能及医学意义• 维持菌体外形,抵抗低渗• 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决定细菌某些重要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药物敏感性染色性(革兰染色)27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菌L型,bacteria L form)A. 定义: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 者G+菌L型 —— 原生质体G-菌L型 —— 原生质球B. 诱因: 溶菌酶、青霉素、其他抗生素抗体、补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胆汁、紫外线等28Ø 形态:多形性Ø 染色: G-Ø 培养: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基生长缓慢C.特点:菌 落荷包蛋样菌落颗粒型菌落丝状型菌落2930荷包蛋样(L型)颗粒型(G型)丝状型(F型)31Ø 回复:初形成时,去除影响因素后可回复多次传代后,不易回复Ø 致病:有一定的致病力(诊断)Ø 药敏:改变(治疗)32细胞膜 (cell membrane)1. 特点: 不含胆固醇2. 重要结构:① 中介体(mesosome)细胞膜向内折叠形成,又称拟线粒体(chondroid)3334细胞膜 (cell membrane)1. 特点: 不含胆固醇2. 重要结构:① 中介体(mesosome)细胞膜向内折叠形成,又称拟线粒体(chondroid)②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e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35细胞质 (cytoplasm)1. 特点: 含RNA丰富,易着色 2. 主要内容物:①核糖体 (ribosome)70s —— 30s (链霉素、四环素) 50s (红霉素、氯霉素) ②质粒 (plasmid)染色体外遗传物质③胞质颗粒:异染颗粒 3637核 质 (nuclear material) 或拟核(nucleoid)特点:① 原核(无核膜,核仁)②为单倍体,无组蛋白③由环状DNA构成超螺旋结构④具有细胞核的功能(故核质又称细菌染色体)38(二) 细菌的特殊结构39荚膜 capsule•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40荚 膜 (capsule)1. 形成条件:体内/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2. 化学组成:多糖(多数)——肺炎球菌荚膜多肽(少数)——炭疽杆菌荚膜3. 医学意义:①抗吞噬作用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③粘附作用致病④抗原性——分型和鉴定 41芽 胞 spore• 某些细菌(G+)在一定的环境条件 下,在菌体内形 成的圆形或卵圆 形小体。
42革兰染色芽胞43繁殖体(1个)芽 胞(spore)体外营养不良体内 营养适宜1.形成与发芽细 菌芽 胞(1个)44芽 胞 (spore)3. 医学意义:①鉴别细菌——大小、形态、位 置②灭菌标准③重要传染源——炭疽、破伤风 等通透性低 含吡啶二羧酸 含水量少 2. 特点: 抵抗力强原因杀死芽胞: 高压蒸汽灭菌45芽胞结构模式图核心内膜芽胞壁皮质芽胞壳外膜芽胞外衣46鞭 毛 flagellum附着在菌体上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47鞭毛染色4849鞭 毛 (flagella) 1.存在: 所有螺形菌、半数杆菌及部分球菌2.化学组成:鞭毛蛋白3.分类:a. 单毛菌 (monotrichate )b. 双毛菌 (amphotrichate)c. 丛毛菌 (Lophotrichate)d. 周毛菌 (peritrichate)504. 医学意义:• 运动——鉴定细菌,致病作用• 抗原性(H Ag)——血清学分型和诊断51菌 毛 pilus• 一种存在于菌体表面较鞭毛细、短而直的丝状物质52菌 毛 (pilus)1. 分类:① 普通菌毛 (ordinary pilus)② 性菌毛 (sex pilus)2. 医学意义:① 与致病性有关普通菌毛有粘附作用② 参与遗传变异性菌毛可转移遗传物质53三、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观察细菌动力◆ 压滴法◆ 悬滴法(二)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结构◆单染法◆复染法◆特殊染色法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