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与生殖-《诗经》中鹿的象征性探究婚恋与生殖:《诗经》中鹿的象征性探究作者简介:李伟硕,男,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诗经》中多次出现鹿的形象,鹿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诗经》形成的时期,鹿作为一种具有丰 富象征意义的图腾,主要隐喻了婚恋与生殖等社会现象,反映了原始 先民的生殖崇拜情节 关键词:《诗经》;鹿;象征性;婚恋;生殖 根据研究者统计,《诗经》中出现的动物可分五十余大类,细分又有一百一十五种这些动物在《诗经》中的表现形态丰富多样, 往往被赋予各种含义,在文本结构中主要起到比兴作用而鹿(包括 鹿科、麝科、鹿科)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亦是达到九次之多,在 非驯养类动物中出现次数与狐类并列第一,篇目分别是:《周南•麟 之趾》、《召南・野有死❷》、《豳风・东山》、《小雅・鹿鸣》、《小雅・ 小牟》、《小雅•吉日》、《大雅・灵台》、《大雅・桑柔》、《大雅・韩奕》 等纵览《诗经》中的鹿,其名称包括麟(长颈鹿)、❷(獐)、鹿(梅 花鹿)、❷(母鹿)等,多次被赋予了婚恋与生殖的象征意义,这种 传统也被后世视为文学上经典的象征组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大雅•灵台》中将鱼、白鸟、鹿三种动物放在一起描写,《小 雅・小牟》则将鹿与各种鸟类放在一起闻一多证实鱼图腾和生殖崇 拜的关系,鸟图腾也早已被证实是是先民信仰中的生殖崇拜,三者在 这首诗中被并列描述,我们可以提出如下猜想:鹿和前两者一样,在 当时人心中代表着生殖和婚媾 我国原始社会以鹿隐喻女性的朴素思维第一手资料仍被保留在部分岩画中,如内蒙古白岔河畔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呼图壁等内蒙古白岔河畔岩画被部分学者认 为是商王朝的源头之一其中第九组岩画画面上方有一太阳神面具, 其下一只母鹿呈奔日状而另一母鹿呈分娩状再下是交媾的男女,女 人一手挽幼童,这无疑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类对于太阳、生殖与鹿的信 仰,印证了卡纳在《人类的性崇拜》中的理论:“人类的崇祀最原始的企求,不外乎是繁息‘而繁息与太阳是分不开的,所以生殖崇 拜与太阳崇拜,永远勾连在一起商周时期鹿的形象在生殖崇拜、 婚媾仪式中的象征意义由此可知鹿的形象Z所以能够在生殖崇拜中 被供奉,和它近似女性的人文意蕴有关,鹿的驯良温顺、丰腴婉约, 神似女性的丰满安详等美好状态《灵台》一歌描写鹿悠游的状态, 无疑也是国王在祭祀中祈求上苍,希望国家风调雨顺、人口增长,落 实到个人就是对婚姻和牛:殖的强烈渴望。
对于《周南•麟Z趾》表达的含义,学术界主流观点源自《毛诗序》《麟之趾》,《关雎》 Z应也《关雎》Z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Z公子,皆信厚 如《麟之趾》之时也傅斯年认为《麟之趾》是“称颂之辞,以麟 为喻•颂公姓盛美闻一多另辟蹊径地证实《麟之趾》是周代婚仪“六礼” Z — “纳征”的歌曲;同时乂依先秦礼学研究探明麟即“纳 征”之礼物《麟之趾》一歌中残留着上古人民&殖崇拜的余韵远 古初民对两性生活机理并不了解,他们中有履迹生子的传说,认为足 蹄代表某一特定的图腾动物,接触这类事物就会有感而孕《史记・ 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Z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 子”,称周人之祖是感天而生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云:“有大人迹 出于雷泽,华胥履Z,而&包牺”而鹿角一直被视作嫁娶Z礼,契 丹神话中也有用鹿角做媒的传说从以上这两个角度看来,在《周南•麟之趾》中被反复强调的麟趾、麟角等,无一不由象征牛殖婚恋的 意义,而这首诗歌也和两性、&殖有关联 商周时期鹿代表生殖和婚恋亦可以在《小雅・鹿鸣》得到印证《诗序》曰:“鹿鸣,宴 君臣嘉宾也,既饮食,乂以实币帛筐箧,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 得尽其心矣这一观点得到古往今来大部分传统治《诗》者的认可, 都称此诗是帝王用于教化臣民、鼓励团结、敦促大家为国尽心尽力的 诗篇。
然而这之中也有质疑的声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鹿 鸣者,王道衰,君志倾,留心声色,内顾妃后,设酒食嘉肴,尽礼极 欢,形见于色/这段话带有很强的封建统治思想和汉儒的伦理道徳 立场,我们并不足以全取其观点,我们确定的是《鹿鸣》所表现的场 景是周王在祭祀场合与女宾们的宴享欢乐司孕育生殖的以女神为主, 弗雷泽在《金枝》中解释了女祭司的神妓身份,认为这一类人除了履行司仪等职责之外,还作为神媒与祭祀者结合,作为女神在人界的化 身,“沟通”人与神在我国早期也存在类似制度,《汉书・地理志》 曰:“齐桓公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 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这里讲到齐地献祭长女为巫儿的风俗, 很可能就是一种神妓制度《诗・鲁颂-宫》曰:“宫有恤,实实枚枚, 赫赫姜女原,其德不回这里所说的“宫”是祭祀周人女祖姜女原 的神殿,这种神宫的构造往往采用前殿后寝,男女在此休息,所以上 古乂名“合宫”,这里的女祭司和《鹿鸣》中的女宾乂有很高的契合 度综合上述,《鹿鸣》很可能是写一次通神的交媾仪式或者生殖崇 拜祭典,而再此诗吟唱《鹿鸣》之歌,其所含的意义不言而喻 《鹿鸣》象征婚恋的另一个佐证是:《鹿鸣》与《关雎》等同列四诗之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关雎》Z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 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其中《鹿鸣》与《关雎》 同为春祭歌四始诗”是一年中两大重典之乐歌,是原始时期周部 族最重要的乐歌笔者认为,《关雎》即有求偶Z意,《鹿鸣》与其同 为“四始”,二者Z间必有一定关联,乂皆为春祭歌,则有很大可能 都在春情方面有所象征《召南・野有死❷》一诗,我国学者中相当 多一部分人斥责为淫诗,也有不同观点者如闻一多《诗经新义》中曰:“古人婚礼纳徵,以鹿皮为贽”《召南•野有死❷》的成诗年代正 处于社会变革的初期,是礼仪道徳与传统风俗互相冲突和并存的吋代, 一方面人们尚未摆脱原始人类自由婚恋的习俗,一方面乂受到新兴的 礼仪的约束,因此就表现为诗中的“符合礼仪的野合”,而这样的野 合之所以符合礼仪正是因为鹿是纳采、纳徵的婚礼之物虽二人先纶 非礼Z念,但有代表婚礼纳徵的关键性Z物的鹿出现,人们便也不能 再非议什么了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鹿在婚恋中的突出地位这种礼 仪不但没有断绝,反而在后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通典》卷一百九 十九记载铁勒族都波部“婚姻,富者以马;贫用鹿皮及草根为聘礼/《礼记・月令》云:“按世木及谯周古史,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用之配天,其尊贵先媒,当是伏牺也这里提到的用来充当嫁娶之 礼的俪皮就是鹿皮。
《仪礼• 士婚礼》亦将婚礼的纳征所用Z礼定为 俪皮可见鹿和鹿的组织、器官等作为婚恋和生殖象征,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已经不可分割了 纵观《诗经》中的鹿诗,多与生殖、婚媾有关,其中有些直接说明鹿作为婚恋之礼,有些则作为生 殖崇拜的暗示和象征这种信仰是源自原始初民的朴素崇拜,同时开 启中华文化经典的一种象征,组成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 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项冃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成果(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参考文献 [1]高明乾等.诗经动物释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卡纳•人类的性崇拜[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