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6-1 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与课标民国历史教科书起步新史学派理论的引进民国时期历史学科能力要求民国历史教学的问题讲座内容(一) 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现以1 936的历史课程为例,其目标为:初中叙述各国历史之概 况,说明其文化之 特点,以培养学生 世界的常识;并特 别注意国际现势之 由来,与吾国所处 之地位,以唤醒学 生在本国民族运动 上责任的自觉3)叙述中外各时代 文化之变迁;应 特别说明现代政 治制度,及经济 状况之由来,以 确立学生对于民 权主义、民生主 义之信念(4)(一) 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高中(1)(3)(2)(4)叙述我国民族之拓展,与历代文 化政治社会之变迁,以说明我国 现状由来,而阐发三民主义之历 史的根据注重近代外交失败之经过,及政 治经济诸问题之起源,以说明我 国国民革命的背景,指示今后本 国民族应有之努力过去之政治经济诸问题,其有影响于 现代社会者,应特别注意;使学生得 由历史事实的启示,以研讨现代问题 ,并培养其观察判断之能力叙述各重要民族之发展,与各国文化 政治社会之变迁;使学生对于世界之 趋势,获得正确的认识与了解(5)说明近世帝国主义之发 展,民族运动之大势, 与现代国际重要问题之 由来,以研讨我国应付 世界事变之方策,而促 使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实 现。
6)叙述各民族在世界文化 上之贡献,及其学术思 想演进之状况;应特别 注重科学与工程对于现 代文明之影响,以策进 我国国民在文化上急起 直追之努力二) 民国历史教科书起步民国初年历史教育步履维艰,没有好的教师也缺少好的教本,但始终有着不断探索的人吕思勉的《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开创了白话编历史教科书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中学本国史教科书》,推翻了以盘古开天地等传说为开端的教科书写法三) 新史学派理论的引进中国新史学派的创立者何炳松何是留美攻读史学第一人,他对美国新史学派理论最为服膺这一派史家主张用进化的观点看待历史,认为历史的范围应该是人类过去的一切,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惟一目的是为了了解现状和展望未来新史学派史家鲁滨逊在20世纪初就提出要对工人子弟进行历史教育,使他们知道现代分工制度的由来,有什么好处,等他们年长后应当如何用调和的办法,来改变自己和其他工人的地位四) 学科能力方法的价值从各时代课程标准(纲要)目标的文本看,近代中学历史教育,极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育人价值此外,也从历史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入手,在培养国民相关方法与能力方面开掘学科育人的价值1.重视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 与方法。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特有的思想与方法,从中国近代历史课程标准(纲要)及相关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视2. 重视培养学生从历史理解现实的史学思想与方法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与教育也讲鉴往知今,但多为“资治通鉴”类的政治运用现代史学提倡从历史中理解现实,不仅仅停留在历史学的工具主义,从思想、内容与方法,都宽广得多,此种方法论在于培养国民分析社会问题的因果辨析能力,不执着于一因一果的偏执,而善于多因看待历史,通过历史理解现实的情形3. 注重培养客观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前人往往把历史看成片面的,固然未见其全,现在又有把历史分为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各门的,也有割裂失真之弊实则历史虽是多元的,却也是整个的,……总之,从纵的方面看来,历史是一条不断的河流,从横的方面看来,历史也是一个包含各音的和音此外,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年表的能力,比较联络的能力,组织材料讲演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被纳入民国时期的课程标准(纲要)中五) 民国历史教学的问题民国时期学术界对 历史教育的关注在 抗日战争前后达到 了高潮,抗战前夕 历史学家和历史教 育工作者纷纷主张 以历史教育振兴民 族精神从梁启超到何炳松 还有那些热心设计 现代历史教育体系 的学者教授,他们 都是历史教学之上 层,从历史教学的 观念,教学内容的 选择,历史教材的 编纂一直到历史教 学方法,他们作为历史教育的上 层构造也算做得不 坏,但是要让普通 人能学历史,从历 史进步中得到“社 会进步和社会未来 的观念”,前提是 要让他们吃饱肚子 ,然后还要让他们 的孩子有接受教育 的机会,而教育的 本展质其实也就是 实现社会各种层面 的沟通——聂幼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