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价语法简评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雅言谷主摘要:配价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法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配价的来源谈起,对配价语 法在汉语中的发展略作回顾,重点分析配价语法的理论基础,讨论价的确定,评述配价理论 的贡献和应用范围,也指出了该理论的一些可能的不足关键词:配价语义价句法价心理框架论元结构0. 引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配价语法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到今天汉语配价语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迅猛本文对配价语法在汉语中的发展进行简单梳理,重点讨 论配价语法的贡献和不做,文章也涉及到价的确定问题,下面首先从配价语法的来源说起1. 配价语法的来源一般认为,配价语法最早是由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泰尼耶尔创立的,但荷兰语言学家格罗特(A.W. de Groot)早在1949年的《结构句法》一书中就使用了配价这一概念,而且还 描述了建立在配价概念基础上的句法体系因受荷兰语之限,鲜为人知,倒是泰尼耶尔的配 价语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泰尼耶尔在《结构句法基础》一书中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从属关系 语法和配价语法,其中配价语法研究动词支配其他类词的属性张叶红2004) “配价”一词源于拉丁语(Valentia),意为“力量”。
在19世纪,这一术语广泛应用于逻辑学中, 后来演化为化学术语,指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氢原子化合或被氢原子置换时氢原子的数 目在19世纪40年代,“配价”进入语言学领域,泰尼耶尔把语法中的动词与化学中的元 素进行比较,从而引进了把动词与一定数目参与者结合能力联系起来的“配价”思想张 叶红2004)时至今日,配价已不仅是动词的专属,名词、形容词也都有配价问题,后文详 述2.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概览 之所以说概览,一来与配价有关的研究成果浩繁,无法通过只言片语解说清楚;二来, 本文重点不在全面的综述尹钟宏(2002)对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做了综述,指岀汉语配价研究离不开老一辈学者的 奠基工作,如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出“起词”、“止词”的概念,发现了动词和其他 从属名词之间的结构和意义联系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开始讨论动词的从属成分的 语义格——动词的价质问题,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文中已涉及动词的 支配能力的数量化——动词的价数问题,据此动词可分为“双系”、“单系”,动词配价观 念已现端倪到《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吕叔湘进一步讨论了系属于动词的各种名词的句 法安排问题朱德熙先生首先明确地把配价语法思想引入汉语语法研究,在《“的”字结构和判断句》(1978)中首次明确提出动词“向”的概念,并提出著名的歧义指数公式。
朱先生《自指和 转指》(1983)引进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解释自指和转指之后,张斌、吴为章、范晓、廖秋忠、刘丹青、袁毓林、张国宪、谭景春、朱景松、王玲玲、沈阳和陆俭明等学者先后发表文章,探讨配价理论,运用配价理论来观察、分析汉语语 法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详见尹钟宏(2002) o其中沈阳、郑定欧(1995)主编的论文 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收入了十二篇关于配价语法的专题论文,袁毓林、郭锐(1998) 主编的论文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收入了十八篇论文,袁毓林(1998)的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专著,他的第二个有系 统的配价语法研究成果《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也是力作另外,有人以配价语法为主题做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10月北京召开的第四届现代语言学讨论会上,许多代表就对 汉语的配价语法研究表现岀浓厚的兴趣,295年12月24-2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 “第一 届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此后陆续又有多次会议活动3. 配价语法的理论基础前文已经提到,配价最初是逻辑学术语,后演化为化学术语,再后来才进入语言学领域泰尼耶尔是把动词与从属于它的名词之关系比附于化学中的元素化合关系,其实在逻辑学 中,谓词逻辑已经揭示了谓词与主目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格谓词跟一个主目,那么它是一元 谓词,依次有二元谓词直至n元谓词,在自然语言中人们目前只发现了3价动词而主目则 是与谓词直接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可以说是配价思想的重要源头此外,动词对名 词的支配作用也是重要基础,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是主张动词中心说的正如陈昌来在《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中指出的,动词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 义结构的中心而在对句法、语义关系这个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上,当代许多语法学家和语 法理论、语言流派,无论中外,都十分强调动词是句子结构的中心、核心,倡导“动词中心 说”,在汉语语法学界,吕叔湘、胡裕树、范晓和吴为章诸先生都强调动词在句子中的核心 地位和重要作用,吴为章还全面检讨了 “动词中心说”在汉语语法学界的提岀、发展及其对 汉语语法研究的深远影响,并论证“动词中心说”是普世(普遍)语法现象此外,切夫语 法、配价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都强调动词的核心作用,认为动词居于支配地位佟福奇 2005)正是基于动词中心和谓词逻辑的谓词与主目关系之思想,配价语法提岀了自己的语法理论体 系,动词支配从属的名词性成分,形成论元结构4. 价的确定问题关于价的确定问题,张国宪(1994)、周国光&张国宪(1994)、周国光(1995)都认为配价是一种语义范畴;袁毓林(1987)认为一种语法范畴;吴为章(1993)则认为配价是一 种“句法——语义”范畴。
我们认为,配价归根结底是语义范畴,动词的配价能力取决于它 的语义框架,这种语义框架在心理上存在相应表征,句法实现是这种语义框架的形式表征, 前者蕴含后者,故表层句法形式并不时时要求动词的所有配价成分都出现在语言符号的线性 序列上其直接证据就是,只要给汉语母语者讲清楚什么是配价,拿出任意动词,人们便可 判断它是几价动词,而无须繁琐的程序,因为动词的配价是一种心理现实所以,归根 结底,价的确定将是与动词在语义上强制共现的成分,即语义上的必有论元,而非句法上的 这实际是语言科学机制的体现,语义做基础投射为最完整的论元结构,到了形式层语言符号 序列可以有选择地出现不同的论元,即有些论元可以缺省,这也就是表达变得丰富,有多种 选择因此,语义上的论元结构框架蕴含了句法上的论元结构,这样看来,人们放弃句法标 准是必然的,否则只会出现词无定价的尴尬局面5. 配价语法的贡献和不足配价语法作为一种语法理论,它准确地揭示了动词和相关名词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描写动词的配价能力井以此为基础来解释句法现象,使语义结构在句法层面的种种 表现得以说明,这尤为符合汉语的实际,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取得了相当可观 的成绩。
配价思想在计算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中也有重要应用,论元结构的清晰描写无疑使中 文信息处理和汉语句法教学获得极大突破和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已经把视野转向 名词、形容词等更广阔的空间,取得了很多成绩这样,配价语法已很好地解决了诸多句法 问题但是,没有那种理论可以包罗万象,配价语法在其适用的范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也有 局限我们发现对如下事实的解释将是配价语法无能为力的,首先,一些新兴的说法如“献 礼国庆”、“把脉长春经济”、“幸福着你的幸福”等本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带上了宾语,按 照配价理论,这些成分不在配价成分之列,但何以与动词组成论元结构?其次,一些独特的 构式似乎也无法用现有的配价理论来解释,如“爱咋咋地”、“把字句”、“被字句”等, 为什么要生成这样的构式?配价语法无法回答综上,配价语法在汉语语法中取得了突岀的成绩,很好地解决了动词与相关名词性成分之间 的关系进而解决了相关的句法问题,对汉语语法、计算语言学、语言教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后,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该理论的长处,扬长避短,进一步积极探索,去发现和解决更多 的问题参考文献:[1]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 •南昌:江西教育岀版社,1998.[2] 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 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 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5] 周国光,张国宪.汉语的配价语法理论研究[J].语文建设,1994, (9).[6] 张国宪.有关汉语配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汉语学习,1994, (8).[刀周国光•汉语配价语法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1994, (4).[8] 朱景松•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读后[J].语文研究,1998, (2).[9] 金立鑫.关于配价研究的定位问题[J].汉语学习,1996, (4).[10] 谢凤萍•给予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199& (1).[门]尹忠宏•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J].惠州学院学报,2002, (10).[12] 陈昌来•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配价考察[J].语言研究,1998, (2).[13] 张叶红•俄语动词的配价分析及其应用[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4] 王伟丽•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新动向[J].汉语学习,2000, (3).[15] 张彩凤•名词的配价语法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