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201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温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11年3月25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克难攻坚,全市经济运行在恢复中逐步趋向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主要目标基本完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2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回升2.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2.7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535.1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66亿元,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7366元,增长10.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520美元 图1 2001-2010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4:44.4,受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影响,三产比重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1%,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构成CPI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跌”态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七大类价格水平与上年比分别上涨8.2%、8.2%、6.3%、1.3%、0.8%、0.7%和0.5%,衣着类与上年比下降1.1% 图2 200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92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7万人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4.60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3.44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33.22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50.39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增长9.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6.2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3.07千公顷,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7.56万吨,下降6.7%在经济作物中,蔬菜增产,水果、油料、糖料、茶叶等作物减产 畜牧业发展态势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3.65万吨,增长4.9%,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产量较上年均有所上升年末生猪、牛、家禽存栏继续上升,羊存栏下降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8.70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海洋捕捞45.13万吨,下降2.2%;海水养殖10.98万吨,下降7.5%;淡水产品2.58万吨,增长2.6% 水利工程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34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5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0.68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25.24千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5.84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24.6万千瓦,同比增长2.0%;农村用电量71.43亿千瓦时,增长8.2%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2010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91家,累计发展4079家;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家,累计发展17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累计179家;全年共建成生态牧场3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9个。
继续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市完成整治村建设594个,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386.21公里继续深入开展“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全市欠发达地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2个,实施农业开发项目830个,覆盖低收入农户集中村40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呈现积极回升的发展态势全年工业总产值65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实现工业增加值1389.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9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轻工业产值1597.46亿元,增长27.6%;重工业产值2897.41亿元,增长2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0%全市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造业企业8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79.48亿元,其中超5亿元企业94家,超10亿元企业34家 重点行业集聚能力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有14个行业大类产值超100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6个大类行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超百亿元行业工业总产值合计3844.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5%。
至年末,全市已拥有30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8个中国名牌产品;获得38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拥有16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4个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省级品牌强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65.64亿元,增长24.1%;利税总额442.42亿元,增长23.9%,其中利润总额262.42亿元,增长28.4%亏损企业396家,亏损额4.77亿元,分别下降10.2%和10.4%年末企业应收帐款净额824.13亿元,增长24.1%;产成品存货180.41亿元,增长11.8%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市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54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13.39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17.48亿元,增长7.8%;年末拥有资产461.8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70.46亿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273.21亿元,增长3.7%;非国有单位投资577.05亿元,增长14.5%;农村私人投资80.02亿元,增长14.0%。
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10.21亿元,增长12.5% 图3 2001-2010年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4亿元,下降5.5%;第二产业投资278.18亿元,增长15.3%,其中工业性投资277.63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525.21亿元,增长9.1%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1.79亿元,增长10.4%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90.63亿元,增长15.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7.62亿元,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72.77亿元,增长2.3%;教育、文化、体育及卫生等社会事业投资24.45亿元,增长19.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投资16.32亿元,下降11.8%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609个,比上年增加1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35个,增加160个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29项,当年完成投资额220.7亿元其中,年内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33项;年内已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2项,主要有:浙能乐清电厂二期、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灵昆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龙湾港区一期改造、飞云江南岸堤防、乐清市福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皇帝坪风电场等项目。
年内续建项目39项,主要有: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七都标准堤塘工程、56省道县城至西坑、220KV输变电、吴桥路拓宽改造及划龙桥延伸工程、市安置房建设、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1.09亿元,增长7.0%,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93.13亿元,增长10.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507.50万平方米,增长8.1%;竣工面积306.32万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销售面积228.46万平方米,下降27.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2.52万平方米,下降29.3%;商品房销售额307.31亿元,下降28.0%,其中住宅销售额266.00亿元,下降30.7%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92.10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6.00亿元,增长20.3%分主要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23.93亿元,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4.17亿元,增长19.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5.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3%,日用品类增长19.6%,鞋服、针纺织品类增长1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8%,通讯器材类增长45.2%,金银珠宝类增长40.1%。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90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72个,生产资料市场90个,生产要素市场11个,网上市场15个,服务市场2个全年各类市场成交额8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超亿元市场71个,年成交额716.60亿元;超十亿元市场21个,年成交额542.70亿元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52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1.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24.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487.14万人次,增长19.0%,国内旅游收入317.33亿元,增长25.1%;接待海外游客39.16万人次,增长18.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11亿美元,增长18.6%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7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进口总额25.51亿美元,增长8.9%;出口总额145.43亿美元,增长33.0%外贸依存度为39.6%,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3.7%,分别比上年提高3.7和4.1个百分点目前,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200个,年末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7009家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5项,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1%。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批设立境外机构54 家,中方境外投资额1.54亿美元,增长6.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金额2909.30万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1652.53万美元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公路总里程13965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221公里,二、三级公路1803公里;公路绿化率63.4%全市通公路建制村5336个,通村率98.7%;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107条,年载客量2.70亿人次全年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基地等建设力度加大,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31.99万辆,比上年末净增加17.08万辆,其中载客汽车67.48万辆,载货汽车11.09万辆,摩托车52.95万辆私人汽车67.48万辆,增加14.04万辆除水运客运量略有下降外,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客货物运输量均稳定增长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通信行业业务收入105.89亿元,增长6.6%年末本地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