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n n第一节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政治行为的含义、根本特征和分类根本特征和分类一、政治行为的含义一、政治行为的含义n n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根底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n n政治行为的四个根本要素: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方式二、政治行为的根本特征二、政治行为的根本特征n n政治行为具有阶级性、权力性、目的性、价值倾向性、群众性、互动性以及习得性等一系列特征 三、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三、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n n制约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制约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n n在客观因素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政在客观因素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关系、时代背景、社会舆论的开放治关系、时代背景、社会舆论的开放和控制、文化差异等,乃是制约人们和控制、文化差异等,乃是制约人们政治行为的主要因素政治行为的主要因素n n在主观因素中,主要有家庭影响和个在主观因素中,主要有家庭影响和个人所受教育情况、政治经验、宗教信人所受教育情况、政治经验、宗教信仰和个性特征等。
仰和个性特征等 四、政治行为的分类四、政治行为的分类n n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政治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政治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n n从政治行为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政治行为和集体从政治行为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政治行为和集体政治行为;政治行为;n n从权力关系看,可以分为领导者的政治行为和被领导从权力关系看,可以分为领导者的政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政治行为;者的政治行为;n n从政治行为的性质看,可以分为理性与非理性政治行从政治行为的性质看,可以分为理性与非理性政治行为、合法的与非法的政治行为、进步的与保守的政治为、合法的与非法的政治行为、进步的与保守的政治行为、正义的与非正义的政治行为、民主的与非民主行为、正义的与非正义的政治行为、民主的与非民主的政治行为;的政治行为;n n从政治行为的作用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接政治行为和从政治行为的作用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接政治行为和间接政治行为;间接政治行为;n n从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看,可以分为显性政治行为和从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看,可以分为显性政治行为和隐性政治行为,或公开政治行为和秘密政治行为;等隐性政治行为,或公开政治行为和秘密政治行为;等等。
等n n本章从本章从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四四个方面来阐述政治行为个方面来阐述政治行为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一、政治斗争的含义一、政治斗争的含义n n政治斗争就是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要政治斗争就是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要求围绕着社会政治权力所展开的斗争求围绕着社会政治权力所展开的斗争n n这种斗争具有以下特点:这种斗争具有以下特点:n n一是争夺有关利益这是政治斗争的内在根一是争夺有关利益这是政治斗争的内在根源和本质内容源和本质内容n n二是政治斗争是围绕着社会公共权力而展开二是政治斗争是围绕着社会公共权力而展开的夺取或稳固政治权力始终是政治主体从的夺取或稳固政治权力始终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斗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事政治斗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n n三是政治斗争各方面的根本利益以及由此而三是政治斗争各方面的根本利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往往是对立的或对抗的,因而政产生的矛盾往往是对立的或对抗的,因而政治斗争在许多场合下表现为不可调和性治斗争在许多场合下表现为不可调和性二、政治斗争的形式二、政治斗争的形式n n从政治主体的活动范围看,政治斗争从政治主体的活动范围看,政治斗争可以分为群体内政治斗争和群体外政可以分为群体内政治斗争和群体外政治斗争。
前者主要是指同一阶级、政治斗争前者主要是指同一阶级、政党、民族内部不同集团、派别之间的党、民族内部不同集团、派别之间的斗争;后者主要是指不同阶级、政党、斗争;后者主要是指不同阶级、政党、集团、民族之间的斗争集团、民族之间的斗争n n从政治斗争方式看,政治斗争还可以从政治斗争方式看,政治斗争还可以分为暴力政治斗争和非暴力或和平政分为暴力政治斗争和非暴力或和平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主要表现为暴动、治斗争暴力斗争主要表现为暴动、武装起义和战争非暴力斗争主要表武装起义和战争非暴力斗争主要表现为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现为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与政治不服从等形式作与政治不服从等形式三、政治斗争的作用三、政治斗争的作用n n政治斗争在人类历史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治主体自身的作用,二是对社会历史开展的作用n n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n n〔1)直接影响政治主体自身结构的变化;n n〔2〕政治斗争的胜负决定着政治主体利益能否实现;n n〔3〕政治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政治主体的自觉意识n n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历史的作用主要表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现在:n n〔〔1 1〕政治斗争能够不断改变社会利〕政治斗争能够不断改变社会利益分配结构和社会结构;益分配结构和社会结构;n n〔〔2 2〕政治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政治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社会变迁;进社会变迁;n n〔〔3 3〕政治斗争能够影响到权力关系〕政治斗争能够影响到权力关系和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和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n n〔〔4 4〕政治斗争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斗争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开展。
社会经济开展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统治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的含义一、政治统治的含义 n n〔一〕政治统治的含义〔一〕政治统治的含义 n n中国古代:统领、治理中国古代:统领、治理 n n西方:统治〔西方:统治〔rule;dominate〕〕一词的含义是指占据优势地位的一词的含义是指占据优势地位的人们对其他人的支配和控制人们对其他人的支配和控制 n n对政治统治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对政治统治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n n一是从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服从关系一是从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服从关系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对政治统治的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对政治统治的含义进行解释,如神权统治观、父权含义进行解释,如神权统治观、父权统治观n n二是根据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二是根据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来解释政治统治如精英统治观〔莫来解释政治统治如精英统治观〔莫斯卡、韦伯、帕累托和米歇尔斯〕、斯卡、韦伯、帕累托和米歇尔斯〕、官僚统治观官僚统治观n n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根本行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根本行为表达在内容上,它表达为把权力为表达。
在内容上,它表达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的关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系, 以此稳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以此稳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表达为政治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表达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护社会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n n对这一定义可如下理解:对这一定义可如下理解:n n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自己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n n政治统治的政治功能是对于社会政治政治统治的政治功能是对于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控制和约束突的控制和约束n n政治统治的行为内容是把政治权力转政治统治的行为内容是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
为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 〔二〕政治统治的特点〔二〕政治统治的特点n n1.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为出发点n n2.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根本内容〔把权力转换为权威〕系为根本内容〔把权力转换为权威〕n n3.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为道义依据n n4.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n n5.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平安稳定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平安稳定为价值取向为价值取向二、政治统治的根底二、政治统治的根底 n n1.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根底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根底n n2.政治统治的社会根底政治统治的社会根底n n3.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根底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根底n n4.政治统治的心理根底政治统治的心理根底三、政治统治合法化三、政治统治合法化n n政治统治合法化,就是政治统治获得政治统治合法化,就是政治统治获得合法性的过程,也就是统治阶级竭力合法性的过程,也就是统治阶级竭力把统治权力渲染成全社会成员的意志把统治权力渲染成全社会成员的意志表达从而为自己树立权威形象的过程。
表达从而为自己树立权威形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一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一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二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的心理威慑;二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以使获得程序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以使获得程序化的权威;三是通过宣传教化以获得化的权威;三是通过宣传教化以获得信仰方面的权威信仰方面的权威 四、政治统治的类型四、政治统治的类型n n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合法性的依据把政治统治分为三种类型:n n一是传统型统治n n二是魅力型统治n n三是法理型统治n n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般按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般按阶级关系以及由此所表达的阶级统治,把人类以及由此所表达的阶级统治,把人类有史以来的政治统治分为两种:一种有史以来的政治统治分为两种:一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统治这是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统治这是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所共有的特征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所共有的特征二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政治统治这是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政治统治这是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表现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表现n n政治统治的类型按照政治权力主体极政治统治的类型按照政治权力主体极其利益为标准,可分为奴隶主阶级的其利益为标准,可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无产阶级的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治统治五、政治统治的方式五、政治统治的方式n n1.强治方式强治方式n n2.法治方式法治方式n n3.绩治方式绩治方式n n4.理治方式理治方式n n5.德治方式德治方式n n6.心治方式心治方式六、政治统治的作用六、政治统治的作用n n1.1.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的利益和权力地位n n2.2.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平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平安安n n3.3.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的存续n n4.4.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n n5.5.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权利n n6.6.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政治管理创造条件第四节第四节 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一、政治管理的含义一、政治管理的含义n n管理一词具有掌管、处理、治理等多管理一词具有掌管、处理、治理等多重含义重含义 n n政治管理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政治管理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一种途径,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行盾的一种途径,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行为表达。
在内容上,它表达为把权力为表达在内容上,它表达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在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表达为政治权力现实政治生活中,它表达为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包括协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包括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规制和协调各种社会政会公共利益,规制和协调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行为,承担社会公治力量和社会成员行为,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等行为共职能等行为 n n对政治管理的定义可做如下理解:对政治管理的定义可做如下理解:n n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n n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关系的内在矛盾n n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效劳职能和公共效劳 二、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二、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n n二者的共同点在于:n n〔1〕它们都属于国家的政治行为;n n〔2〕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n n〔3〕它们都统一于国家的职能。
政治统治是实现阶级统治职能,政治管理那么主要是实现社会管理职能n n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n n〔〔1 1〕从主体上看,政治统治的主体是统治阶级或阶〕从主体上看,政治统治的主体是统治阶级或阶级意志的代表级意志的代表————国家政权而政治管理的主体只能国家政权而政治管理的主体只能是社会的少数人从组织形态看,政治管理主体的范是社会的少数人从组织形态看,政治管理主体的范围更广一些,即除国家政权外,在一定条件下,政党围更广一些,即除国家政权外,在一定条件下,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和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某些政治社团,特别是执政党和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某些政治社团,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政治管理主体,承担着一定的政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政治管理主体,承担着一定的政治管理职能治管理职能n n〔〔2 2〕从客体上看,政治统治的客体既可能是社会的〕从客体上看,政治统治的客体既可能是社会的多数人,也可能是社会的少数人而政治管理的客体多数人,也可能是社会的少数人而政治管理的客体在任何社会都是多数人在任何社会都是多数人n n〔〔3 3〕从原那么和要求上看,政治统治强调和追求的〕从原那么和要求上看,政治统治强调和追求的是秩序和稳定,而政治管理更强调秩序与效率。
是秩序和稳定,而政治管理更强调秩序与效率n n〔〔4 4〕从功能上看,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直接〕从功能上看,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直接表达和外化,而政治管理那么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直接表达和外化,而政治管理那么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直接表达,统治阶级利益的间接表达表达,统治阶级利益的间接表达三、政治管理的特征三、政治管理的特征n n第一,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n n第二,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n n第三,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n n第四,政治管理具有效劳性;n n第五,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根本价值取向四、政治管理的职能四、政治管理的职能n n1.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n n包括确定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包括确定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维护社会共同利益、会共同利益、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开展社会共同利益和分配社会共开展社会共同利益和分配社会共同利益n n2.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系n n把握利益矛盾、分析利益矛盾、把握利益矛盾、分析利益矛盾、解决利益矛盾解决利益矛盾五、政治管理的类型五、政治管理的类型n n1.1.按照政治管理实现的本质利益目标划分,按照政治管理实现的本质利益目标划分,政治管理可以分为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奴政治管理可以分为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奴隶社会的政治管理、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隶社会的政治管理、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n n2.2.按照政治管理的功能,可以把政治管理分按照政治管理的功能,可以把政治管理分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n n3.3.按照政治管理的不同对象,可以把政治管按照政治管理的不同对象,可以把政治管理划分为对于社会成员的管理、对于政治组理划分为对于社会成员的管理、对于政治组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对于经济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对于经济组织的管理组织的管理n n4. 4. 按照政治管理的开展,可分为传统政治管按照政治管理的开展,可分为传统政治管理和现代政治管理理和现代政治管理n n传统政治管理是以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根传统政治管理是以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根底的与农业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事务相对底的与农业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事务相对简单相适应,传统政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简单相适应,传统政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n n〔〔1 1〕管理主体具有单一性,根本上只限于〕管理主体具有单一性,根本上只限于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政权机关;n n〔〔2 2〕政治权力运作具有高度集中性和主观〕政治权力运作具有高度集中性和主观随意性,从而表现出较鲜明的随意性,从而表现出较鲜明的“ “人治〞色彩;人治〞色彩;n n〔〔3 3〕管理功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这表现〕管理功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这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控制等诸多方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控制等诸多方面;n n〔〔4 4〕管理方法、方式的简单性和落后性,〕管理方法、方式的简单性和落后性,如根本上以实行行政强制和思想教化为主要如根本上以实行行政强制和思想教化为主要管理方法,以经验决策为主要决策方式等。
管理方法,以经验决策为主要决策方式等n n现代政治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根底现代政治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根底之上,整个社会联为一体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统一之上,整个社会联为一体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统一性,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政治管理具性,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政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有以下特征:n n〔〔1 1〕管理主体的复杂性即参与政治管理的除国家〕管理主体的复杂性即参与政治管理的除国家政权外,还有执政党及一些准政府性质的政治社团政权外,还有执政党及一些准政府性质的政治社团不仅如此,政权体系内局部工更为复杂不仅如此,政权体系内局部工更为复杂n n〔〔2 2〕政治权力划分及运作的标准性和相对独立性,〕政治权力划分及运作的标准性和相对独立性,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 “法治〞色彩法治〞色彩n n〔〔3 3〕管理功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管理功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n n〔〔4 4〕管理方法和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即主张不〕管理方法和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即主张不同事务采用不尽相同的管理方法,要运用先进科学、同事务采用不尽相同的管理方法,要运用先进科学、先进技术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科学决策等。
先进技术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科学决策等六、政治管理方式六、政治管理方式n n按照政治权力对于社会进行管理的不按照政治权力对于社会进行管理的不同手段,把政治管理方式确定为行政同手段,把政治管理方式确定为行政方式、经济方式、法律方式、政策方方式、经济方式、法律方式、政策方式;按照政治权力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式;按照政治权力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战略管理和策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战略管理和策略管理;按照不同管理理论对于管理略管理;按照不同管理理论对于管理活动含义和方式的主张,分为系统管活动含义和方式的主张,分为系统管理方式、过程管理方式、科学管理方理方式、过程管理方式、科学管理方式、经验管理方式和权变管理方式式、经验管理方式和权变管理方式1.关于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关于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分析式分析n n在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在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根底上,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特成根底上,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特点有:点有:n n〔〔1 1〕政治管理具有父权管理特色〕政治管理具有父权管理特色n n〔〔2 2〕政治管理具有具有高度集权性〕政治管理具有具有高度集权性n n〔〔3 3〕政治管理以血亲关系根底上的〕政治管理以血亲关系根底上的伦理规那么为管理依据伦理规那么为管理依据n n〔〔4 4〕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人治特点〕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人治特点n n〔〔5 5〕政治管理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政治管理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式进行n n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根底上,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特成根底上,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特点有:点有:n n〔〔1 1〕政治管理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政治管理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n n〔〔2 2〕政治管理是有限权力和有限责〕政治管理是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管理任的管理n n〔〔3 3〕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理性为根〕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理性为根本依据本依据n n〔〔4 4〕政治管理以法治方式进行〕政治管理以法治方式进行n n〔〔5 5〕政治管理以多种手段进行〔行〕政治管理以多种手段进行〔行政命令、法律、法规、政策等〕政命令、法律、法规、政策等〕2.关于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关于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式分析式分析n n〔1〕政治规划n n〔2〕政治决策n n〔3〕政治组织n n〔4〕政治指挥n n〔5〕政治监督七、政治管理的作用七、政治管理的作用n n1.1.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稳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稳固的根底固的根底n n2.2.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制n n3.3.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n n4.4.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证n n5.5.政治管理是社会开展的重要方式政治管理是社会开展的重要方式第五节第五节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含义一、政治参与的含义n n代表性观点有:代表性观点有:n n第一,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第一,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行为n n第二,认为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第二,认为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行动动或有组织的平民行动n n第三,认为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第三,认为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反对或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无意地反对或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些特征的一切行动n n第四,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第四,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动n n第五,认为政治参与是表示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第五,认为政治参与是表示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动n n第六,政治参与指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第六,政治参与指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响政府人事的选择,以及他们所采取行动而做的法律响政府人事的选择,以及他们所采取行动而做的法律行为。
行为n n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参与的把握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n n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系的内容政治参与的根本特点n n〔〔1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n n〔〔2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实际上是公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民的政治权利行为n n〔〔3 3〕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
责任的关系n n〔〔4 4〕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括非法的行为n n〔〔5 5〕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二、政治参与的类型二、政治参与的类型n n根据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形态把政治参与划分为自动参与、发动参与和消极参与 n n按参与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从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从参与主体的行为合法性看,可以分为合法参与与非法参与n n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参与的历史类型有两类: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n n1 1.政治投票,即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政治投票,即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 ,或政治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政治投票主要用于选举或罢免政治官员以及通过全民政治投票主要用于选举或罢免政治官员以及通过全民公决确定重大国事政治投票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公决确定重大国事政治投票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个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举、罢免、复决等各个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n n2 2.政治选举,即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政治选举,即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那么,由全部或局部成员选择一个人或少数人序和规那么,由全部或局部成员选择一个人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政治选举除政治投票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选举除政治投票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n n3 3.政治结社,即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政治结社,即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目标是影响政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
政治集团组织包括政党和政治社团政治集团组织包括政党和政治社团n n4 4.政治表达,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政治表达,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政治表达包括政治集会、政治政策和行为政治表达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等形式请愿、政治言论等形式 n n5 5.政治接触,是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政治接触,是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局部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求个人或小局部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员并影响之n n6 6.政治冷漠,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示参与行.政治冷漠,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示参与行为的缺失,可归入消极参与,不参加政治生为的缺失,可归入消极参与,不参加政治生活,对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表示冷淡活,对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表示冷淡四、政治参与的根本条件和影四、政治参与的根本条件和影响因素响因素n n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赖以存在的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政治条件 n n1.经济开展.经济开展 n n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 n n3.政治心理.政治心理 n n4.政治机制.政治机制 n n5.社会时机.社会时机 五、政治参与的作用五、政治参与的作用n n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表达在: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表达在:n n1 1.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n n2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n n3 3.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n n4 4.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开展.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开展n n5 5.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n n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表达在:n n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n n2.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开展n n3.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n n4.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开展 六、政治参与的开展方向六、政治参与的开展方向n n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内容,与政治统治相联系政治参与的开展涉及到政治参与行为的主体问题,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就政治参与的方式而言,由定期选举到政治协商、政策咨询、听证、信访等多种形式,形式多样化 本章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章重点和难点问题:n n1.政治行为的决定因素和分类问题n n2.政治统治与阶级统治的关系n n3.政治参与的含义及决定因素本章参考书目:本章参考书目:n n11. .王浦劬 主编:王浦劬 主编:? ?政治学根底政治学根底? ?,北京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学出版社1995年版n n22. .杨光斌 主编:杨光斌 主编:? ?政治学导论政治学导论? ?,中国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n n33. .李爱华 主编:李爱华 主编:? ?现代政治学现代政治学? ?,北京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n n44. .孙关宏 胡雨春 主编:孙关宏 胡雨春 主编:? ?政治学政治学? ?,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n n55. .王邦佐等 主编:王邦佐等 主编:? ?新政治学概要新政治学概要? ?,复,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n n66. .[美]亨廷顿:[美]亨廷顿:? ?第三波第三波————20世纪后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期民主化浪潮?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本章思考题目:本章思考题目:n n1.1.什么是政治行为?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什么是政治行为?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是什么?是什么?n n2.2.什么是政斗争?政治斗争具有哪些历史作用?什么是政斗争?政治斗争具有哪些历史作用?n n3.3.政治统治的根底是什么?政治统治的根底是什么?n n4.4.什么是政治统治合法化?统治阶级如何使其政治统什么是政治统治合法化?统治阶级如何使其政治统治合法化?治合法化?n n5.5.统治阶级一般采取哪些方式实施其政治统治?统治阶级一般采取哪些方式实施其政治统治?n n6.6.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是怎样的?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是怎样的?n n7.7.传统政治管理与现代政治管理有哪些本质区别?传统政治管理与现代政治管理有哪些本质区别?n n8.8.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监督?如何实施有效的政治监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监督?如何实施有效的政治监督?督?n n9.9.影响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影响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n n10.10.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那么滋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那么滋生着动乱〞这一生着动乱〞这一“ “名言〞?名言〞?n n11.11.政治参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政治参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讨论:政治参与相关n n1 1.政治参与含义的界定.政治参与含义的界定n n2 2.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n n3 3.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n n4 4.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参与的作用n n5 5.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意义.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意义n n6 6.政治参与水平的衡量标准.政治参与水平的衡量标准n n7 7.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关系.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关系n n8 8.政治参与和公民能力的关系.政治参与和公民能力的关系n n9 9.政治参与的度.政治参与的度n n1010.谈一下自己的政治参与经历.谈一下自己的政治参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