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教育史第3讲古代希腊的代表性教育思想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2.50KB
约55页
文档ID:46156254
外国教育史第3讲古代希腊的代表性教育思想_第1页
1/55

第三讲 古代希腊的代表性教育思 想• 说明:(一)古代希腊日益发展的教育实践,孕 育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都是 由哲学家所提出,散见于他们的哲学、政治学 、伦理学等著述中古代希腊哲学家中在教育 论述方面比较著名者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二)本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 学习古代希腊三大思想家教育思想,着重掌握 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柏拉图关于教育和 学习的重要论述、亚里土多德的和谐发展教育 思想等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生平 •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于雅典,父 亲为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早年曾继承父业 从事雕刻,因缺乏兴趣转学量地学(几何学)、 天文学不久,又放弃了这些跟人类社会活动 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科学,致力于探索政治、 法律特别是伦理道德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问题,从而扩大了哲学领域古罗马著作家西 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 ￿￿• 据说苏格拉底貌不出众,但智慧非凡他一生 中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公元前431—前404 年)三次从军出征以及做过极短时间的议员外, 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教育青年的事业上。

他用自 己的智慧启迪青年的心灵他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热情洋溢,平易近人谈论问题,精辟 入理,深受青年喜爱,被称为“青年的恋人” ￿￿• 苏格拉底在政治上拥护奴隶主贵族专制政体, 他曾集聚一批贵族青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度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民主力量受到很大摧 残,民主政权被推翻战争结束后,又一度出 现民主政权,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 派控告为不信雅典城邦所尊敬的神、引进新神 ,蛊惑青年等罪名,由法庭判处极刑,在狱中 饮毒药而亡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苏格拉底没有办过学校,但他为教育青年 付出了辛勤劳动不论冬夏,他黎明即起,穿 上一件破旧的长袍,赤着脚走上街头,或站在 市场上,或坐在神庙前,有时还在体育场的林 荫道上,跟青年人讨论各种各样问题,如战争 、政治、法律、婚姻、友谊、艺术等等,特别 热衷的是探讨道德问题他认为研究善恶是非 极为重要,人们只有辨明善恶是非,才能有正 义的、光荣的和美好的行为,社会上的道德面 貌才能改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思想才能实现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一样,实行“ 有教无类”的方针在他的听众中既有本 国青年,也有异邦学生;既有富者,也有 穷人;既有上等阶级子弟,也有鞋匠、木 匠、铜匠等劳动人民。

总之,他把自己极 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惜地教给所有的人 ￿￿￿￿跟当时周游于希腊各个城邦的智者派的那 批职业教师完全不同,苏格拉底对于那些渴求 知识和美德而前来听讲的人们,从不索取分文 ,当智者安提丰讥笑他“不愿借教学而收取酬 金” ,虽然“可能是一个正义的人,但决不是一 个明智的人”时,苏格拉底辩驳说,那些教人 智慧,索取高额酬金的诡辩家,实际上是“智 慧的出卖者” ,而“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 在进行教育时,苏格拉底不拘一格,因材 施教,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骄傲的人,苏格 拉底教育他认识到自己无知,相反,对于懦怯 的人则给予多方鼓励在教育别人时,苏格拉底总是身体力行,作出典范 他在教导“那些和他交游的人在饱食、性欲、睡眠、 耐冷、耐热和劳动等方面都要实践自制”时,他就以自 己的行为树立了榜样对此,智者安提丰作过生动的 描述,他说,苏格拉底“所过的生活是一种使得奴隶都 不会继续和他的主人过下去的生活”,“他所吃喝的饮 食是最粗陋的”,他“所着的衣服不仅是褴褛不堪而且 没冬没夏都是一样”,他“一直是既无鞋袜又无长衫”; 他不“因为天气太冷而留在家里”,也不“因天气过热而 和人争着乘凉”,“或因为脚痛而步履艰难”。

他还经常 锻炼身体,以准备应付随时降临的任何考验总之, 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苏格拉底为陶冶人性,培养人材所进行的 长期教育活动,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赞誉 其弟子柏拉图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说,苏格拉 底远远超过伯里克利,因为伯里克利只是在政 治上图强,而苏格拉底却从培养人性的立场上 树立良好的政治17世纪捷克的伟大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苏格拉底得到大家的称赞,因为 他不把时间用在做官上,却去用在教育青年上 面三)苏格拉底论教育1.认为教育在造就人和治理国家方面作用重大在 他看来,禀赋差的人固然需要教育,即使禀赋好的人 也应接受教育因为,“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 、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 应该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做出极大的业绩来” 他认为,能够训练出大批具有 聪颖智慧、美好道德的人才去治理国家,其贡献远远 超过他一个人去参预政事他说:“与其自己去治人, 不如训练能够治人的人更为有用夸美纽斯著:《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51页)• 2.在教育目的上,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美 德,使人达到至善何谓美德?苏格拉底说:“美德即 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 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善 而反为恶者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所以 ,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教育必须使人获得关于善的 知识,从而去做美好的、光荣的事情苏格拉底所说 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 、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他 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 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求把知识和美德、知识 和德行统一起来• 3. 在教育方法方面,提出了 “知识助产术” 他强调不应像智者派那样,拿一些现成的知识 和道德传授给别人,而应通过一系列的启发、 引导,把潜藏于别人心灵中的美德知识诱导出 来苏格拉底把他这种逐层诘问,使对方发现 自己的错误,逐步引申,使对方自己得到正确 的结论的方法,称为“知识助产术”,并自称为 知识的“助产士”苏格拉底说,这种方法是从 他的助产婆的母亲得到启示的,他从他母亲那 里继承了接生的技术,不过他和他母亲不同, 他是一个智慧的产婆• “知识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 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包括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和 修正错误、归纳概念两个步骤。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 是唯心论,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们头脑中所固 有的,但从教学理论来看,它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 维、努力探索,通过自我判断去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创立的这种通过师生谈话、论辩、揭露 对方思维中的矛盾,并克服这种矛盾,从特殊以求一 般的方法,虽然带有思辨性,但它具有辩证法的因素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通过自我 判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 为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 ,他给予后来的启发法以极大的影响二、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生平与教育活动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年)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派的代表人物 出身于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擅 长体操、音乐、诗文和哲学20岁时师事苏格 拉底,前后达8年之久苏格拉底死后,他出 走麦加拉,后又游历埃及、小亚、意大利等地 ,企图实现其贵族专制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 愿公元前387年,他返回雅典,在雅典近郊 阿卡德米圣殿附近的园林中,创建一所学园, 致力于教育工作,企图通过教育培养人材￿￿ 阿卡德米学园设礼堂和图书馆各一,演讲 室、生活室若干。

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师生过 着共同生活因而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 学习科目除主科哲学外,还有数学、天文学、 物理学、音乐理论等辅助学科柏拉图重视数 学,认为它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在学园门外写 有:“不懂几何的人不准入内”的字样教学方 式采取讲演和对话两种为宣传自己的政治、 哲学思想,柏拉图苦心经营这个学园,在这里 讲学授徒达40年公元前347年他逝世后,此 学园仍然延续下去,直到公元529年才被东罗 马皇帝查士丁尼所封闭它存在900多年,成 为古希腊历史最悠久的学园￿￿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还从事著述他撰写了大 量著作,其中早期作品《理想国》和晚期作品《法律 篇》影响很大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不仅系统地 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详尽地论述了教 育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理 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 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18世纪法国的卓越启蒙思 想家卢梭高度评价这部名著:“这本著作,并不像那些 仅凭书名判断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讲政治的书籍;它 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 没有人写过咧”(卢梭著:《爱弥儿》上卷,商务印书 馆1978年版,第11页)。

￿￿ (二)柏拉图论教育柏拉图把教育和社会、国家的问题联系起 来,把培养执政者(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 目标,其次是卫国者,再其次是劳动者为了 实现教育目的,他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至高 等教育的较为完整的、具有明显等级烙印的学 校制度在教学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唯心的、 形而上学的“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1.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培养哲学家是 教育的最高目的￿￿柏拉图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 改造人性,陶冶德性,实现理想国的唯一手段 他认为,人的灵魂在理念世界中所获得的理 性和美德,由于降生时和肉体结合受到剧烈刺 激,出生后又为情欲所蒙蔽,因而失去了效用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先天的理性和德性发展 起来柏拉图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的看法是建立 在其哲学理念和政治理想之上的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理念论是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柏拉图认为,宇宙的本原 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性的理念在他看来,理 念是独立存在、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真正的 “实体”,它是变幻无常、生灭不定的现象世界 产生的根源这就是说,超越现实,先天存在 的理念世界是本体,是第一性的,而现象世界 不过是理念世界的阴影或摹本,是第二性的。

￿￿柏拉图所臆想的理念世界,是一个完美的 金字塔,处于最底层的为数众多的各种具体事 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稍高一级的是数学或 科学的理念;再高一级的是道德和艺术的理念 ;居于塔顶的则是“善”的理念善”是万物的 本源,一切理念都从它那里取得实在性;“善” 是真理的源泉,它能使人们洞察理念世界的一 切￿￿柏拉图依据其理念世界的金字塔,设计了一个由执政 者、卫国者和生产者组成的等级森严的“理想国”由神用 金子创造的极少数执政者,即哲学家,灵魂中理性部分最 强,具有最高的美德——智慧,最适于担任国家的最高的 统治者,是社会的最高等级人数稍多的卫国者,是神用 银子造的,意志在灵魂中占主要地位,富于勇敢的美德, 他们的天职是防御敌人,保卫国家,是社会的第二等级 至于为数众多的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是神用铜铁造出 来的,他们的灵魂中最主要的是情感,具有节制的美德, 最适于生产物质财富,供应前两个等级奴隶是会说话的 工具,不属于上述三等人中的任何一等柏拉图认为,在 一个国家中上述三个等级如果各守本分,各尽其职,国家 就会和谐一致,实现“正义”或“公道”的原则 相应的,在 教育目的上,柏拉图把培养哲 学家放在首位。

因为,国家的好坏取决于他们 ,如果他们的理性发达,道德淳美,就能使国 家达于理想境地,日益兴旺发达培养勇敢的 武士,无疑也是教育的目的,但其地位绝不能 与前者相提并论至于农、工、商劳动者的培 养,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根本未列入教育 目标之内,因为他们最缺乏理性,无法进行真 正的教育后来在《法律篇》中,虽然有所涉 及,但那只是实用知识技能的训练,不是发展 理性,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柏拉 图的教育目标体系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 2.国家应控制教育,并实行统一的教育制度￿￿柏拉图吸取了斯巴达的经验,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