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诊疗操作流程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69.71KB
约26页
文档ID:493169623
中医诊疗操作流程_第1页
1/26

蒲县中医医院妇科操作流程目录1、中药外敷2、中药灌肠3、熏洗4、针灸5、局部用药6、穴位帖敷7、拔罐8、中药超声导入9、熏蒸10、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的操作流程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素质要求服装、鞋帽整齐态度和蔼,语言温柔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 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耐 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整理湿适中,厚薄均,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匀,一般以 0.2 ~0.3cm 为宜,大小须整一理、床外单敷位中,药协的助调衣制 着,舒适卧位,清理物 品 , 1洗手、调制的药物须干 超出病变处 1~2cm为度根据医嘱的要求,1详细记录实 施外敷治疗后的客观详细情 无况皮,疹并、签水名泡2 、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 ~2 天后更换一次记录、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注意事项1. 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2.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加强护理, 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3.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4. 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 染。

5. 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6. 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 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 ?7. 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 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9. 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 ,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针灸的操作流程消毒局部(穴位)皮肤由内向外擦拭,直径﹥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进针方法,正确进针消毒皮肤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 质选择毫针,检查针 柄有否松动、针尖有行针将针刺入腧穴后, 通过提插捻转毫针 以调节针感,留针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观察有无弯针、晕针、滞针、观察局部用药的操作流程起针一手捻动针柄,另一手拇(食)指按压针孔周围皮 肤,将针退至皮下,迅速 拔出用干棉球轻压针孔整理床单位,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清理物品,洗手整理记录根据医嘱的要求,详细记录实施毫针治疗后的客穴位贴敷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 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 、“三伏贴”1 )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4)消毒:①部位:用 75%乙醇或 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 ; 或先将药物 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 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 心对准穴位贴牢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 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再以医用胶 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 ( 酒) 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 再 以医用胶布固定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 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 再用艾火或其 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 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 (如 果中伏为 20 天,间隔 10 天可加贴 1 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 贴敷之间间隔 7~10 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 疗效贴敷时间①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 2~6 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 0.5~2 小时。

② 具体贴敷时间, 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 耐受能力, 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 可自行 取下疗程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 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 以巩固 或提高疗效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 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 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 破溃者, 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 植物油或石蜡油 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 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 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孕妇、幼儿慎用3)颜面部慎用4)糖尿病患者慎用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 45C,以免烫伤。

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 B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 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禁忌禁忌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 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 1厘米,高度 0.5 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 5 厘米× 5 厘米(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 的脱敏胶布固定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 增加免疫力、 调动人体自 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 3 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 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 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 程度、 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 随访观察, 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 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此疗法实施时间集中, 患者众多, 实施部门应该充分准备, 做好实施流 程安排,并注意疾病诊断依据的收集和整理。

拔罐的操作流程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服装、鞋帽整齐 素质要求中药超声导入的操作规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1 治疗前要穿好工作服、 戴好工作帽, 检查有无长指甲、 手部有无没愈合的伤口手指甲长的要剪短后才能为病人进行治疗, 手部伤口没愈合者, 不能光 着手操作1- 2 将正负极板套和治疗专用药液加热到 50℃以上,检查药垫是否干燥,药液 有无变质发酸药垫不干者应烘干后再用,药液起絮、发酸要弃用,重换新 鲜药液1- 3 ①将治疗机接通电源, 检查机器各指示灯光是否正常, 电位器旋钮有无松动, 治疗输出导线有无扭曲、破损,夹子是否裸露、松动或缺损,插头有无松 动,电极板是否平整、完好② 如指示灯闪烁、或明或暗、甚至不亮,导线、插头、夹子破损裸露应极时 更换,治疗输出导线扭曲要理伸, 电极板不平要拍平才能使用, 破损较重 不能再用③ 治疗输出导线太脏时,要及时擦干净,隔水布发硬、破损要及时更换,电 极板破损、变小不要再用2、 治疗步骤2- 1 将加热好的极板套尽量拧干、 置于盘中, 将加热好的药垫轻拧 (以不滴药液 为准)置于盘中备用2- 2 察看病人的治疗卡是否盖章,收缴号牌(上午) ,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 年龄,简单询问症状、体征,对初次治疗者要交待注意事项。

2-3 ①将病人安置在合适的治疗位置, 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置放负极的位置可征 求病人的意见,但切忌不可简单地问“放哪里” ,以免造成病人的误会② 将正负极板分别置于加热好的正负极板套中,检查极板是否完全在套中, 正极加上药垫③ 将极板连接治疗输出导线,检查夹子是否外露④ 用手背检查正负极板套及药垫温度是否合适, 烫了要凉一下到不烫时才能 放于病人治疗部位,凉了要重新更换热的⑤ 将准备好的正极极板套和药垫按要求置于治疗卡上写明的部位, 将负极极板套置于附近部位(离正极 2-4cm)⑥ 分别盖上隔水布, 再一次检查极板及夹子是否外露, 特别是治疗部位不平, 皮下组织薄的地方要特别注意⑦ 压上沙袋, 询问病人轻重是否合适, 太轻了会引起接触不良, 太重会使病 人不舒服⑧ 将病人的衣服拉好,冷天盖好被子,防止病人受凉2-4 打开机器的电源开关,设置好治疗通道的时间,检查好治疗通道的电位器 是否回零,按下确认键, 治疗通道的电流即接通, 慢慢调节电位器旋钮至病 人能耐受为止,对初次治疗者电流不要开得太大2-5 在病人治疗期间,要定期巡查,及时给病人调整治疗电流,询问病人在治 疗中的感觉,特别是对对初次治疗者更要密切观察,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6 机器报鸣后,治疗电流自动切断① 按下消音键关掉报鸣声,将电位器回零② 分别取下沙袋、隔水布、极板套及药垫,用毛巾擦干净治疗部位③ 将极板从极板套中取出,放于隔水布上,正负级不能互相接触,否则会 引发短路将治疗输出导线理顺,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免影响病人的活 动④ 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有无烫伤,如有破损要及时报告、处理,轻者涂擦碘 伏等消毒药液,重者要进行包扎处理⑤ 如最后一个病人治疗完毕,要关掉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2-7 将极板套洗净,放入锅中煮沸消毒,以备下次使用,将药垫集中放置,一 起洗净、凉干2-8 填写病人的治疗卡片,记录病人治疗的部位、时间、反应3、 治疗部位选取3- 1 颈椎① 病人多采取坐位,个别人在特殊情况下可选俯卧位嘱病人解开衣服胸 前上一两排钮扣,头发长者将头发掀开,充分暴露颈部② 如医生在治疗卡上填的是 “颈椎”,可选以发际 (第二椎)以下至大椎(第 七颈椎)以上之间部位放置正极; 医生没在卡上注明放置负极的部位时, 负极可置附近肩背部,距正极约 2-4cm,也可询问病人哪边症状明显些, 负极置于哪边的肩背部,但不能距离太远,正负极之间不可超过 10 cm,更不能将负极置于手臂上。

③ 如医生在治疗卡上填的是“ C3-7”“C3-6”或“ C4-7”“C4-6”按以上方 法取选部位如填写的是“ C3-5”或“ C4-6”特别是个子高、颈项长的 患者即按发际(第二椎)以下至大椎(第七颈椎)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