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松雪草》音乐分析 张 博(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Summary: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因节奏奔放、音美抒情著称,至今经久不衰在柴科夫斯基《四季》中共有十二首钢琴小品,每首作品都生动的描绘了俄罗斯当月的自然景色,其中以《松雪草》最具特色笔者将从音乐的各个要素出发来剖析《松雪草》的音乐特征Keys:整体结构;旋律[来自www.Lw5U.com]线;节奏节拍一、背景介绍俄罗斯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音乐方面先后出现了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强力集团等伟大的作曲家1875年柴科夫斯基应圣彼得堡杂志社编者的邀请,每月写一首描写当月自然景色的钢琴小品这十二首钢琴小品在1882年以《四季》的名称出版《松雪草》在小品集中为四月,预示着万物复苏、春天的来临二、音乐整体表现要素(一)整体结构作品的整体结构采用传统的三段体结构呈示乐段24小节,调性采用降B大调表达了初春的和煦与温暖;对比乐段34小节却采用小调进行陈述,与呈示乐段形成强烈的反差;再现乐段调性回到降B大调上,但主题旋律的陈述方式由高音声部变成内声部;结尾采用呈示乐段的音乐材料,在一片春机盎然的旋律中结束全曲。
二)音乐主题主题是音乐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是刻画音乐形象最本质的体现和作曲家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在这部作品中的主题共有两个都由一个乐句构成,整部作品都有这两个主题变化发展而来1.呈示乐段主题构成呈示乐段主题共八小节(1-8),这个主题可以被称为抒情性主题,旋律线条有起有伏,气息舒缓由四个乐节构成第一乐节1-2小节,旋律呈音阶式上行旋律浮动较小;第二乐节3-4小节是第一乐节向上三度音程关系模进,但音区间的距离在逐渐拉大;第三乐节5-6小节线条起伏较大,出现了五度、八度大跳;第四乐节7-8小节为第三乐节的补充综上所述,呈示乐段主题旋律之间音程关系由二度级进扩展到八度大跳,表现出春天伊始到万物复苏的和煦情景2.对比乐段主题构成对比乐段主题共两小节(23-26),这个主题为动机式主题,呈片段式向前发展,此主题照比呈示乐段在情绪上稍显激动在两小节的动机式主题中前一小节气息较长、蓄势待发;后一小节采用音阶进行迅速向上冲,在之后的音乐陈述中也是围绕主题材料进行展开三)主题发展手法1.重复在主题陈述完毕后,紧接着按照原样进行重复在作品中25-26小节主题陈述完之后,中间并无连接式的音乐材料,而是接连三次重复主题内容,使原主题音乐材料得以延续,主题乐思得到巩固与加强。
2.声部变奏型声部型变奏是通过声部的改变,使主题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不改变节奏形态在呈示乐段(1-8小节)的主题旋律在高音声部陈述,而在9-16小节的主题发展中主题旋律却在内声部和高音声部穿插进行音高发生变化但并未改变节奏形态三、基本表现要素(一)主题旋律线旋律线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变现手段之一,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乐进行方向都会构成不同类型的旋律线1.旋律线的音程关系1)级进与跳进相结合:在《松雪草》这部作品的主题旋律陈述上采用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的方式陈述,这样的陈述方式既有二度音程关系所带来的舒缓、平稳,也有八度大跳给人们的听觉造成的冲击感一张一弛,符合自然平衡规律2)模进:在呈示乐段抒情性主题中运用上方三度音程模进,它保留了主题旋律中的音高关系、旋律进行方向和节奏形态,而是通过改变音高在新的音程关系上进行重复,增强旋律的动力感2.旋律线的进行方向上行:通过向上的旋律进行所造成的紧张感来表现情绪上的变化,在作品中大量出现旋律上行的旋律线例如,在对比乐段中(25-26)小节旋律线从小字一组D音开始持续上行,最后停在小字二组F音上从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为11度,节奏形态也由宽松到密集,调性也由小调进行陈述。
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时内心的忧郁与不安二)节奏节拍节奏在音乐中与旋律同等重要,都是音乐表现要素中重要的一环音乐离开节奏是不可能存在的乐曲中节奏型的应用如下:(1)后附点:这类节奏型前短后长,增加了不稳定感,使后面的音更加稳定、更加期待后面的音乐的发展2)均等型:时值均等而无变化,在这部作品中低音声部采用此种节奏型进行陈述,运用连续的八分音符均等型节奏运用在伴奏声部增强节奏动力感四、结语笔者通过整体要素与基本要素两方面对《松雪草》这部作品进行分析,柴科夫斯基被后人们成为“旋律大师”,一部音乐作品能否被人们广为传唱和演奏,除了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手法,更重要的是把“美”作为衡量的标准柴科夫斯基本人曾说过“我从幼时起就深刻体会到俄罗斯民歌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美”深入挖掘作品的旋律特征,就能抓住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灵魂,以至于更好的把握和演奏作品指导教师:邢艺)[Reference][1] 李贞华.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M].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3,1.[2] 梅汉成.觉醒与繁荣——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民族觉醒与艺术繁荣[D].东南大学,2006,3.[3] 《柴科夫斯基》名曲解说珍藏版[M].美乐出版社,2000,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