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二)四星级高中评价指标及标准AC办学条件1.独立设置的 高中规模一般在36 个班以上,每班学生 不超过50人独立设置规模适度,一般在12—16轨之 间,不宜超过20轨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无插班 复读生初高中未 真正分设规模少于 10轨每班学生 超过54人举办iWi考 补习班或招收 插班复读生2.校园校舍充 分满足当前师生学 习、生活的需要,并 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新建学校一般不少 于100亩生均校园面积达到23平方米 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 舍和单身教师宿舍,下同)达到13 平方米生均校园 面积或生均校 舍建筑面积低 于标准的90% 以下3,各类设备设 施齐全,配置先进, 对学校个性发展形 成支撑达“校校通” 工程第三层次要求 生均教学、办公设备 固定资产不低于 3000 元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12轨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 按4、4、3配备13—15轨制学校 在4、4、3配备基础上,按照常态选 科情况适当增加实验室数量16轨 制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按6、5、5 配备16轨制以上学校能同比增加 各类实验室数有宽裕的仪器室、药 品室、标本室、准备室等。
除配有规定的理、化、生、 通用技术实验室外,配备特色实验 室,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具设施齐全…一学校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 8M2,城区学校有300米以上跑道(农 村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 各类运动场地,12轨以上学校适量 增加食堂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 好,餐位数不低于常年就餐学生数 (含走读生)70%,且能满足住校生 一人一座同时就餐要求图书馆使用面积不低于有下列现 象之一:12轨制学 校的理化生实 验室低于4、4、 3配备16轨 制学校的理化 生实验室低于 6、5、5配备 13-15轨制学 校、16轨制以 上学校,仅分 别按4、4、3 和6、 5、 5配 备,未能同比 增加各类实验 室数且与实际 使用需求差距 较大城区学校 无300米以上 跑道(农村4001260M2,实行图书管理自动化,实 现网上资源共享电子阅览室座位数 不少于100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 的l/10o报刊杂志、教参和工具书 种类与数量达到规定要求…一生均藏书不少于45册/生屯 子图书另计)一音乐、美术室等设施教具充 足卫生室面积不低于60M2,常 用医疗器械及药品齐全一一一一“校校通”工程达到第三层 次要求一一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 产达到3000元。
米)的标准田 径运动场16轨制学 校虽有标准田 径场,但生均 活动面积低于 7M2o生均藏书 少于35册/生 (电子图书另 计)校校通” 工程达不到第 三层次要求, 不能发挥管 理、教学、服 务等功能4.校园布局合 理,环境优美有独 特的设计,有和谐、 健康、积极向上的氛 围,有很局的文化品 位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体现 教育教学特色校园及建筑、绿化设计有个性特 点,而且符合适用校园文化品位较 |Wjo校舍建筑 发生安全事故 或有C、D级 危房队伍建设5.校长具有先 进的办学理念,主持 过省及以上重大课 题的研究或改革项 目的实施,在省辖市 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校长善于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 理论,开拓性地施行学校管理,办学 理念先进、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行 为规范,有创新式的管理成果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 三篇以上论文或经验总结,研究主题 切合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等实践主持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课 题、改革项目,在省市范围内有较大 影响全校群众性科研活动组织有 序,成效显著校长缺乏 先进的办学理 念,管理绩效 较差6.领导班子及 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好,团结协作,有前 瞻的观念,服务的意 识,实干的精神,在 师生员工中有较高 威信。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好,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集体 满意率达到80%以上群众对领 导班子及干部 队伍满意率低 于 70% o7.专任教师学专任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在有2个以历达标率在100%以 上有一定数量的教 师具有硕士学位或 研究生学历具中、 高级技术职务的教 师占60%以上图书 馆、校医室、实验室 工作人员多数具中 级以上职称10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 历的比例应达到5%具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 任教师的60%以上图书馆、实验室60%的工作人员 有中级技术职称,校医室工作人员具 初级及以上专业职称上观察点不达 标8.优秀教师群 体已基本形成大多 数教师兼教一门及 以上的选修课程 70%以上的教师具有 高中循环教学的经 历有一定比例的教 师能熟练掌握一门 外语,胜任双语教 学有一定数量的教 师在省教育教学比 赛中获奖各主要学 科有特级教师、省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专家大部分科目 的师资在县市范围 内享有声誉,能对外 开设示范课、观摩 课,具开发课程的能 力对绝大多数教师 的教学,学生比较满尽、学校已基本形成优秀教师群体60%以上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 选修课程。
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 学的经历5%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 外语,胜任双语教学每年有1—2名教师在省教育教 学比赛中获奖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至少应有特级教师后备 人员三分之二的学科有县(市、区) 级、地市级学科带头人60%以上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 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 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学生对80%教师的教学满意率 iWj于 80%下列现象 之一:教师兼教 一门及以上的 选修课程的比 例低于50%每年在县 市范围内开设 示范课、观摩 课的科目低于 50%,开发课程 的能力较差学生对 20%以上教师 的教学不满尽、O9.教师培训、 培养力度大,形式多 样优秀教师传、帮、 带形成制度赴外校 挂职锻炼、出国进修 渠道畅通派出 去”、“请进来”活动 丰富个人提高与组 织培训结合较好每 年都有专题培训每 年用于教师学习、培 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学校有3—5年校本培训规划、 年度专题培训计划以及配套的管理 措施、评价措施和激励制度,做到全 员参与教研组有实施计划和活动安排, 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 划,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
有计划的组织赴外校挂职锻炼、 出国进修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 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教师培训 未形成制度, 培训效益较 差或部分教 师不适应课程 改革要求(专 家听课评价 “一般”及以 下比例超过 30%)师工资总额的8%以 上培训效益显著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益 显著,90%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专家听课评价“良好”及以上比例 达到80%)管 理 水 平10.根据学校实 际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经充分论证,形 成了明确的办学目 标和发展规划发展 规划涵盖全面,重点 突出,措施扎实,具 先进性,示范性近 期规划实施情况好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发展规 划经教职工和外部专家组充分论证、 主管部门认定规划质量较高,具有先进性、示 范性、可操作性,能适时地进行调整 和完善年度工作计划体现规划精神,实 施情况良好,有年度实施总结无正式论 证、认定的发 展规划未按规划 实施,或实施 情况较差11.各项规章制 度、岗位职责健全,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 善制度规范符合改 革的要求,有学校特 色,为师生员工普遍 认可,执行情况较 好基本实现管理手 段现代化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符合改革方向,有学校 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 况较好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网络 成为学校上下交流、内外沟通、各方 面参与管理以及各部门服务师生的 重要平台制度繁杂或严重缺失, 不符合科学管 理和教育改革 的方向,师生 反映较差12.大力灿本制 改革和制度创新,探索 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 革,基本建立适应课程 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 在省辖市范围发挥了 示范作用推进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形成具 有激励效应的运行体制、用人机制、分 配制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运用 网络技术进行选课管理、学分管理、质 量管理、家校沟通、资产管理、图书管 理、后勤管理等,管理效能得到提高新课程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注重创 新管理、文化管理、人本管理、团队 管理、柔性管理各项管理改革均有理念、有实践、 有成效,在省辖市以上区域内交流、或 在教育报刊、机关简报等媒介上宣传学校管理仍 停留在常规管理 层面,无校本化 的改革创新举措 和成效13.经过多年的创 建,已形成为广大师生 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 良校风、教风、学风 “三风“建设映了工 作,提高了管理水平, 收到了良好效果三风”建设时间较长,至少5 年以上,校风、教风、学风表述准确、 内涵深刻、富有个性,得到90%以上 的师生认同。
三风”建设注重过程,有特色、 有经验,对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有促 进师生对 “三风”缺乏 认同感,群众 反映校风、教 风、学风较差 (满意度低于 70%)14.学校校务公建立民主管理的制度,实行多形民主管开,管理民主各部门 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 生参与性强,教职工权 益、利益得到尊重与保 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 良好局面建立与社会 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 听取学生、家长的意 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 监督,规范办学行为式的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校务会、教 代会、学代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 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决策符合民 主管理程序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通 过学校发展委员会(董事会)、家长 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及家访、接访、 网络通讯等途径,主动听取各方面的 意见,办学行为规范,符合教育厅“五 严”要求理、社会监督 制度体系和运 行机制薄弱或办学行 为不规范,有 违反教育厅 “五严”要求 被查处现象15.校内校外教 育资源得到有效利 用图书馆、实验室、 信息中心等各类设 施充分开放,为师生 研究、学习提供指导 与服务校内资源利用率较高,能积极有 效地开发、利用校外资源注重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 等各类教育设施的开放运用,使之成 为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效能的平台。
校内资源 利用率低,忽 视校外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校园网尚未成 为教育、管理、 服务的重要手 段16.德育工作制 度化、系列化,针对 性强,有特色重视 德育工作在各项工 作中的渗透和学生 主体作用的发挥,效 果明显德育工作形成目标体系,创新教 育方式,健全评价制度,有特色,有 经验德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形成教 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具有良 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道德水准学校德育 工作薄弱,德 育未能渗透到 各项工作中, 缺乏教书育 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氛 围四素质教育17,有符合课程 改革要求,切合学校 实际的课程发展规 划有比较完善的课 程开发、更新的制度 与机制有丰富的课 程资源和校本课程, 学生选择空间大全 面执行国家及地方 课程,高质量实施各 类课程,有一批深受 学生欢迎、能为兄弟 学校提供示范的优 质课程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