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月到天心》高一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林清玄?月到天心》高一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散文,答复后面的问题〔共18分〕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定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分明地延展出来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和煦,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领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示例王阳明的?蔽月出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假设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的确,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那么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11.文章前半局部写自己童年看月的景象,作者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请分点分条作答〔5分〕 12.如何理解“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3分〕 13.请谈谈对“心中之月〞境界的理解〔4分〕 14.林清玄的散文极具个性,请你结合全文,从情感和手法两方面谈谈其作品的特质〔6分〕参考答案:11.①月亮的光明,能照耀使整条山路,使走夜路的我们的心沉定②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③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感觉清凉④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⑤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2.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纯真的一面,只是自己不知道〔1分〕真正光明磊落的人能够感觉到内心的纯真,并能感染他人〔2分〕13.为人心胸要开阔,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就在其中〔2分〕。
内心要明净平和,用微细的心情体味生活〔2分〕14.情感冲淡平和〔1分〕作者借月光谈人生,娓娓道来,表现出平和的心境,豁达的胸怀〔2分〕多种手法相互为用,贴切自然〔1分〕刻画月光的特点,描写细腻;精用排比修辞,表现月光的亲切;设问的运用,发人深思;精警而丰盛的引用,透彻说理,丰厚内蕴,平添风采〔2分,说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