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脊椎动物讲义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61KB
约9页
文档ID:299893784
无脊椎动物讲义_第1页
1/9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无脊椎动物讲义 绪论 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一 生物的分界 1、二界系统:20世纪50年头流行 动物界 植物界 代表人物:林奈 依据:生物能否运动 2、三界系统:20世纪60年头开头流行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代表人物:霍格; 赫克尔 依据:光镜应用,察觉大量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 3、四界系统 现代生物系统分类学的根基 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 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 后生动物界 代表人物:考柏兰 依据:电镜技术的进展,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 4、五界系统:20世纪90年头仍在沿用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代表人物:惠特克(R.H.Whittaker),1969 依据:细胞布局的繁杂程度及养分方式 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已被多数动物学家所采纳 5、三总界六界系统 非细胞生物总界 -病毒界 原核生物总界- 细菌界蓝藻界 真核生物总界-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代表人物:陈世骧,1979 依据:非细胞生物 6、六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 古细菌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代表人物:R.C.Brusca , 1990 7、八界系统:1989 其次节 动物学及其分科 一、动物学的概念 动物学 (Zoology)是研究动物的形态布局、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进展的规 律的科学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一)依研究内容的不同分 (二)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分 (三)依研究重点和服务范畴的不同分 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1.动物资源的养护、开发和持续利用 2.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 3.医药卫生 4.工业工程 第三节 动物学进展简史 一、西方动物学的进展 几位重要的动物学家 1.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学者,誉为“动物学之父” ? 著作《动物历史》中描述454种动物 ? 首次建立动物分类系统,分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两大类 ? 对解剖学、胚胎学也有巨大付出 2. 列文虎克(leeuwen-hoke) 荷兰人 ? 用自制显微镜,第一次描述了精子,并查看记录了多种原生动物和细菌, ? 誉为 “原生动物之父” 3. 林奈 (Linne) ,瑞典人 ? 著有《自然系统》,将动物分为纲、目、属、种及变种五个分类等级和哺乳纲、鸟 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蠕虫纲 六个纲 ? 创立了双名法,为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 ? 提出世物具有种的概念.但认为物种不变,物种由神创造. 4. 拉马克 (Lamark) ,法国 ? 首次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 ? 出名论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5. 施莱登 (Schleiden) 和 施旺( Schwann ),德国 “细胞学说” 6. 达尔文(C. R. Darwin) 英国博物学家 著有《物种起源》,确立了物种进化论,并以“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理由 7.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 提出DNA双螺旋布局模型 二、我国动物学的进展 第四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动物分类的学识 生物分类系统的常用等级(阶元) ? 按照动物之间的异同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根据动物的好像特征,将动物划分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分类等级。

? 在分类等级中,物种是分类的根本单元 三、物种和亚种的概念 “种”或“物种” 是分类学的根本单位 1、物种(species) 具确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确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根本单位;是有实际或潜在繁殖才能的群体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2、亚种(subspecies) 亚种: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确定区别的群体(地理种群或生 态种群) 举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3、品种 四、动物的命名 目前国际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由瑞典林奈创立,给每一个物种一个学名 双名法的命名原那么: ? 1.用拉丁文(用斜体字表示!或者在学名下面划横线标注) 2.每一物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3.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本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 4.学名后可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第一字母大写 举例:狼 Canis lupus 意大利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三名法: 若种内有不同亚种,亚种的学名须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

举例: 华南虎是虎的一个亚种,其学名为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 五、动物的分门 1、分门依据:细胞数量及分化、体型、胚层、体腔、体节、附肢、内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 2、门数:34门 动物学学习方法 一.留神听讲,做好笔记 二.抓住重点和难点 三.结合图示理解、记忆 四.掌管根本的观点 1. 进化的观点 2. 动物体布局和机能相适应 3. 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4.前后联系,比较记忆留神总结各类群新展现的特征,并对比 作业: 1.为什么五界系统被广泛应用? 2双名法的命名原那么?举例说明 3名词:物种 、亚种、双名法 第一章 动物体的根本布局与机能 第一节 动物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布局与机能的根本单位 一 动物细胞的形态大小 1.大小: 一般10~100μm,个别细胞较大,如鸟卵 2.外形:多样,与其机能相适应 二 动物细胞的根本布局与功能 其次节 组织和器官系统的根本概念 一、组织(tissue) 组织的展现和进一步的分化是动物进化进展的产物 (一)概念 一群形态类似、机能一致的细胞集合在一起,加上其中非细胞形态的细胞间质(如基质、纤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布局 (二)四大根本组织 1. 上皮组织 (1)组成:密集的细胞+少量细胞间质 (2)分布:位于动物体表、器官外观及内腔的内壁 (3)功能:养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 (4)类型 按功能分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2. 结缔组织 (1)组成:细胞+基质(液体、固体、胶状体)+纤维 (2)特点:具有兴隆的细胞间质,细胞种类多,分散于细胞间质中, 形成多样化组织 (3)功能:支持、养护、连接、养分、修复、物质运输 (4)类型 A 疏松结缔组织 a 组成: 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等 基质: b 特点: 纤维排列疏松;细胞种类多、数量少 B 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 纤维(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丰富而致密, 基质和细胞较少 C 脂肪组织 组成:大量脂肪细胞+少量纤维+少量基质 特点: 含大量脂肪细胞,储有大量脂肪, D 软骨组织 a 组成:软骨细胞+纤维+基质 b 类型 弹性软骨:含大量弹力纤维 如外耳壳 — 9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