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蜗牛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 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 藏 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 藏 不肯出来 出壳: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 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
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7《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指名读课题)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师范读课文)二、理解题意,指导学法1、这个故事还挺长的,但是我说呀,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2、相信的小朋友从课文里找找看,争取说服不信的小朋友3、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4、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呢?句中哪个词是“假”的意思?(“借着”)“威”呢?(“威风”)5、我们理解了成语,也了解了故事,那这篇课文就学完了,好吧?这篇课文还要怎么学?(出示卡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出示图片):“这只老虎可真凶猛呀!”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结合指导读词:“扑过去”、“逮住”)3、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学生练读)4、男生读,相机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二)精读2~5自然段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出示图片)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1)“眼珠子骨碌一转”(做个动作)(2)“扯着嗓子”(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好让老虎不敢吃它)(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为什么“一愣”?这时它会怎么想?(觉得很奇怪指导读句)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又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会怎么想?(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唉,肚子再饿也不能吃这个小家伙,它是老天爷派来的,来头可不小。
算了,我还是再到别处找东西填肚子吧!)5、演读2~5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三)精读6~8自然段1、过渡:看到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引读)”那么,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里以后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7~8自然段等一下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事表演一下2、学生自由读书,讨论并找伙伴排练出示图片)3、请5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4、教师根据表演评议,帮助理解有关词语出示卡片)理解: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5、(出示图片)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出示:纳闷)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的,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6、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7、看了表演,相信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肯定能读得特别有感情练读,指名读,齐读)(四)学习第九自然段1、过渡:小朋友,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呢?(板书:受骗)2、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老虎)根本就不是怕狐狸。
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3、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四、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怎么样呢?五、教学生字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2、讲解书写要领,教师范写六、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完了这一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