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5.40KB
约19页
文档ID:500389610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1页
1/19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隧道导线点布设1、 洞外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测量,每个洞口应沿洞口连线 的方向布设 4个控制点,形成大地四边形,点间尽量相互通视,点间 的距离不小于300m为宜(规范中无明确规定),各点间的距离相差 不宜过大,一般相邻点间边长之比不能超过 1:3并且有不少于 2 个点与隧道洞口通视,作为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且该联系 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洞外控制点连线以与隧道中心线方向平行或 垂直为宜,以减小点位误差对贯通面横向误差影响点位的埋设应稳 定,便于长期保存布点时还应注意进洞联系边的俯仰角不应过大, 规范要求: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 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 15°2、 洞外水准点一般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 2个以上的水准点 水准点应尽可能与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的高差应以水准测量1〜2 站即可联测为宜水准点应埋设在洞口附近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 便于与隧道洞内联测为宜3、 洞内导线一般大于的隧道应布设双导线,形成多边形闭合环, 每个闭合环一般由4〜6 条边构成导线点间距一般在 200m 左右, 不宜过长或过短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太大,相邻边长之比不能超 过1: 3。

一般导线点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m4、 洞内水准点一般200m〜500m设置一对,应选择在稳定便于 长期保存隧道洞内、外导线布设示意图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 洞外控制点1 \二、隧道导线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隧道导线测量主要内容: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口投点测量,进洞联系测量,洞内导线、高程测量2、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外平面GPS测量:洞外平面测量目前一般均采用GPS测量,按要求布设好各洞口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测量等级、精度和方法组织测量即可,测量计算方法项目用的较小,不详细叙述表氐2 2-1平SB控制测■设计要素测金部位测童方挂测鱼等级适用屋度3)洞□联系边 方向中误差边长相对 中误差洞外GPS测盘-气6-201.01/250 000二4-61.31/180 000<41.71/100 000洞外水准高程测量测量等级要求按规范要求的下表进行»4. L2离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水准测域等 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谋差叫(mm)每千米高差 附合路线或环线周长的长度(km)全中误差 —— —-p- —表中,叽和幅,应按(4. 1.2—1)、(4. L2—2)式计算:氐(mm) 附合賂线畏"环线周长心启[¥] 厲1.2—2)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nun);L——测段长或环线长(km);宛—测段数;W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N——水准路线环数。

三、四、五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水准测量限差要求(皿闪)水濮测量 等 级测段、路线往返 测高韋不符值测段、路线的左右 路纯高君不符值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苯殆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平原山区平原山区二等±127^土 2. 4 庙± s /k±127^x 157^丄込阿四等±20 A+ 4--,/n±\4/K土 20挖±25 A±30,质五等±30v^'土 20/±30〃±40 X注:①K対测段水淮路线反度,单位为4“ £为水准路吃艮度,单位>;km, /?. 为楡测测段坟度,以于氷ih邛为測段水准则量詁数②为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池孑石站以上时,采用则站数计算島畫测 燉限聲:,三、四、五等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水准观測的主要技术要犠等级水准 仪类别水准尺类型视距5)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观 距累积茅:m)视线高度(m)K鸚r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 (下丝 读数)数字二尊DS1因瓦W100茎100GOSO^6.0三竝能却35mi次DS3双面木尺 草面条码^755读数四等DS1双面木尺 单面条码^150勿00—a n^5.0^10.0s:m o三丝能4(1 35知次DS3双面木尺 单面条码W1OOW100J- U五等DS3单面木尺 单面条码W1OO疼100大致相等中丝能读数“ 35事1次三、四、五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水准测■的观測方法等级现测方式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附今或环线三筹往返/左右路线往返/左右路线后一前一前一后四等往返/左右略线往返/左右路线后一后一前一前 或,后一前一前一后五等单程单程后一前三、四、五等水准测量测站限差要求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n™>项目等级、基、辅分划[黑红面] 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羞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 平均值与中丝 渎数之差光学测微医11. 5中丝读数进23四等355五尊4 「7三、四水准测量重测要求水准观测中,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应立即重测;迁 站后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隙点开始重测。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 时应重测由往返高差(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 偶然中误差 M 超限时,应重测往返不符值较大的某些测段A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结束后,应以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式 化-v'llr;计算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MA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整体平差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计算样表观测记录、计算在测:自U1宜新』至111宜新或 ig胭無g月2日时刻価厨时阳分 天吒:晴束:时分 呈像|清暗F 禹站編号后尺下甦前尺下醱方向 及尺号标尺读数臓就高趙 中数备垮±«■R上丝后距前距红画祝距養d£(J)' ■■⑸后⑶⑻(10)⑵⑹W(7>C12>C3)后一前<11>(14)(1S)11 5710 73 &后S1阿& J7101 1970 36 a前6o'551& 239-1対4J76后e前+ 1-0. 2— 0-222 1232 196后]9346 62L01 7^7]8212 00&6 796一 1374375后一圖+ 1T” 1-0.3~F '' 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限差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限差要求(mm)测量等级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附件或环线髙差团合差检测已测测段的高差之差三綽±25/D± 12 万±20阿四等±20/SD±30/7五等土60丿万±30±4oyz~注;门为测距边长,血为测段间累计测距边长,以下米计◎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边长(m)观测方式测距边垂直角指标差较测回间垂直等级测回数测回数差(〃)角较差(")—三等1"W6002组对向观测2455四等2〃W80O对向观测2377五等2〃W1000对向观测12101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视线 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m。

高程导线的闭合长度不应超过 上表边长规定仪器高和反射镜高量测,应在测前、测后各测一次,两次互差不 得超过2mm,三、四等测量时,宜采用专用测尺或测杆量测距离应采用不低于II级精度的测距仪观测,取位到mm测距限 差应符合限差边长测距限差表的要求,转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应对向 观测,并宜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完成计算高差时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 响,两点间高差采用对向观测平均值测距时,应测定气温和气压气温读至°C,气压读至,并在斜距 中加入气象改正竖直角采用中丝法测量,对向观测应符合表的要求竖直角不宜 大于 20°否则,应适当增加测回数,提高竖直角和距离的测量精度观测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成像是否稳定但在日出、日落时,大气 垂直折光系数变化较大,不宜进行长边观测作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边长测量技术要求边长测■技术要求An使用测距仪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敎较差测回间较差限精度等级往测返测限值(mm)值(《™)或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 次的过程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用光电测距的斜距计算高差公式单向观测=Si 2sinVL2 + 丑彎;仏十 ij -I对向观测%=沁运荻 i%+*(»+◎用光电测距的水平距离计算高差公式单向观测Ah] z = 2 +式中——点i至点2间的高差;5“——点t至点J间的斜距;% 2 点1至点2间的水平距离孑5 点•至点j间的垂直角:,h——点1、点2的仪器高;L h——点匚点2的反射镜高;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采用6 369 000 m;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差取值一组测量中,当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往返重测。

重测的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仍然超限,但往返测高差平均值与原往返测高差平 均值之差小于相应等级水准测量限差时,其结果取2次往返测高差平 均值的均值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记录样表表D. 1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锻记录测段:自城河壬赢村日期11990-2-14 仪器.DJ20 4050! 观测苦:王山天气;阴 梭镜】三按镜 记录蛊:万水测如啊1 时埶皓:9:15照准点;N2 苯:9:4Q离谡数訓回In111IV1325. 253B25, 253825.252825.250225325425325132542532522504253253252250中数825. 253625.253825. 252825.550各测回中数825.252 0气温5. ? T气压7ZS rrmHg"垂直角测回盘左(*) C)⑴盘右 C> U) D(*)拶标星垂直角 (*)(")(")190 04 0100', 5269 55 2626,0—16. 8-0 04 I7r20026H90 03 5556.026& 5S 252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