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成龙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 眨眼间,改革开放已有三十余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样一个的崭新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对外国人以及外国都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与中国的历史、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在外国人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自己? “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因此,我们常常能从三十年的电影里窥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关系变迁无独有偶,著名影星成龙也正是在1978走进荧屏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十多年的成龙电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形象的变迁因此,本文从考察成龙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入手,以总结其规律,反思其经验,以便我们更好地在全球化的语境里与外国人平等交往,更好地发展自己 1 1987年至1997年——殖民语境里的脸谱化外国人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成龙电影的辉煌时期这期间香港电影,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大多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影片中较少见到宏大主题的叙事。
在此环境里,成龙结合香港观众的审美趣味以及自己的特点,在不断的影片实践中锤炼出了他经典影片叙述模式:在善恶对立的叙述模式中,成龙饰演的小人物英勇正义,总能代表正义战胜邪恶里面的英国人形象,虽不是影片叙述的重点,但却作为一种背景不可或缺的存在着 20世纪90年代,成龙开始进军好莱坞从这时起,成龙的电影明显地呈现国际化的趋势,给成龙带来最大声誉的,是《A计划》系列,与《警察故事》系列从这两部影片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可窥见此期间成龙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变迁 在电影《A计划》里,英国遭受海盗骚扰,被海盗打劫,并有英国人质被挟持长官一筹莫展,提出A计划,意图剿灭海盗水警马如龙奉命执行A计划,深入虎穴,救出人质,剿灭海盗在《A计划》里,从数不多的镜头中,我们看到的英国人,是在政治权利中占主导的,文明优雅的形象,他们总是高高在上,对中国人发布各种或对或错不可置否的命令 对于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他者”——英国人,此时的“注视着”——中国人普遍持有的两种态度: 一种是“抵触”,即对“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的极度抵触这种心态源自始于世纪的美国的种种帝国主义行径影片《A计划》中,英国长官虽然永远拥有最高话语权力,但是,在故事的发展中,我们也可看到,他的命令并非永远正确,还出现了与奸商勾结,软弱妥协,以谋求私利的一面。
这无意间流露出的质疑和讽刺正是市民“抵触”情绪的表现在影片《警察故事》中,则更为明显,这种从隐到显的抵触情绪,对应的正式中国实力的逐年上升 第二种态度可称为“崇拜”,即对于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及文明优雅的“美丽的国家”的向往这在成龙的电影中,是很少有正面表达的,但是通过外国人的衣着,以及言语举止,我们可窥见这一心里特征如在《A计划》中,英国人或穿着整齐的,代表着权利的制服,或穿着优雅品味的晚会礼服,这无意间传达的正是文明优雅的气息这些信息都无意间流露出了对英国人的“崇拜”,这种崇拜虽然侧面体现在衣着以及武术文化上但更深地,是源于对强大经济实力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军人占据绝对优势,这一集体想象物的反复出现,一方面便于成龙展示其正义勇敢地形象,而将早期电影里的大量军队和后来的警察相比较,则可以说是中国百余年苦难历史在电影中的一种对应中国人对于英国人的两种心态,也即起源于此 1997年以后——平等视野下的外国友人 1997年,我国香港的殖民历史正式结束在祖国新建立的沟通和交往中,残留的历史记忆重新被关照,凭着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祖国母亲迫不及待地文化想象,香港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寻根因此,沉睡在香港人血液里的中国因素慢慢复苏。
在电影中国,我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久违的中国韵味成龙曾说:“1997年之后,没有香港电影,只有中国电影,我们要与内地联合起来,把中国动作片打人国际市场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观照下,成龙电影里的外国人形象又将发生怎样变化?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进军好莱坞以后,成龙作品中的外国人,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义的代表,他们是成龙的搭档,与成龙并肩作战维护人类的公理正义;第二类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利用各种手段,破坏社会的秩序和和平,以满足自己的私欲;第三类是外国人物群像,他们作为一种背景性的形象存在于影片中,推动剧情的发展 第一类是正义的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通常看到其身后的所代表的积极西方文化因素,以及成龙电影对其的肯定态度《尖峰时刻》系列,是成龙最为成功的好莱坞影片之一,他的搭档卡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张扬高调,玩世不恭,来自于其乐观豁达的天性,更来自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自信,和美国民主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小人物的强大自我意识这种小人物的大英雄演绎,很能满足观众的胃口——任何一个小人物,即使状况百出,只要坚守正义,都能成为英雄成龙电影里对于卡特的形象,显然是持肯定态度的由此,我们从卡特身上不难发现高度的民主体制下,个人欲望被积极肯定,个人价值也得到更多的重视。
这与香港的大众文化恰好暗合 第二类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利用各种手段,破坏社会的秩序和和平,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些人物的共有特点,在于极端利己主义,以及高科技的作案手段比如《我是谁》中的警察败类,比如《神奇燕尾服》中矿泉水商人从这些电影里,我们不难看出两个“套话”,一是科技,二是能源 新世纪以来,能源问题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反映在电影中不足为奇对于科技的态度,在20世纪80年代,成龙电影几乎都是持肯定和向往态度,然而在这个年代,科技却给人类带来了隐忧19世纪是科学至上的世纪,摆脱了中教神学的人们看到了科学带来的理性之光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是不仅能准确地认识自然,还可以用来征服自然,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了对于科学的滥用乱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令人咋舌人们不禁反思,科学给人们带来的究竟是进步还是后退?在这种对自然的征服过程中所带来的,是人们掌握了自己命运?还是被无休止地征服欲所吞噬?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什么? 矿泉水商妄图以为自己通过科技力量可以控制全世界的水源,警察败类也狂傲地要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这是不仅反应是科技给环境带来的深刻恶化,也能看到科技滋生出来的无穷占有欲对人本身的异化。
当然,更可贵的是,成龙电影里对于反科学思潮的客观态度在《神奇燕尾服》中,燕尾服的神奇作用,展现了科技的伟大力量,然而,正如两套燕尾服的寓意:若被邪恶得手,则拥有可怕的摧毁力量;若被正义拥有,就能扭转乾坤,拯救世界对于科技,同样如此 第三类是外国人物群像,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集体想象物,也从原来的单一变成了两极他们或是《神奇燕尾服》中的舞会男女,或是《尖峰时刻》中的赌城男女,这些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在于时尚,繁华而《红番区》中展现的美国市民,却是另一番景象在街道上,随时可看到抢劫等事情的发生,整个社会给人的印象是混乱不堪的两类人群的共同特点在于毫无崇高理想与集体意识,个人主义在各个社会阶层泛滥流光溢彩的舞会和混乱不安的街头,同样也是两级分化严重的形象展示 有趣的是,在影片《功夫之王》中,唯一的一个外国人,竟是成龙和李连杰的徒弟,他肩负着唤醒孙悟空拯救苍生的使命,在两位师傅的教导下懂得责任与尊敬师长影片中参入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比如西游记,比如白发魔等,由此可看到中国文化通过电影在西方的传播虽然是改编后的神话传说,但也能窥见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肯定态度 正如胡戈•狄塞林克所说:“每一种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成。
我们研究成龙电影中的外国人,归根结底的目的仍在于对自身的探寻反观可见,影片中的成龙形象也大体可以归纳出两种形象他们先后出现,各有社会文化原因,折射出近30多年来华人社会普遍的精神历程20世纪80年代的成龙,是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香港平民英雄,代表了经济起飞时期充满自豪感成就感的香港以及华人形象1997以后是敢于走向世界舞台闯荡,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人形象代表了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日益强大,海外华人扬眉吐气,希望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以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走向世界,对于外国的态度也更为客观合理,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