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这是课文单元,延续了课文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4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七,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在本单元,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借助插图、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在活动情境中明白游戏规则,在交际互动中初步学习条理表达学习分辨形近字;展开想象,能选择几个词语说几句话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走进汉字文化,燃起其识字的热情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边读边体悟,感受生活的美好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通过本单元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汉子偏旁表义构字规律,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
②语言运用:认识5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27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后悔”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继续积累词语;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③思维能力:能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借助文本情节,了解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说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能根据问题提取、整合信息,推断事情的原因、结果④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读懂课文,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读好对话,读懂长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5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27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2、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4、借助插图、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5、在活动情境中明白游戏规则,在交际互动中初步学习条理表达5、学习分辨形近字;展开想象,能选择几个词语说几句话6、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后悔”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继续积累词语;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
7、能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借助文本情节,了解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说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能根据问题提取、整合信息,推断事情的原因、结果8、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读出韵文的节奏,感受共读的乐趣 单元主备人: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5.文具的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学生认同中华文化,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体会普通话的重要性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七个生字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热爱生活 2.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游戏,激发兴趣 2.课题。
教师活动: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3.认识“文具”:随文认读“具”学生活动:1. 猜谜语2. 指名回答3. 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组织学生猜谜2.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利用谜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复习学过的有趣的谜语诗可以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环节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古诗大意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2.随文识字,发现规律3.深入朗读,整体把握教师活动:1.带领预习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4)游戏 “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2.识记生字(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学生活动:1. 课文初知2. 跟读字词并圈画3.识字游戏 4.学生进行激趣认读4. 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5. 学生自由读、轮流读、学生举字卡“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环节三:1.指导写字,观察练习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 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注意占格位置文: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找:右边的“戈”字, 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办:教师书空示范,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学生活动:1.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书空3. 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4.学生自主练写,写字姿势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环节四:总结学习内容教师活动:1.教师导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学生活动:1.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表达交流活动意图:熟读能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也能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生字词巩固作业:熟读课文。
提升作业:将自己的文具送到家6.板书设计 15 文具的家文 文具 语文 文字找 找人 找朋友 找东西办 办法 办卡 办公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15 文具的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学生认同中华文化,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体会普通话的重要性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七个生字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热爱生活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办、让、包”3个字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愿望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师: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
板书课题:文具的家)学生活动:1.思考老师的启发问题并积极回答活动意图:联系生活理解问题环节二: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教师活动: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3.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师引导教育: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5.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6.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7.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学生活动:预设: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生3: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张开嘴,好像很生气生4: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预设:生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生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活动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培养良好的习惯环节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