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全等判定条件2. 能够运用SSS、SAS、ASA以及无法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时采用其他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能够熟练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4.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能力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学基础1. 已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中线、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和性质2. 已经掌握线段相等、角度相等、平行、垂直等基本概念和性质3. 已经了解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如计算三角形面积、边长等,也掌握了解决一些相关题目的方法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完全相同的三边和三个角度的三角形性质1. 具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 具有两边和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3. 具有两角和夹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4. 具有两边和其对应角度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 SSS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 SAS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ASA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与该角相对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与该角相对的两边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相关定理定理1一个三角形的底角所对的底边上的高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全等定理2一个角的平分线将对角分成两个角度相等的角,那么这个角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定理3一个角度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定理4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三:应用1. 拓展原有知识理解全等三角形一词,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安排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理求解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定理,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道练习题目,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问题: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二步:讲解全等三角型的定义和性质1. 通过阐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完全相同的三边和三个角度的三角形。
2. 探究具有三边相等、两边和夹角相等、两角和夹边相等、两边和其对应角度相等的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性质第三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介绍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判定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运用该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 讲解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全等三角形第四步:全等三角形定理1. 介绍全等三角形定理,包括垂直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底角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定理2. 较容易掌握的定理是底角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定理第五步: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美食节上某摊位的标志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底边各为10厘米,该标志牌印刷的总面积为20平方厘米,求此等腰三角形的高第六步:课堂练习为学生提供练习题目,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七步:课堂小结由教师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小结,并点明下一步课程的方向教学策略演示策略演示策略是本节课程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教学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供问题和提示来引领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在启发式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程的实施,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个人知识框架同时,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