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WORD

W****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3页
文档ID:163330410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WORD_第1页
1/3

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6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采集中心对准肚脐.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横断位: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180mm180mm.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 :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四.颈椎、颈髓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颈椎表面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固定头部采集中心对准下颌联合下缘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扫描参数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192 FOV:240mm180mm横断位:T2加权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60mm160mm.五.盆腔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体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在床中心安放表面线圈,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中线一致采集中心对准耻骨上缘。

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扫描参数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T1加权层厚5-6mm层间距采集矩阵:256256 FOV:300mm225mm.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mm层间距1mm采集矩阵:256256 FOV:350mm350mm.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mm层间距1mm采集矩阵:256256 FOV:300mm225mm.六.髋关节成像技术: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双足尖并齐,身体矢状面与表面线圈一致采集中心对准股骨大转子(耻骨联合下缘)关节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扫描参数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或312 256FOV:300mm225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T1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 FOV:350mm350七.膝关节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膝关节包绕式表面线圈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患膝髌骨下缘置于表面线圈中心,用棉垫固定膝部,使患者足尖向上采集中心对准髌骨下缘关节扫描方位 、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横断定位像做矢状位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

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160 FOV:180mm180mm注意事项:除常规扫描外采用梯度回波T2加脂肪抑制技术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水肿肌腱断裂等矢状位能显示十字交叉韧带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