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60题)1、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C.分化D.同化【答案】 D2、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B.科学本位C.伦理本位D.社会本位【答案】 D3、(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问题【答案】 D4、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是( )A.计划B.行动C.观察D.反思【答案】 B5、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洛克【答案】 B6、在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努力程度【答案】 D7、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 D8、为了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某教师向学生发放问卷以收集相关信息。
该教师所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比较法【答案】 B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叫作( )A.语义联想法B.视觉想象法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答案】 D10、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答案】 B11、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符号记忆B.抽象记忆C.命题记忆D.形象记忆【答案】 D1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 B13、 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因果类复句”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答案】 C14、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学习内容B.思维品质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答案】 C1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答案】 B1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A1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答案】 B18、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答案】 C19、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 )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对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答案】 C20、 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 B2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都是指()A.教师B.学校C.私塾D.六艺【答案】 B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答案】 A23、 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老师手拿烧瓶给学生看,并用“魔术棒”敲几下,里面是空的。
然后拿出熟的鹌鹑蛋放在瓶口,当然按不下去,把蛋拿下;接着点燃蜡纸条放入瓶中,迅速将蛋放在瓶口.于是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鹌鹑蛋被烧瓶“吞”进肚里此时,学生必定看得目瞪口呆老师马上说:“蛋为什么会被烧瓶吞进肚里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这种导人方法属于( )A.悬念导入B.直接导入C.故事导入D.复习导人【答案】 A2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 D2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答案】 B26、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这体现了刺激的()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答案】 A27、教学应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答案】 C28、小学心理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答案】 A29、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墨子【答案】 C30、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
A.阶段性班级活动B.日常性班级活动C.课外班级活动D.校外班级活动【答案】 B31、 下列关于小学生的多动症说法错误的是( )A.多动症一般在10岁以后会有异常表现B.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差C.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D.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答案】 A32、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B.德育C.管理D.科研【答案】 A33、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答案】 B34、新课改倡导分配课程的课时容量,适当减少“主课”的课时,增加音、体、美等学科的容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A.均衡性B.综合性C.基础性D.选择性【答案】 A35、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 B36、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A.晕轮效应B.刻板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 C37、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
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答案】 C3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B.情境C.生存D.学生【答案】 D3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答案】 B40、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书记负责制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答案】 A41、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 D4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A.广义的教育现象B.狭义的教育现象C.正规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 A43、 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A.提取失败说B.消退说C.动机说D.同化说【答案】 A44、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了杰出的作家。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A.普遍性B.现实性C.可塑性D.差异性【答案】 C4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皮亚杰【答案】 C46、 儿童中心论违背了( )A.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答案】 D47、 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在学校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B.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C.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D.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答案】 B48、 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C49、陈老师在给学生讲鱼类动物时,拿鲸鱼举例,解释说鲸鱼是用肺呼吸的,而鱼类的本质特征是用鳃呼吸,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防止学生把“生活在水里”“外形与鱼一样”当作鱼类的本质特征陈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A.模象直观B.变式分析C.实物直观D.概念判断【答案】 B50、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答案】 A51、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的高级目标是()A.寻求发展B.矫正行为C.学会调适D.开发潜能【答案】 A52、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是()A.社会认知B.社会体验C.社会性交往D.人际认知【答案】 A5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A.道德品质B.道德行为C.道德形象D.道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