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教育法国外最早产生(或最先)奴隶社会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3、奠定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是: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它确立英国从高等教育,中档教育始终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4、法国:1883年《基佐法案》5、日本:明治维新7、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8、判断是哪一种国家时间:20世纪80—90①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②1989年法国《教育指引法》;③日本1990年《终身学习振兴法》;④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⑤1994年美国《美国教育目的法》9、19,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的第一种教育法规,但未实行19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19,清政府颁行《逼迫教育章程》规定广设幼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7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这是国内近代第一种逼迫教育法令10、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有关改革学制的规定》,这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种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11、有关起诉的期限,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须经复议的 行政案件,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民、法人或者其她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应当在懂得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1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她提出了班级授课制13、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14、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重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措施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答:(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积极地形成认知构造;(2)学习涉及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觉得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后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构造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构造;(2)掌握学科基本构造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构造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5、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16、蔡元培于19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7、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发明性;(2)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18、国内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主线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19、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1、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提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相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22、心理征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23、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24、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故意义接受学习论2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答:奥苏伯尔觉得,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重要由如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规定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论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体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觉得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档的需要,涉及认知、审美和发明的需要27、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觉得,中档限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步,她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有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档,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28、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29、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的分类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的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的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的分为知识、领略、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的根据价值内化的限度而分为五个级别:接受,反映,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的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的有知觉、模仿、操作、精确、连贯、习惯化30、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的;(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引;(6)呈现学习行为;(7)适时予以反馈;(8)评估学习成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1、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32、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觉得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33、华生《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美国)34、观测学习的倡导学者是班杜拉35、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是:荣格36、比纳·西蒙:智力测验37、行为主义代表:华生、斯金纳、班杜拉38、奥斯本提出:头脑风暴法39、桑代克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她被觉得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40、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典范是:积极强化、悲观强化、无强化、惩罚4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二)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发明性(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4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有哪些:(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教学相长(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4)关怀集体、团结协作(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3、简述全国人大制定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定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增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避免未成年犯罪法》44、国内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行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45、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6、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种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47、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48、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出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49、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觉得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51、主张让小朋友顺其自然,甚至挣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目前《爱弥儿》一书中5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挖苦,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53、资产阶级老式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本,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本54、在人类教育史上初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苏联赞科夫十五《教育过程》的重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措施55、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小朋友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措施,开创了“现代教育派”1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管理者角色④示范者角色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⑥研究者角色ﻫ(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①学生学习的增进者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2)鼓励作用3)评价作用4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涉及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看待的态度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互相增进的关系6考点6课程的含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7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规定,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小朋友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8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课程构造的编制,既涉及课程体系构造整体的编制,也涉及具体课程的编制1.课程筹划课程筹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引性文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规定,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大纲和重要根据课程筹划由培养目的、课程设立、学科顺序、学时分派、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2.课程原则课程原则,亦称学科课程原则,是国家制定的基本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规定,是课程筹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引性文献。
课程原则的构造(五部分构成):(1)前言2)课程目的3)内容原则4)实行建议5)附录9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0教学过程的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作用相结合11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毕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规定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构造ﻫ在教育史上先后浮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国内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ﻫ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