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一、一、J.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lJ.Piaget(1896-1980)简介简介1918获得博士学位:生物的发展是遗传、成熟与获得博士学位:生物的发展是遗传、成熟与环境作用的结果环境作用的结果1921-1971(日内瓦大学):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日内瓦大学):瑞士心理学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局局长(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局局长(1929-1967););日内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日内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1937-1971);国际);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心理学会主席(1954);创立);创立“国际发生认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论中心”((1955))J.Piaget(1896-1980)简介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会E.L.Thorndike奖;荷兰奖;荷兰Erasmus奖(相当于奖(相当于Nobel奖)奖)研究始自研究始自1920年代,但影响显于年代,但影响显于1960年代(法文年代(法文撰写;与主流行为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不同)撰写;与主流行为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不同)500多篇论文,多篇论文,50多部专著。
如:《儿童的语言与多部专著如:《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智慧的起源》、《智慧心理学》、思维》、《儿童智慧的起源》、《智慧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主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建构主义的发展观l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先天成熟体的动作(先天成熟-后天经验),动作的本质后天经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适应)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适应)l图式(认知结构):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反射性图式(认知结构):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反射性图式图式-感觉运动图式感觉运动图式-心理性图式心理性图式l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 量变(知识的量变(知识的类推应用)类推应用)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建构主义的发展观l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质变质变(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l平衡:图式平衡:图式-同化同化-平衡平衡-不能同化不能同化-失衡失衡-顺应顺应-新新的图式(状态的图式(状态/过程)过程)l自我调节:同化自我调节:同化>顺应,加强顺应,抑制同化顺应,加强顺应,抑制同化 顺应顺应>同化同化影响发展的因素影响发展的因素l生理成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长):提生理成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供发展的可能性l物理环境(儿童对客观环境的作用):物理经验物理环境(儿童对客观环境的作用):物理经验(动作元素(动作元素-物体本身);数理逻辑经验(动作物体本身);数理逻辑经验(动作系统系统-主观见之于客观)主观见之于客观)l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促进或延缓个体的发展进或延缓个体的发展l平衡过程: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平衡过程: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平衡是动态的,具有自我调节作用作用的过程平衡是动态的,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发展的阶段论发展的阶段论l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岁):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本能性的发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出识事物;本能性的发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出现客体恒存性现客体恒存性l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进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进行形象思维(由所见而知);能思维但不合逻辑,行形象思维(由所见而知);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全面考虑问题缺乏守恒性;不可逆性;不能全面考虑问题缺乏守恒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发展的阶段发展的阶段论论l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在具体情景中或根岁):能在具体情景中或根据熟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由所知而知);理解据熟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由所知而知);理解可逆性;理解守恒;理解规则,但较刻板可逆性;理解守恒;理解规则,但较刻板l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岁- ):抽象思维;假设检):抽象思维;假设检验;形式逻辑;理解规则的相对性;自我反思验;形式逻辑;理解规则的相对性;自我反思J.Piaget理论的简要评价理论的简要评价l理论的贡献理论的贡献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l理论的不足理论的不足知识认知知识认知 –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学习适应发展学习适应发展 - 学习促进发展学习促进发展低估儿童,高估青少年低估儿童,高估青少年J.Piaget理论的教育含义理论的教育含义l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知识教学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知识教学l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培养自主求知能力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培养自主求知能力l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重视活动(动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重视活动(动作)的作用作)的作用(理论上的启发性(理论上的启发性 -- 方法上的实用性)方法上的实用性)二、二、L.V.Vygotsky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教育Not everything that was must passHe speaks to us in the future (J.S.Bruner) PC机-机-Internet网网L.V.Vygotsky((1896-1934))简介简介l家庭环境:图书馆,餐桌谈话家庭环境:图书馆,餐桌谈话 (犹太人犹太人)l小学阶段:家庭(私人教师),对话式小学阶段:家庭(私人教师),对话式l中学阶段:各科都很优秀,语言天才中学阶段:各科都很优秀,语言天才l大学阶段:历史、哲学、医学、心理学大学阶段:历史、哲学、医学、心理学l学术成就:儿童高级心理注意形式的发展,《高学术成就:儿童高级心理注意形式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思维与语言》,学龄前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思维与语言》,学龄前期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期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批判行为主义和完形心理学-批判行为主义和完形心理学文化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历史发展理论l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l中介说:工具、符号中介说:工具、符号 –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l活动说活动说 –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与发展的关系l内化说内化说 – 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低级与高级心理机能低级与高级心理机能l低级功能:生理特征,先天低级功能:生理特征,先天 - 感觉,欲望感觉,欲望 (动物进化的结果(动物进化的结果 直接与外界互动)直接与外界互动)l高级功能:社会历史,后天高级功能:社会历史,后天 - 语言,思维,记语言,思维,记忆等忆等 (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符号为中介)符号为中介)l特点:主动,抽象,间接,社会(历史),互动特点:主动,抽象,间接,社会(历史),互动(社会文化历史,活动和社会交往)(社会文化历史,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介说:工具与符号的掌握中介说:工具与符号的掌握l工具与符号工具与符号 – 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的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的发展发展l物体物体 ——工具工具——外部活动,影响客体的变化外部活动,影响客体的变化l符号(语言,数字等)符号(语言,数字等)——内部活动,影响人的内部活动,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心理与行为活动说活动说l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l个体活动个体活动 (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 交往活动(儿童交往活动(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成人)与同伴,儿童与成人)内化说内化说l心理机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心理机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l心理结构最初产生于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到内心理结构最初产生于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到内部,形成内部的心理结构部,形成内部的心理结构l集体活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个体活动(内部动作)个体活动(内部动作)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l语言的作用:认知,互动,反思语言的作用:认知,互动,反思l思维与语言(词)的关系:等同观-分裂观-折思维与语言(词)的关系:等同观-分裂观-折中观中观——意义中介观(词的意义)意义中介观(词的意义)l自我中心言语:外部语言自我中心言语:外部语言-内部语言内部语言l语言发展阶段:外部语言(交往语言)语言发展阶段:外部语言(交往语言)-自我中自我中心语言(认知语言)心语言(认知语言)-内部语言(反思语言)内部语言(反思语言)教学与发展教学与发展l教学依附于发展(教学依附于发展(Piaget))l教学等同于发展教学等同于发展(Thorndike)l教学是发展的动力,教学造就着发展教学是发展的动力,教学造就着发展l最近发展区:已有水平,潜在水平最近发展区:已有水平,潜在水平l教学的最佳期(关键期)教学的最佳期(关键期)教育应用教育应用l最近发展区的价值:中等难度,适时教学,动态最近发展区的价值:中等难度,适时教学,动态评价评价l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l合作学习与情景学习合作学习与情景学习l活动的价值:做中学,质性评价活动的价值:做中学,质性评价影响与原因影响与原因l60‘-70’:初步了解(《思维与语言》):初步了解(《思维与语言》)l70‘-80’:广泛影响(《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广泛影响(《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l90‘- :系统研究与应用(所有论文与著作,:系统研究与应用(所有论文与著作,《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l对社会环境的强调(美国社会的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强调(美国社会的问题)lPiaget与与Vogotsgy的的对立对立l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与J.S.Bruner三、三、E.H.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教育与教育l配合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实施知识教学配合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实施知识教学l配合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发展实施社会规范教学配合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发展实施社会规范教学l从从S.Freud到到E.H. Erikson精神病人精神病人 正常健康人正常健康人儿童青少年(早期经验)儿童青少年(早期经验) 全程发展观全程发展观泛性论(本我)泛性论(本我) 自我是动力(社会性)自我是动力(社会性)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l自我成长的需求-社会环境的要求-心理困难自我成长的需求-社会环境的要求-心理困难l发展危机(发展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 危险、机危险、机会会 —— 正常危机正常危机((normative crisis))l发展危机具有年龄阶段性:人格发展的发展危机具有年龄阶段性:人格发展的8阶段论,阶段论,用两级对立的观念来表示不同时期的发展危机。
用两级对立的观念来表示不同时期的发展危机l危机的化解,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危机的化解,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发发展危机就是发展转机展危机就是发展转机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1、信任-怀疑(、信任-怀疑(0--1):学习信任):学习信任l个体处于无助状态,一切需要的满足依赖成人个体处于无助状态,一切需要的满足依赖成人在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开始了人际关系在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开始了人际关系l如果需要得以满足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信任他人,产生安全感;信任他人,产生安全感;l需要不能满足或教育方法不当-怀疑(不信任)需要不能满足或教育方法不当-怀疑(不信任)他人,面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他人,面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l信任-怀疑:父母信任-怀疑:父母——其他人其他人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2、自主-羞怯(、自主-羞怯(1--3):成为自主者):成为自主者l个体面临的挑战时能否适时学会最低限度地照顾自己个体面临的挑战时能否适时学会最低限度地照顾自己——对周围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大人帮助对周围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大人帮助l如果自我照顾的需要得以满足,并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果自我照顾的需要得以满足,并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相信自己;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相信自己;l如果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包办一切)或过分苛刻(稍如果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包办一切)或过分苛刻(稍有差错即实施惩罚)有差错即实施惩罚)——见人羞怯,遇事没信心,怀疑见人羞怯,遇事没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行动畏首畏尾自己的能力,行动畏首畏尾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3、主动-内疚(、主动-内疚(3--6):发展主动性):发展主动性l个体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进入游戏的年龄。
好说个体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进入游戏的年龄好说好问,好表现,好模仿好问,好表现,好模仿l如果儿童的问题有人耐心听取和回答,模仿成人如果儿童的问题有人耐心听取和回答,模仿成人能得到认可能得到认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产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产生责任感;生责任感;l如果对儿童的问题不耐烦,自发的活动被成人过如果对儿童的问题不耐烦,自发的活动被成人过多制止-畏惧退缩,压抑、被动而内疚多制止-畏惧退缩,压抑、被动而内疚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4、勤奋-自卑(、勤奋-自卑(6--12):变得勤奋):变得勤奋l个体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开始进入竞争个体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开始进入竞争的情境(关注学业)的情境(关注学业)——成功和失败的压力成功和失败的压力l如果个体成功感多于失败感-勤奋进取,敢于面如果个体成功感多于失败感-勤奋进取,敢于面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l如果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自卑自贬,如果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自卑自贬,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5、自我整合-角色混乱(、自我整合-角色混乱(12--18):获得同一性):获得同一性l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我同一性(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我同一性(identity formation))l生理成熟-社会禁忌;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父母作主生理成熟-社会禁忌;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父母作主-自己决定-自己决定l自我整合(定向型整合)自我整合(定向型整合)——同一性拒斥(早闭性整合同一性拒斥(早闭性整合 ))——同一性迷乱(迷乱性整合同一性迷乱(迷乱性整合 ))——同一性延迟(未同一性延迟(未定型整合)定型整合)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6、友爱亲密-孤僻疏离(、友爱亲密-孤僻疏离(18--30):承担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义务l个体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个体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l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不失去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不失去自己自己 —— 孤独,不为他人需要孤独,不为他人需要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l7、精力充沛-颓废迟滞(、精力充沛-颓废迟滞(30--60):显示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意义l8、完美无缺-悲观失望(、完美无缺-悲观失望(60-):达到完善-):达到完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发展过程危机重重,自我成长不易、发展过程危机重重,自我成长不易l自我需求-社会现实-发展危机自我需求-社会现实-发展危机l儿童中心主义(顺其自然)-社会文化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顺其自然)-社会文化中心主义(按社会需要严格训练)-教育的功能不是避免(按社会需要严格训练)-教育的功能不是避免危机,而是化解危机危机,而是化解危机l例如:勤奋感确立,同一性建立例如:勤奋感确立,同一性建立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2、教育是发展的助力或阻力、教育是发展的助力或阻力l对儿童实施教育容易-实施适当的教育却很困难对儿童实施教育容易-实施适当的教育却很困难 (成人中心)(成人中心)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l人生发展人生发展8阶段中,儿童青少年时期占阶段中,儿童青少年时期占5阶段,阶段,而此时正是接受教育的时期。
而此时正是接受教育的时期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3、心理社会发展与全人教育、心理社会发展与全人教育l心理社会发展的结果以行为方式表现心理社会发展的结果以行为方式表现l发展危机大多与知识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有关,并发展危机大多与知识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有关,并伴随情感与意志的反应伴随情感与意志的反应l教育与发展危机的关系教育与发展危机的关系四、四、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与教育的道德发展理论与教育l道德发展道德发展(moral development) ——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l从从J.Piaget到到L.Kohlbergl同:思维发展-道德发展同:思维发展-道德发展l异:对偶故事-两难故事异:对偶故事-两难故事 无道德无道德 -- 前习俗前习俗 他律道德-习俗他律道德-习俗 自律道德-后习俗自律道德-后习俗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l个体的道德,不存在有无问题,也不是归类问个体的道德,不存在有无问题,也不是归类问题,而是发展问题题,而是发展问题 -- 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l道德发展(判断)不仅仅是是非对错的问题,道德发展(判断)不仅仅是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综合的价值判断而是综合的价值判断 -- 社会文化意义(社会社会文化意义(社会规范)规范) -- 教育可以培养道德认知教育可以培养道德认知l道德两难故事道德两难故事 -- 习俗(社会规范)-道德习俗(社会规范)-道德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1、、前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岁以下):自我中心岁以下):自我中心l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行为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被惩罚-没被惩罚)后果(被惩罚-没被惩罚)l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利益交换-希望得到比付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利益交换-希望得到比付出多;出多; 对自己有利-好;对自己不利-非对自己有利-好;对自己不利-非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10--20岁):社会规范岁):社会规范l寻求认可(好孩子定向)阶段:社会从众;大寻求认可(好孩子定向)阶段:社会从众;大家认可-对;大家反对-错家认可-对;大家反对-错l遵守法规和秩序(遵纪守法)阶段:信守权威;遵守法规和秩序(遵纪守法)阶段:信守权威;服从团体规范,严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权威服从团体规范,严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权威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个人的良心与价岁以后):个人的良心与价值观值观 -- 超越社会规范超越社会规范l社会契约阶段:遵守法律,但不局限于法律-社会契约阶段:遵守法律,但不局限于法律-法律是人制定的,如果不符合大众利益,也可法律是人制定的,如果不符合大众利益,也可以修订以修订l普遍伦理阶段: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性普遍伦理阶段: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性的尊严、真理、正义和人权的尊严、真理、正义和人权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l1、、道德发展水平与思维水平密切相关道德发展水平与思维水平密切相关l2、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晓之以理)、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晓之以理)l3、道德教育必须由他律(既定规范)-自律、道德教育必须由他律(既定规范)-自律(自由行为)(自由行为)l4、道德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越级),并、道德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越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以便自行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讨论,以便自行得出结论l5、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