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3.50KB
约66页
文档ID:382781368
农用地新估价规程_第1页
1/66

1、围本规程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的围、引用标准、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及征用价格评估方法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的农用地和其它可开发整理为农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的价格评估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本钱规程的条文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使用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3〕"农用地分等规程";4〕"农用地定级规程"第一篇 总 则3、总则3.1规程制定的目的本规程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规农用地估价行为,统一估价程序和方法,保证估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提供技术规3.2 农用地估价根本原则3.2.1 预期收益原则预期收益原则,是指农用地估价应以估价对象在正常利用条件下的未来客观有效的预期收益为依据3.2.2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农用地评估应以近邻地区或类似地区的功能一样、条件相似、交易方式一致的农用地交易实例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经比较修正后估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3.2.3 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报酬递增递减原则,是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变动的原则。

在投入水平较低时,每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纯收益均会随之增加;但增加到*一数值以后,假设继续增加投资,其边际纯收益递减这一规律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估价中应充分依据这一原则3.2.4 奉献原则奉献原则,是指农用地的总收益是由农用地及其各种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估价时要充分考虑农用地对总收益的实际奉献3.2.5合理有效利用原则 合理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对待估农用地所设定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土地质量的效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不会使其土地质量明显降低和对其周围土地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判断和确定待估农用地合理有效利用方式应考虑的原则主要有:1〕持续的使用:根据农用地自身条件和有关规划的要求,评估对象土地按照所确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应是多年持续的,并能保持持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有效地使用:在已确定的利用方式下,能带来最正确的经济收益 3〕合法的使用:即符合法规、政策、规划等限制条件下的最正确利用状态4〕农用地条件的适用:即从评估对象农用地的气候、地形、地势等条件考虑的适宜利用方式3.2.6 变动原则变动原则,要求农用地估价应充分考虑地价形成因素的变化,对将来的地价变动作出准确预测,同时也要对所采用的地价资料按变动原则修订到估价期日的标准水平。

3.2.7 供需原则 供需原则,是指农用地估价要充分考虑农用地供需的特殊性和农用地市场的地域性3.3 农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影响农用地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特殊因素本规程确定农用地价格的指导性影响因素体系如下: 1〕自然因素,是指影响农用地生产力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10℃有效积温、降雨量、降雨均衡度、无霜期、灾害性气候状况、地形坡度、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农田根本设施状况、地块形状等2〕社会经济因素,是指影响农用地收益的社会经济开展条件、土地制度和交通条件等,包括人均土地指标〔人均耕地、人均农用地〕、单位土地投入资本量、单位土地投入劳动量、农产品市场供求、农机应用方便度、土地利用规划限制、交通通达性等3〕特殊因素,是指影响农用地生产力和收益所独有的条件,如特殊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环境条件等具体因素指标见附录A3.4 农用地价格定义农用地价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相对估价期日,依据农用地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特殊因素等,农用地所能够实现的价格农用地宗地价格是指具体*一宗农用地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于*一估价期日的评估价格农用地基准地价是指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农用地征用价格是指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农用地时,按照正常条件确定的征用补偿价格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是指征用区片*一估价期日的农用地价格和社会保障价格的平均水平3.5农用地估价成果3.5.1宗地估价成果1〕农用地宗地估价结果报告;2〕农用地宗地估价技术报告;3〕农用地宗地估价附件3.5.2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1〕文字报告:主要包括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报告、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技术报告等;2〕基准地价图:主要有综合及各用途农用地基准地价最终成果图、样点地价图等;3〕表格:主要包括基准地价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和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4〕有关计算机软件和管理信息数据库3.5.3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评估成果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评估成果与农用地基准地价的类似3.6 规程解释权本规程由中华人民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4、农用地估价方法4.1 收益复原法收益复原法是将待估农用地未来各期正常年纯收益(地租),以适当的土地复原率复原,从而估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的一种方法4.1.1 收益复原法评估农用地价格的程序 1〕搜集与待估宗地有关的收益和费用等资料; 2〕测算年总收益; 3〕测算年总费用; 4〕计算年纯收益; 5〕确定土地复原率; 6〕选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农用地价格。

4.1.2 年总收益的分析计算年总收益是指待估宗地按法定用途,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所取得的持续而稳定的客观正常年收益确定年总收益时应根据待估农用地生产经营的方式,进展具体分析1〕待估宗地为直接生产经营方式,用农产品年收入作为年总收益 农产品年收入,是指农用地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平均的农业生产产品的收入,包括主产品收入和副产品收入收入的计算根据其产量和估价期日的正常市场价格进展 2〕待估宗地为租赁经营,年租金收入及保证金或押金的利息收入之和作为年总收益租金收入及保证金或押金的利息收入,是指农用地由其产权拥有者用于出租时,每年所获得的客观租金及承租方支付的保证金或押金的利息客观租金根据实际租金水平考虑评估期日当地正常的市场租金水平进展分析计算;保证金或押金的利息按其数量及评估期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率进展计算4.1.3 年总费用的分析计算总费用是指待估宗地的使用者在进展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支付的年平均客观总费用在确定年总费用时应根据待估农用地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进展具体分析 1〕待估宗地为直接生产经营方式,用农用地维护费和生产农副产品的费用之和作为总费用 农用地维护费一般指农用地根本配套设施的年平均维修费用;生产经营农副产品的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农副产品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直接及间接费用,包括种苗费〔或种子费、幼畜禽费〕、肥料费〔或饲料费〕、人工费、畜工费、机工费、农药费、材料费、水费、农舍费〔或畜禽舍费〕、农具费以及有关的税款、利息等。

2) 待估宗地为租赁经营,用农用地租赁过程中发生的年平均费用作为年总费用它主要指在进展土地租赁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年平均客观总费用 求取年纯收益土地年纯收益为年总收益与年总费用之差如果所求取的年纯收益为负值,应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考虑农用地的客观收益 土地复原率确实定土地复原率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1〕租价比方法:即选择与评估对象处于同一地区或近邻地区、类似地区,一样用途的三宗以上近期发生交易的,且在交易类型上与评估对象相似的农用地交易实例,以交易实例的土地租金或土地纯收益与其价格的比率的均值作为土地复原率 2〕平安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即土地复原率=平安利率+风险调整值平安利率可选用同一时期的一年期国债年利率或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风险调整值应根据农业生产所遇到的灾害性天气、评估对象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和农用地市场等状况对其影响程度而确定 3〕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率综合排序插入法:将社会上各种相关类型投资,按它们的收益率与风险大小排序,然后分析判断估价对象所对应的围,确定其复原率 在估价实践中应根据当地土地市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土地复原率4.1.6 计算收益价格.1计算收益价格的根本公式: (4—1)式中:P——土地价格;a——土地年纯收益; r——土地复原率。

4.1.6.2有限年期的待估农用地价格应根据其使用年期进展年期修正当土地纯收益每年不变,土地复原率每年不变且大于0,土地使用年期为n的公式为: (4—2) 式中:P、a、r含义同公式(4—1) n——土地使用年期3土地纯收益每年有变化的,应按其变化规律采用相应的公式进展计算4.1.7 收益复原法的适用围收益复原法适用于在正常市场条件下有客观收益且土地纯收益较容易测算的农用地价格评估采用收益复原法进展宗地价格评估时,应以宗地为单位进展评估,即应考虑农用地收益是由宗地总面积产生的,不能只考虑农用地收益面积采用收益复原法评估农用地价格,所计算的年纯收益应与其权利状况相对应,即相应权利主体所获得的年纯收益经复原就是该权利状况下的价格4.2 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根据替代原理,将待估农用地与近期市场上已发生交易的类似农用地进展比较,并对类似农用地的成交价格进展适当修正,以此估算待估农用地价格的方法4.2.1 市场比较法估价的步骤:1〕收集和选择比较交易实例;2〕建立价格可比根底;3〕进展交易情况修正;4〕进展交易期日修正;5〕进展影响因素修正;6〕进展年期修正;7〕计算比准价格。

4.2.2收集与选择比较交易实例4.2.2.1 比较交易实例收集与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选与评估对象处于同一地区的实例,次选处于近邻地区或类似地区的实例;2〕用途应一样;3〕价格类型应一样或可比;4〕成交日期与估价期日应接近,不宜超过三年;5〕应尽量为正常交易;6〕应至少选择三个可比较实例4.2.2.2 交易实例搜集与调查的容:1〕交易双方的情况及交易目的;2〕交易实例的状况,一般应包括宗地本身的各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殊条件等;3〕成交价格;4〕付款方式;5〕成交日期4.2.3 选取比较实例后,应比照拟实例的成交价格进展换算处理,建立价格可比根底,统一表达方式和地价涵,主要包括以下容:1〕统一地价涵;2〕统一付款方式,应统一为在成交日期时一次总付清的付款方式;3〕统一采用单位面积地价,并统一面积涵和面积单位;4〕统一币种和货币单位不同币种之间的换算,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成交日期时的市场汇率中间价计算4.2.4 交易情况修正4.2.4.1 非正常交易情况的判定交易情况修正,是排除交易行为中的一些特殊因素所造成的比较实例的价格偏差,将其成交价格修正为正常交易情况下的价格引起特殊交易行为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1〕有利害关系者之间的交易;2〕急买急卖的交易;3〕受债权债务关系影响的交易;4〕交易双方或者一方有特别动机或者特别偏好的交易;5〕相邻地块的合并交易;6〕特殊方式的交易;7〕交易税费非正常负担的交易;8〕有纠纷的交易。

4.2.4.2 交易情况修正在选择交易实例时,如果交易实例存在上述特殊交易情况应尽量防止选择,不得已必须采用时就需要进展交易情况修正1〕交易情况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