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笔记教 学 内 容 摘 要补 充 资 料第八章 建筑透视图【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即透而视之)最初研究透视是采用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措施,将所见景物精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8.1透视图基本知识 一、透视图中的常用术语及符号(一)、透视图——透过平面观测物体,将看到的物体形状画在该平面上所成的图形透视图的形状由物体、画面,和视点三者的相对位置决定二)、基本术语概念符号意 义物体可以是点、直线、平面及其他形体基面G放置物体的水平面,一般指地面画面K透视图所在的平面,一般为铅垂面视点P人眼所在的位置主点p/视点P在画面K上的正投影在V面投影中表达视点站点p视点P在基面G上的正投影在水平投影中表达视点视线L视点与物体上各点的连线基线x-x地面与画面的交线在水平投影中表达画面,在V面投影中表达地面视平面R过视点的水平面视平线h-h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在V面投影中表达视平面视高H视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视距D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迹点直线与平面的交点迹线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三)、透视投影图的基本特性u 近大远小u 近高远低u 近疏远密u 平行的水平线交于一点二、点的透视(一)点和透视和基透视1.点的透视——过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空间点A的透视点为A1因此,求作点的透视,需要:(1)、作出过该点的视线(2)、找视线与画面的交点——这称为“视线迹点法”2.点的基透视——点在基面的投影点的透视,点A在基面的投影记作a,a的透视记作a1如图,点的透视与其基透视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由上图可以看出,一条视线上有许多点,这些点的透视都相似,因此,求作点的透视,需要连它的基透视一起求作才干拟定这个点的空间位置如何在投影体系中求作点的透视和基透视呢?[例8-1]如图所示,用视线迹点法求作点A、B、C及其基点的透视 措施:视线迹点法读图:空间视线PA,V面投影为p/A,H面投影为pA 空间视线Pa,V面投影为p/a, H面投影为pa三、直线的透视 (一)直线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即为通过该直线的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求作直线的透视,实质上就是求直线两端点的透视 [例8-2]如图所示,求作地面上直线AB的透视 (二)直线透视的特性 1.直线的透视 一般状况下,直线的透视仍为直线,但是: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就是其自身——(KL)通过视点并与画面相交的直线,其透视仅为一点——(EF) 2.直线上点的透视 直线上点的透视,必在直线的透视上(BC在AD上,则B1C1在A1D1上);该点的基透视,必在直线的基透视上。
3.画面相交直线的迹点和灭点 (1)画面迹点 ——与画面相交的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画面迹点 直线的迹点必在画面上,故它的透视为它自身画面相交线的透视必通过其迹点(2)灭点 ——画面相交线上无限远点的透视,称为灭点 由于求作直线的透视,可以由直线上任意两点的透视来拟定因此,对于一条画面相交线的透视,可以由迹点和灭点的连线得到 那么,如何求作直线的灭点呢?假设直线AB上最远的点是F∞,则过F∞的视线是PF∞,即直线AB与视线PF∞的交点是无限远处的F∞,故可以觉得AB与PF∞是平行的因此求AB的灭点,只需要过视点P作AB的平行线与画面相交,交点便是灭点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必消失于它的灭点4、因此,一组平行的画面相交直线,它们有同一种灭点5、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其透视与直线自身平行互相平行的画面平行线,其透视仍互相平行如图6、铅垂线的透视,仍为铅垂线直线的透视特性归纳:l 画面上的点、直线和平面,其透视为它们自身l 铅垂线的透视仍为铅垂线l 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灭点,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互相平行的画面相交线有共同灭点l 互相平行的画面平行线,透视也互相平行,且与直线自身平行l 直线上点的透视必在直线的透视上该点的基透视,必在直线的基透视上(三)直线的透视作图 ——求直线上两点的透视各类直线的透视作图原则如下:直线与画面的关系透视特性与画面相交平行基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灭点为p’迹点为直线H面投影与x-x的交点平行基面与画面倾斜相交灭点在h-h上迹点为直线H面投影与x-x的交点与画面平行垂直于基面与画面平行无灭点透视为铅垂线画面上的铅垂线其 透视高=真高倾斜于基面与画面平行无灭点基透视水平平行于基面与画面平行无灭点透视与基透视均水平在画面上为直线自身课堂例题解说:1、 求作任一画面垂直相交直线的透视——视线法2、 求作任一平行基面与画面倾斜相交直线的透视——视线法3、 求作一垂直基面与画面平行直线的透视[例8-3] 自a作一实高为H的铅垂线的透视解:措施有二,如图。
4、 求作一倾斜基面与画面平行直线的透视如图8-15,设画面平行线AB的H面投影ab已知,又知它的左下端A离开基面的高度为h,以及AB的水平倾角α为30°求透视A1B1及基透视a1b1 解:5、 求作一平行基面与画面平行直线的透视例:设基线平行线AB 的H 面投影ab 为已知,其离H 面的高度为h,作其透视A1B1及基透视a1b1 四、平面的透视及消失特性 (一)平面图形的透视1.平面多边形的透视——求作平面的透视,即为求作此平面各边的透视如图8-17,地面G上给出一种多边形12345,其透视作法如下: 2.圆平面的透视 (1)圆与画面平行—— 透视仍为圆2)当圆不与画面平行—— 透视一般是椭圆作图时,先作出圆周上八个控制点的透视,再用曲线板连成椭圆A、水平圆——透视为椭圆,若水平圆与视平线同高,其透视为始终线,并重叠于视平线 B、侧平圆—— 透视为椭圆,若侧平圆通过视点,其透视为始终线C、铅垂圆—— 透视为椭圆,画法同上教师示范:习题册——“不同高度的水平圆的透视”§8.2透视图的基本画法一、透视图的分类(一)一点透视 ——物体宽与画面相交,另两轴与画面平行,由于只有一种灭点,称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
常用来体现道路等无限延伸的特性 (二)两点透视 ——物体高与画面平行,长宽与画面相交,由于形成两个主向灭点,故称两点透视,又叫成角透视较符合人眼的观测习惯 (三)三点透视 ——物体长宽高三组轮廓都与画面相交,形成三个主向灭点,故称三点透视,又称斜透视常用来体现俯视或仰望效果 二、透视作图措施(一)、视线法——基本原理是用直线灭点和过某点视线的画面迹点来求作透视图其中,画面上的铅垂线即是真高线教师示范:1、用视线法求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教师示范2、用视线法作四角方亭的两点透视 (二)、网格法——用于绘制建筑群的鸟瞰图或者复杂曲线的透视图措施是先在建筑平面上画出间距合适的方格网,然后作出方格网的透视,再定出平面图的透视,最后根据真高线作出各部分的透视三、视点、画面与建筑物相对位置的解决由于三者间相对位置不同透视形状就不同,因此必须合理拟定三者的位置一般作透视的环节:1、拟定透视种类——是一点还是两点或三点?同步拟定观测角度2、拟定画面位置——即在H面投影图中画出基线x-x3、拟定观测位置(站点)——即在H面投影图中画出站点p 4、拟定观测高度(视高)——即在V面投影图中画出视平线h-h 技巧:l 视中线不超过画面中间1/3l 视角一般取30-40度为宜,外景一般取28-37度,室内视角可大些,规划视角可小些。
l 视高一般取1.6米左右仰望则减少视高,俯视则取增长视高l 绘制时先主后次,并且前面的先画最后添加配景使画面更生动教师示范:用网格法绘制的某建筑群的一点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