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224—1996───────────────────────────────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compilation ofdevelopment plan project gas—condensate field1996—12—15发布 1996—06—30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发 布前 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国内新发现的凝析气藏越来越多,但在开发此类特殊气藏上,由于其特殊性以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合理的操作程序,因此在开发中不可防止地浪费一局部珍贵资源〔凝析油〕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发此类气藏,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不仅结合了国内外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方法和技术,而且对大港油田凝析气藏20多年来的实际开发效果进行了凝析气藏开发的原那么、研究内容以及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今后开发凝析气藏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模式本标准发布后,有关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表述内容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港油田集团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吴光斌 杨健全目 次前言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原那么……………………………………………………………………14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任务……………………………………………………………………15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内容……………………………………………………………………26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制……………………………………………………………………6附录A〔标准的附录〕凝析气藏开发方案附表………………………………………………………7附录B〔标准的附录〕凝析气藏开发方案附图……………………………………………………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4—1996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compilation ofdevelopment plan project gas—condensate fiel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方法、设计内容和技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凝析气藏、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油藏凝析气顶的开发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有性GBn 270—88 天然气储量标准SY/T 5387—91 砂岩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SY 5440—92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标准SY/T 5543—92 凝析气藏流体取样配样和分析方法SY/T 5598—93砂岩气藏探边测试技术标准SY 5615─93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标准及图式SY/T 5895─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 勘探开发局部SY/T 6095—94 透镜状砂岩气田开发方案气藏工程设计编制技术要求SY/T 6098—94 气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 6101—94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SY/T 6110─94 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地质特征描述SY/T 6168—1995气藏分类SY/T 6177—1995 天然气气藏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方法3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原那么3.1 遵守国家有关油气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开发的需要。
3.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开发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优选开发指标,到达经济、高效和科学开发的目标3.3 根据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流体分布情况,尽可能地采用开发凝析气藏的先进工艺技术、方法和装备4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任务4.1 相态特征研究研究储层流体相态和消耗式开采过程中相态及其变化特征;计算凝析油含量,确定流体类型和凝析气藏类型4.2 凝析气藏描述建立地质模型,确定定量化地质参数,研究流体分布,确定油水、油气或气水界面,计算地质储量,估算地层水储量4.3 气藏工程研究分析试井、试采和测压资料,研究油气层动态连通关系,研究水动力系统,确定产能,划分开发层系,确定井网形式,研究开采方式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方案,确定方案指标对保持压力〔完全保持压力或保持压力〕开发,研究注入方式、注入介质、注入周期及相应指标,并提出实施步骤和质量要求4.4 钻采工程设计根据选定的开采方式,做出井的采气工艺设计,提出钻井、完井、气层保护和增产措施的要求4.5 地面工程设计根据地下开发方案要求,设计出地面配套工程〔如集输、净化、油气加工、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提出地面轻烃回收工艺技术要求。
4.6 综合评价根据地下开发方案、钻采工艺方案和地面工程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不同方案的技术一经济指标预算,综合评价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优选出最正确现场开发方案4.7 实施要求提出方案实施意见,包括实施步骤、进度、质量标准和资料录取要求及本卷须知5 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编制的内容以凝析气藏的地下资源、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征为依据,进行凝析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地面建设的设计并做出经济评价开发方案的技术内容及其编写方法在以下各条中表达5.1 气藏概况5.1.1 地理位置 省、市、县、乡、村、地理、地貌5.1.2 交通情况 公路、铁路、水运情况5.1.3 气候变化 风力、年降水量、湿度、温度及地震资料5.1.4 地区特征 水源、民族风俗、地区的经济开展水平及市场条件5.1.5 油气的集输条件 现有管网的分布和对新设置管网的要求5.1.6 构造位置 沉积盆地、构造单元、构造位置等5.1.7 勘探成果地震测线分布,测网密度及成果,构造面积、含油气面积、含油气层系、资源评价情况探井、评价井、资料井井数,取心、岩心分析、测井系列及地层测试情况5.2 凝析气藏描述5.2.1 地质构造描述 地质构造描述按SY/T 6110—94中的第5章执行。
5.2.2 储集层地质特征 储集层地质特征按SY/T 6110—94中的第7章执行5.2.3 储集层的物性特征储集层的物性特征按SY/T 6110—94中的第7章执行5.2.4 储层评价及分类 储层评价及分类按SY/T 6110—94中的第7章执行5.2.5 油气层分布特征油气层分布特征按SY/T 6095—94中的执行5.2.6 流体性质5.2.6.1 流体常规性质按SY/T 6095—94中的执行5.2.6.2 凝析气藏储层流体取样、配样及分析方法按SY/T 5543及SY/T 6101—94中的第5章和第6章5.2.6.3 储层流体PVT特性:a) 研制储层凝析气和油环油的相图,确定它们的相图特征参数〔临界压力、临界温度、临界凝析压力、临界凝析温度和最大反凝析压力〕b) 相态特征确定的内容按SY/T 6101—94中的第4章执行5.2.7 凝析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5.2.7.1 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梯度,目前地层压力及压力梯度5.2.7.2 凝析气藏的静温、流温及其梯度5.2.8 凝析气藏的探边测试凝析气藏的探边测试按SY/T 55985.3 凝析气藏的分类凝析气藏的分类按SY/T 6101和SY/T 6168。
5.4 建立定量化地质模型5.4.1 描述储层参数 描述储层参数按SY/T 6110—94中的第7章执行5.4.2 测试资料分析 根据试油、试井和试采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确定气藏的生产能力、温度压力系统、连通关系、油气水关系,确定气井产能、生产压差、流体常规物性、凝析油含量等参数5.4.3 凝析气藏储量的核实 复核凝析气藏的容积法和动态法储量按GBn270和SY/T 60985.5 凝析气藏工程设计5.5.1 开采方式的选择.1 根据技术经济评价确定最正确开采方式5.5.1.2 对地层压力与露点压力压差大的凝析气藏,降至露点压力前采出大局部凝析油;对储层连通差的或小断块的高含油量凝析气藏以及当前工艺技术水平难以采用保持压力而又急需开发的凝析气藏,可采用消耗式开采5.5.1.3 对储层连通好而且比较均质、凝析油含量高、能形成较完整注采井网的定容大中型气藏,可采用保持压力或局部保持压力开采;当注入介质源缺乏或利用本凝析气藏自身气源回注时,可选择局部保持压力开采5.5.2 划分开发层系5.5.2.1 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凝析油含量、地藏深度相近和为同一水动力系统的层组定为一套开发层系。
5.5.2.2 边底水驱活泼的层系单独开采5.5.2.3 流体组成差异大的、需单独净化处理〔如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凝析气藏单独定为一套开发层系5.5.2.4 每套开发层系所控制的储量应大于合理的经济极限,并具有一定的产能5.5.3 井网与井距 依据构造形态,储层物性和分布情况、连通程度、流体分布以及开采经济极限,研究合理的井网井距,尽可能以少井高产到达高的最终采收率对凝析气藏还应注意以下方面5.5.3.1 断块、岩性、多裂缝气藏以采用不规那么井网为宜,重视在构造高点和储层发育处布井,气藏布开发井应尽可能利用探井5.5.3.2 消耗式开采低含油量的凝析气藏要考虑单井控制储量不能低于合理的经济极限5.5.3.3 保持压力开采凝析气藏的注采井网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凝析油地质储量5.5.3.4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凝析气顶油藏的开采井网,应做到油气兼顾,并有利于后期调整5.5.4 单井合理产量确实定5.5.4.1 根据试井、试采和PVT研究成果,相应开采层系的油气、油水、气水的相对渗透率关系以及可行的增产措施确定单井生产能力5.5.4.2 根据驱动类型、开发方式、注入能力和注采比确定凝析气藏的生产能力。
5.5.4.3 根据单井生产能力、凝析气藏生产能力和合理的生产压差综合确定单井合理产量5.5.5 凝析气藏的采气速度确实定5.5.5.1 合理的采气速度,应根据国家的需要、地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