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代谍王理查德·佐尔格(共18页)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4KB
约18页
文档ID:260844569
一代谍王理查德·佐尔格(共18页)_第1页
1/18

一代谍王理查德·佐尔格一代谍王理查德·佐尔格      文/陈小雷 张红霞      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出身于德国一个中上层家庭,青年时参与过一战,并三次负伤,后入柏林大学、基尔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期间思想发生左倾,最终参加苏联共产党,并成为一名谍报人员      他先后在欧洲各国、中国、日本为苏联搜集情报,多数次精彩完成任务,其在日本获得的“日本将向美国宣战”的情报,对挽救苏联甚至扭转二战战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谍王的陨落      1944年11月7日,在日本东京的巢鸭监狱——一所二战期间特地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中,一个名叫佐尔格的人坦然走向了绞刑架,完毕了自己神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让人不解的是,佐尔格至死都保持着淡定和冷静,甚至在走向绞架时,还向行刑的人说了声“感谢”但对于他的死,在日本和德国却引起巨大轰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佐尔格不是一个平凡的政治犯,他的身份极为特殊而困难他被日本政府判处死刑,是因为其是一名长期潜藏于日本的苏联间谍,为苏联搜集、供应了大量有关日本政治、军事情报。

但佐尔格在日本的公开身份却是德国《法兰克福报》驻东京的特派记者,并且和德国驻日使馆的官员交往甚密,借此条件佐尔格也和日本东京的许多官员有必须的交往就是这样一位德日高官的座上宾,却是一个苏联间谍      1940年10月初,日本特高课在偶然获知了佐尔格的真实身份并将其抓获的时候,德日两国政府都感到为难和窝火不过,在审讯的过程中,佐尔格的表现却让日本人很惊诧      从已经公开的审讯记录来看,佐尔格在审讯过程中特别合作,很平淡地讲解并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经验,并且说了一句让日本特高课人员甚至全部谍报人员都佩服的话——“我的工作坚持一个原那么:我从不撬保险柜,但文件会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密室,但门会自动为我翻开”由此可见,佐尔格是当之无愧的间谍之王      并且,佐尔格在狱中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面对日本人的诱惑和威逼,从未动摇,这让日本人对于他的品德也非常钦佩但让人不解的是,苏联一方在佐尔格被捕后,却并未采纳任何营救行动      在抓捕了佐尔格之后,日本曾提出用其和苏联交换几个被捕的日本间谍,但苏联政府却公开否认佐尔格的间谍身份。

苏联为什么抛弃佐尔格至今仍是一个谜      1944年,苏联红军已经收复了全部国土,当时正向德国境内挺进;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本发起还击的时候,已经歇斯底里的日本人才最终处死了佐尔格      直到20年后的1964年,苏联当局才正式成认了佐尔格是苏联特工,并且在他的忌日追认其为苏联的最高英雄同时,苏联的报刊对其在二战中所作的奉献也大加宣扬和赞颂,苏联政府还将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及一艘油轮以佐尔格的名字命名      由此,佐尔格的英灵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更重要的是,此时人们才从解密的档案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佐尔格传奇的一生      间谍之王的诞生      1895年,佐尔格诞生于沙俄外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国人在他3岁时,全家都迁回了德国,在柏林定居      佐尔格的家族特别特殊——他的叔爷爷弗里德里希·佐尔格是马克思的秘书,和恩格斯也是很好的挚友,不过他的父亲却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并且对当年推行铁血政策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极度崇拜      在佐尔格的童年时期,身为工程师的父亲在一家瑞典石油公司工作,收入颇丰;并且佐尔格还是家中9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母亲和哥哥姐姐们都特别宠爱他,因此他有华蜜欢乐的童年。

但他小时候却敏感而怯懦,就连睡觉也要开着灯      中学时期的佐尔格已经是一个体格强健的小伙子了,当时他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厚的爱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佐尔格自愿报名参军后来探究佐尔格的学者认为,当时的佐尔格很可能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参军后,佐尔格被安排到第三野战炮兵团学生旅,先在西线参与了与法国军队的作战,之后又被调到东线与俄军作战      在作战中,佐尔格的右腿负伤,被送回国治疗,伤愈后又返回前线不久又负伤被送回前方,这次佐尔格利用在医院养伤的时机,参与了中学毕业考试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之后不久,佐尔格便又一次踏上了战场,然而不久佐尔格便又一次负伤了,而且这次受伤很紧要,险些失去左腿,最终落下了终生微跛的残疾      由于作战英勇,佐尔格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不过这一时期,佐尔格的思想却发生了剧变因为几年间,佐尔格亲眼目睹了斗争的残酷——居家守候的母亲和妻子在失去了孩子、丈夫后哀思欲绝,尤其是他在医院治疗期间,看到和自己一样年轻的士兵不断死去或者在伤痛中苦苦挣扎时,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斗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佐尔格第三次伤愈之后没有再回到战场,而是进入柏林大学起先学习,在大学中他起先了更多关于斗争、社会的思索。

不久,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这给了佐尔格很大的震撼,起先对共产主义产生爱好      1918年,佐尔格大学毕业后进入基尔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科尔特·格拉契教授格拉契是一位闻名的经济学家,有着剧烈的左翼思想佐尔格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了解和憧憬,所以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参加了德国共产党从今,佐尔格的命运彻底发生了变更      1924年他去了苏联,并参加了苏联共产党,而且凭借其广博的学问和超人的机灵,很快就被当时的苏联情报部门相中佐尔格欣然承受了这一特别任命,并且化名拉姆齐,起先了他变更世界历史进程的王牌间谍之旅      佐尔格在中国      佐尔格成为苏联间谍后,主要是负责收集情报,并被派往不同国家执行任务,着手建立国外间谍网佐尔格曾被派往英国协助组织矿工罢工,还被派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组建共产党在精彩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后,当时的苏联谍报高层确定派佐尔格去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去往东部的中国      20世纪20年头末、30年头初的中国局势特别困难,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苏联急需了解当时其境遇;而且苏联也想知道英、美、法,尤其是日本在中国的战略企图;同时也须要派人去组织重建被国民党政府破坏了的共产国际情报网。

所以就须要佐尔格去搜集足够的情报,供苏联当局分析,同时重新建立在中国的情报网      1930年初,佐尔格来到上海,并从今和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的缘分来到中国之后,佐尔格凭借其德国博士的身份以及_大堆德国各个部门的引荐信,很快与德国驻中国使馆的官员以及中国政府的高层有了亲密往来      除此之外,因为佐尔格精通英、法、俄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又驾驭了汉语和日语,所以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居于上海的社会贤达人士都有了接触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佐尔格物色了许多各方面的出色人才参加了其间谍网,其中就包括当时日本《朝日新闻》驻华的记者尾崎秀实这个人成为日后佐尔格在日本从事谍报工作最得力的助手,许多特别重要的情报都由他获得      在建好了关系网和间谍组织之后,佐尔格很胜利地获得了他想知道的一切情报在这些情报中,包括当时国民政府军队的作战实力、武器配置、各派系之间的纷争以及大的外交方针政策;同时也包括美、英、法、日、德等列强的对华政策,它们在中国的实力比照等除此还包括当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局部状况      在总结汇报中,佐尔格着重提到了日本有进一步扩大对华斗争的可能。

当苏联政府收到这样一份详尽的报告时,对他的工作特别满足,并且吩咐佐尔格要着重留意中日关系正值佐尔格进展下一任务时,却发生了一件事,并最终迫使其离开了中国      193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牛兰夫妇被捕,中外闻名人士包括宋庆龄、爱因斯坦等人都参加到了营救牛兰夫妇的行动中最终,佐尔格亲自由其中周旋,挽救了牛兰夫妇的生命然而在营救的过程中,佐尔格引起了国民政府当局的留意,为了平安起见,他不得不在1932年底离开了中国      此后,佐尔格与中国的缘分并未就此终止当他再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这个国家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佐尔格出差来到中国,目睹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他对此义愤填膺,拍摄了大量日军施暴的照片,如今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东京布网      回到莫斯科不久,佐尔格便承受了新的任务      当时的日本在占据中国东北三省之后,表现出了盛气凌人的态势,苏联担忧受到日本的攻击,因此急需了解日本的战略动向,于是确定加强在日本的谍报组织力气,而有过在中国工作经验的佐尔格成为不二人选。

     不过,1933年9月佐尔格踏上日本的土地时,其搜集情报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完全由军部把持,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并且踊跃备战、打算对外扩张所以日本东京可以说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尤其是将每个外国人都视为潜在的敌人      机灵的佐尔格很快找到了突破点佐尔格有意接近了当时德国驻日大使馆的武官尤金·奥特上校而这时佐尔格在一战中受伤的腿和获得的铁十字勋章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奥特上校也曾参与过一战,因此与佐尔格倍感亲近,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挚友不仅如此,佐尔格还帮奥特升了官,这让奥特更加信任和依靠佐尔格      佐尔格利用其在日本的关系网,协助奥特上校完成了他的情报工作,同时奥特将佐尔格对时局的精辟见解也讲解并描述给了上司,这令上司大为赞许奥特很快继任了驻日大使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德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大门完全向佐尔格放开了,他可以毫不费劲地获得有价值的任何资料并且为了进一步掩饰自己的身份,他还参加了纳粹党,由此在德国大使馆的这张谍报网布好了与此同时,佐尔格还布了一张更重要的网——佐尔格将触角伸进了日本的最高决策层。

     佐尔格将在中国就已结识的日本记者尾崎秀实完全争取到了自己的间谍组织之中尾崎秀实并不是共产党,但思想左倾,他反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斗争,所以当年在上海时就曾无偿为佐尔格供应情报回到日本后,尾崎秀实因发表了一系列引起轰动的评论文章,颇受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赏识,近卫文磨将其聘为自己的参谋兼私人秘书,尾崎成为日本高层的智囊团成员      有了接近日本最高决策层的这一路径,为日后佐尔格获得诸多重要情报铺就了异样重要的道路除此之外,博学多才又不修边幅的佐尔格仍频繁出没于各种高级社交场合,从一些政客、幕僚在推杯换盏、海阔天空的闲聊中获得只言片语的情报并加以整理因此,佐尔格在不长的时间内,在东京就布好了一张特别完备的情报网,这张网一旦收拢,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情报“自动送上门来”      在东京的收获      佐尔格自1933年至1940年的7年间,为苏联政府搜集了大量情报,其中许多都是能够左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