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西南瑶族的地域分布与瑶族分类湖南省瑶族总人数共有 704564 人,主要分布于:零陵地区,即 永州市辖区也就是分布在湘西、湘南的两个区域,这就构成了一个 瑶族大本营其中湖南江华瑶族人口最多、面积较大的瑶族自治县, 被誉为神州瑶都瑶族主要分为四大支系,细分分别是平地瑶、布努瑶、茶山瑶、 盘瑶四大支系,而在湖南地区没有布努瑶、茶山瑶,只有盘瑶系统的 瑶族,但因为各地的地域文化等因素不同,导致各地的自称和他称繁 多譬如在湘西南一带,他称的有“平地瑶”、“过山瑶”、“花瑶”、 “顶板瑶”、“蓝靛瑶”等等二、湘西南瑶族服饰分布与特点湖南瑶族服饰绚丽多姿,是民族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服饰之一,其 服饰特点也各具服饰艺术特色,并且各个瑶族支系之间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形成了一种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服饰艺术特色,具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分布在江华、蓝山、宁远、道县、桂阳、零陵、城步、辰 溪、新宁等县的盘瑶服饰;分布在隆回、通道、辰溪等县的花瑶服饰; 分布在新宁县的八垌瑶服饰;分布在辰溪县的七姓瑶服饰都各有特色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虽然在造 型形式方面都十分相似,多以宽大短衣、腰间束带、过膝宽脚裤等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为主,但因地域不同而异,其风格和特点却各具特三、瑶族服饰的主要组成1、过山瑶新娘新郎服过山瑶服饰色彩艳丽,五彩斑斓。
江永县粗石江镇清溪源村赵荣 华村长家太爷爷遗留下来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新郎服以及邓有万 家的新娘服,男女服制基本一致,主要以长袍为主,头裹刺绣头帕, 裤子肥大,裤裆线偏长,腰带束腰,以八角花为主要纹样元素,在衣 服下摆、袖口、裤脚口均绣有两排精致的手工绣花并在衣服胸前用 麻绳悬挂刻有乾隆通宝和康熙通宝的古钱币,主要起到一个驱魔辟邪 的作用,鞋子多为带刺绣的红色尖头布鞋,鞋底有宛如梅花状的凸起, 以防止鞋底打滑2、平地瑶常服与伴娘服平地瑶妇女上衣,主要分平时所穿着的便装和出嫁以及盛大节日 时穿的盛装两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形制属于圆领右衽斜襟, 宽约 5-6 厘米, 男女服装相差不大,一般衣身肥大,侧缝开衩,方便 活动无花边装饰,多为无领或窄立领,领口银扣,其余布扣常服以浅蓝色为主,深蓝色作为分割、装饰门襟处拼接素雅、 单调、朴实在领口、胸口、腋下等处系盘扣,每处都以两个为一组 进行装饰,用铃铛作为扣子,不仅具有连接衣襟的作用,还具有装饰 功能以及避邪驱邪的作用袖子为长袖,较小,有的袖子与一般袖子 不同,属于分离式,大袖与小袖拼合而成,内有暗扣盘扣作为连接, 袖口处有长条花边装饰平地瑶伴娘服属于盛装,相对于常服来说色彩鲜艳些。
此款伴娘 服右衽紫红色(立领)长衫,胸襟右衽部分及袖口饰有黑色镶边,小 立领右衽长袍,两侧开衩,在领口、胸口、腋下处系盘扣,每两个为 一组形制宽松,袖身较短,相当于现在的中袖领口开襟处镶黑布 边并镶有绣花花带,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首饰上,盛装是均佩戴凤冠、银耳环、银手镯、银发簪等等3、花瑶隆回、洞口一带 “花瑶”的妇女,身着挑花圆领衣,对襟长衫, 衣边多用红布镶边,袖口绣花纹;戴金、银饰品;腰系挑花彩筒带, 长约 10 米;下围挑花棉筒裙,后面刺有花、鸟、走兽图案,前面则 用红、黄、绿等色纱线、丝线、毛线绣成各种几何图案;脚缠挑花白 布;腿扎挑花绑带;脚穿挑花彩鞋;头裹挑花红彩巾,用一丈多长的 青、白线织成的方格粗花布和黄、红色丝线缀成的图结2-5发带,有各色挑(来源:360 图片) 花图案,在头上卷成罗盘型,两端垂挂各色丝线、宝珠、彩球等同 时,喜戴各种银饰4、顶板瑶湘南一带 “顶板瑶”的瑶族服饰,因头顶顶板、支架而著称, 支架夸张,上盖一块方形镶宽边的青布头帕,四角垂,服饰颜色靓丽 顶板瑶的成年女性,头发用黄蜡染上,靠头端扎成一束,尾分二束将 竹篾撑成二尺宽、六寸高的蝴蝶形“板顶”上穿深色大襟衣,袖口 镶花边,外罩深色背心,颈上围一条毛巾,穿深色长裤,系过膝深色 围裙,裹绑腿,带银镯。
5、八洞瑶湘西南新宁县八洞瑶族的服饰,男子与其他地区相同,但衣袖较长,头部用 2.3 米至3.3 米的黑布缠成大盘女子上穿精蓝布礼褂衣长袖大,腰束花带;下着裙,用红、白、蓝三种布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