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整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3.50KB
约18页
文档ID:521260072
(最新整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_第1页
1/18

完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完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的全部内容 第二篇 鼻科学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2. 外鼻:① 由皮肤,骨和软骨组成② 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故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区③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3. 鼻腔:鼻腔经鼻内孔和鼻前庭交通.鼻前庭后界为鼻内孔,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疖肿,皮肤和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明显。

①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个壁内侧壁组成: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版,犁骨和上颌骨腭突② 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15cm,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③ 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筛窦内侧壁标志,分前后两部分)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出现脑脊液漏④ 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⑤ 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嗅裂),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名钩突和筛泡两者之间有半月形空隙,名半月裂孔.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名筛隐窝.⑥ 由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4.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浆液,辅助嗅觉)和呼吸区黏膜(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黏膜下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分泌形成粘液毯)5. 鼻腔血管:① 眼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② 上颌动脉:蝶腭动脉是鼻腔血供的主要动脉.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此区称为利特尔区Little Area)③ 鼻中隔的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为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 Plexus),是该部位出血的主要来源,④ 克氏静脉丛和利特尔区称之为“易出血区”⑤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是后鼻部出血的主要来源6.鼻窦: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上颌窦的底壁(即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第二磨牙关系密切,临床常见“牙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与炎症相关的解剖特点:共同特点:①窦口小②窦腔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 ③各窦口彼此毗邻各自特点:上颌窦特点:①②③④⑤ 筛窦特点:①发育早②蜂窝状结构③解剖最复杂额 窦特点:毗邻前组筛窦,易受其累. 蝶窦特点:位于各窦后上,单独开口.7鼻的生理学:① 鼻腔的特殊功能: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② 鼻腔的两个反射:鼻肺反射和喷嚏反射.一呼吸 鼻阻力.鼻周期 二过滤清洁 鼻毛.喷嚏反射粘液毯.纤毛.抗体 三.加温加湿:海绵状血窦Cavernous sinusoidsÚ33~35℃.腺体Ú湿度98%鼻腔每天分泌液体1000ml。

四共鸣 五反射: 鼻肺反射喷嚏反射六.嗅觉 识别 报警 食欲 情绪 七.分泌和免疫第二章 鼻部症状学1. 鼻阻塞,鼻音(开放性,闭塞性),鼻漏,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鼻出血2. 鼻出血原因:局部原因:外伤,肿瘤,炎症全身原因:循环系统疾病,风湿热,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尿毒症,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MC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第七章 鼻腔炎性疾病1. 急性鼻炎:① 病因:病毒感染是首要病因,或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

② 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鼻底有较多分泌物,初期为水样,以后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上述症状可逐渐减轻至消失,病程约7~10天③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经鼻窦),急性中耳炎(经咽鼓管),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经鼻咽部),鼻前庭炎(直接向前蔓延),其他炎症(结膜炎,泪囊炎)④ 鉴别:流感(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和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并发咽白喉)2. 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炎的病因1)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邻近感染性病灶,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2) 职业及环境因素3)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失调.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表现1、 鼻塞:间隙性、交替性;2、 多涕:黏液涕、脓涕,有时可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3、 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于弹性探针轻压之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敏感;4、 分泌物较粘稠,主要位于鼻腔底、下鼻道或总鼻道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表现1、 鼻塞,持续性;2、 鼻涕不多,粘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3、 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耳闭塞感、头痛头昏、咽干咽痛;少数患者可有嗅觉减退;4、 下鼻甲粘膜肥厚,鼻甲骨肥大.粘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尤以下鼻甲前端和后端游离缘为甚。

探针轻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或虽有凹陷,但不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不敏感;5、 分泌物为粘液性或黏脓性,主要见于鼻腔底和下鼻道慢性鼻炎的临床分型及鉴别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鼻涕略多,粘液性不多,粘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嗅觉减退不明显可有闭塞性鼻音无有头痛头昏可有常有咽干咽痛可有常有耳鸣耳闭塞感无可有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结节状或桑葚状,鼻甲肥大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碱反应有明显反应反应小或无反应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1、慢性单纯性鼻炎:症状:鼻塞,多涕检查: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分泌物黏稠.治疗:鼻内用糖皮质激素(首选),鼻腔清洗,鼻内用减充血剂(盐酸羟甲唑啉喷剂或麻黄碱滴鼻液)2、 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切除范围不超过下鼻甲的三分之一,切除过多会引发下鼻甲萎缩3、萎缩性鼻炎: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性变症状有恶臭,呼气有特殊腐烂臭味,是脓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称为“臭鼻症"第八章 变应性鼻炎(AR)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

变应性鼻炎的分型分为常年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分为间歇性鼻炎和持续性鼻炎临床表现:①鼻痒 ②喷嚏 ③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 ④鼻塞 ⑤嗅觉减退治疗:①避免接触过敏原 ②药物治疗(GCs,抗组胺药,减充血药,抗胆碱药等)③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十一章 鼻出血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1.鼻出血原因:2.治疗:一般处理: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鼻局部处理:手捏鼻翼两侧,冷水袋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1%麻黄碱滴鼻液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入鼻腔①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原理:破坏出血点组织用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②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积较大,或出血点不明者有以下四种方法.a鼻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如纤维蛋白棉,用于血友病出血面积较大者,材料可被组织吸收,避免取出填塞物时造成黏膜损伤b鼻腔纱条填塞:用于出血量大,部位不明显者时间长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5天.c后鼻孔填塞法:用于c无效者d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③ 血管结扎法:严重出血者④ 血管栓塞法再加上全身治疗第十三章 鼻窦炎性疾病1.本病的发生和解剖特点有关:①窦口小,鼻道狭窄而曲折,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②鼻窦黏膜和鼻腔黏膜连续,炎症常累及。

③各窦互相邻近,常互相累及.一、急性鼻窦炎:① 病因: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上列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第二磨牙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症②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或者局部疼痛嗅觉改变,减退或丧失.各鼻窦引起头痛的特点:(急性XX炎)上颌窦:眶上额部痛,可伴有同侧颌面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筛窦:痛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额窦: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蝶窦:颅底或者眼球深处钝痛③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④ 检查诊断:局部红肿和压痛(急性上颌窦炎:颌面下睑红压,额窦:额部红肿眶内上角压痛额窦前壁叩痛,筛窦:鼻根内眦红压),前鼻腔检查(前组鼻窦炎中鼻道黏脓或脓性物;后组见于嗅裂),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上颌窦穿刺冲洗急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1)根除病因;2)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3)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二、慢性鼻窦炎1、临床分型分期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性鼻息肉;2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Ⅲ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2、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轻重不等,精神不振,易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 流脓涕:涕多,黏脓性或脓性3、 鼻塞;4、 头痛:特点: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经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