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 织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层级化 第四节 几种典型组织结构类型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的含义 人们对组织的认识已久,组织的一般含义是什么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人以上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卡斯特对组织的定义是:一个属于更广泛环境的若干分系统的组合,并包括怀有目的并为目标奋斗的人们其中包括一个技术分系统——人们使用的知识、技术、装备和设施;一个结构分系统——人们在一起进行整体活动;一个社会心理分系统——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一个管理分系统——负责协调各分系统,并计划与控制全面的活动组织的定义有很多,人们对组织的认识仍处于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随着人类实践的向前发展,人们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演变和深化,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组织的理解 1.组织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意义的,就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组织结构的过程,如组织群众,这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另—种是名词意义的,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如工厂、机关、学校、医院,各级政府部门、各个层次的经济实体、各个党派和政治团体等等,这些都是组织。
从名词上说的组织可以按广义和狭义划分为两类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在这个定义中包含有生物学中有机体的组织,其原意来源于西方的器官(organ),因为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如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都出自细胞组成的活组织;动物的群体组织,如一窝蜜蜂就是一个以蜂王为核心、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群体;还有人的组织等 从狭义上说,组织是按一定目的和程序而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我们所讲的组织一般指狭义的组织 人与社会的联系需要有一种沟通,承担这种沟通任务的中介物就是组织组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以原始人打猎为例,由于他们没有什么“先进”器具,又没有猛兽那样的尖牙利爪,所以一个人打猎很难成功。
经过多年实践,他们发现集体打猎效果很好,并且发现听从一个人的指挥比乱哄哄地乱打更好,于是就公推一位能干的人当首领,其他的人听他指挥,这就是最原始的组织由此我们可以归结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个人有所期望,但又无力实现这一期望,往往需要和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合作,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创造群体合力在长期的实践中,使人们有了发展这种合作,增进相互依存关系,并使这种关系科学化、合理化,借以不断提高群体效能的要求和倾向,组织就是人们对于这种要求、倾向的认识和行动的结果 当代世界,人类社会的组织空前发展,其影响已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等各主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之中组织对人类生活的渗透已经无所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无不处于这种或那种社会组织之中,如医院、保健站、幼儿园、各类学校、机关、团体、工厂、商店、企业等等 2.组织的含义 要想正确地掌握组织的真正含义,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 组织必须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组织之所以存在,只能是因为它执行一定的功能,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组织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没有目标的组织必定是低效甚至是多余的,应当尽可能地让组织内所有成员都了解共同的目标。
(2) 组织必须有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 组织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就要看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看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有效我们可以将组织结构定义为“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也就是说它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满足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应付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的稳定程度不仅取决于其设计的合理程度,而且取决于其经营环境的变化程度 (3) 组织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组织作为整体所具有的不同于它的要素或组成部分的性质,组织的整体所能达到的功能也不同于它的要素或组成部分的功能,整体与其要素在运动规律上也是不同的从组织中的要素来看,它们在整体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与功能,与它们自身在独立存在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和功能也是不相同的 (4) 组织是一个过程 组织过程通常被看做是组织结构的创新、维系和变革,并保证组织结构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不仅要设置部门机构,而且还要密切关注其运转过程和运转效率当组织结构运转正常,有助于高效地实现目标时,应维系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反之,则应及时进行变革和创新,使其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目标的要求。
二、组织的类型 当我们考察组织时,也就可以发现,众多的社会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标准不同,分类也就不一样,可以用来划分组织类型的标准是很多的我们既需要了解多种标准划分的类型,又应重点认识由主要标准划分的主要类型面对社会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社会组织,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一)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可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这是判别一个组织是否为正式组织的主要标准——我们不考虑它是否注册登记,是否合法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和血缘关系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非正式组织也有自己的目的,也可能存在分工,但是其目的和分工并不是经过正式的计划确定的,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其目的和分工的实施和实现非正式组织中的目的和分工是自发的、富有弹性的、非生存性的或自娱性的 非正式组织具有两个特点:其一,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组织成员个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方面较正式组织更具有优越性;其二,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弱,覆盖面广(可以渗透到组织内不同部门甚至组织外部),几乎所有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介入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既然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管理者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在组织中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努力使其成为正式组织的辅助力量在可能的条件下,将其中一些转化为正式组织,将其纳入到组织结构体系中,接受正规化的管理关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区别见表5-1 (二) 有形组织、无形组织与虚拟组织 按照组织存在的形态可把组织分为有形组织、无形组织与虚拟组织 1.有形组织 有形组织是由一定的人、财、物等要素组成的,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公设施、生产经营设备等物质条件组织的最初形态就是表示一种有形的实体组织,从实体角度看,组织作为一个有形的实体组织,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分工与协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责任制度 2.无形组织 无形组织是一个有别于有形实体组织(如工商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机构或组织)的一个概念,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通过特定的组织成员、任务及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正是借助于组织活动、过程和文化等所具有的协同或协调作用,各类组织机构内部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合力协作系统”,使个体的力量得以汇聚、融合和放大,从而体现组织的作用。
3.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围绕一定的核心能力,把人员、资产、创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通俗地讲,虚拟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组织结构,因此可以在拥有充分信息的条件下,从众多的组织中通过竞争招标或自由选择等方式精选出合作伙伴,迅速形成各专业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实现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以强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和机动性,完成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的市场功能,如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虚拟组织与以往的实体组织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结构虚拟化虚拟组织一般不再具有法人资格,组织形式网络化,因此,管理的幅度大大扩展 二是构成人员虚拟化虚拟组织的人员的归属不再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组织人员具有高度的可流动性 三是办公场所虚拟化虚拟组织一般不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员工可以依据自己的条件自行安排办公场所 四是核心能力虚拟化虚拟组织的核心能力不再像传统企业那样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既定条件,而主要取决于通过网络组织形式对组织外部各种条件的组织和利用而形成的网络核心能力。
因此,相对于实体组织,虚拟组织的核心能力具有难模仿、高效率、低成本等特性 (三) 机械型组织和有机型组织 按照组织的适应能力可把组织分为机械型组织与有机型组织 1.机械型组织 机械型组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它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原理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1) 在职能专业化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分工; (2) 严格规定的等级层次结构; (3) 明确责权的规章制度; (4) 人际关系的非个性化; (5) 系统化的工作程序; (6) 以业务能力为选拔和提升的唯一依据 2.有机型组织 有机型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它是综合运用现代组织原理设计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1) 组织将变成适应性极强的、迅速变化的临时性系统; (2) 围绕着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设置机构; (3) 解决工作问题要依靠由各方面专业人员组织的群体; (4) 组织内部的工作协调有赖于处在各个工作群体之间交叉重叠部分的人员,他们身兼数职,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群体; (5) 工作群体的构成是有机的,而不是机械的,谁能解决工作问题谁就发挥领导作用,无论他预定的正式角色是什么 (四) 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政治性组织 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可把组织分为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政治性组织。
1.文化性组织 文化性组织是一种人们之间相互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知识和文化的社会组织,各类学校、研究机关、艺术团体、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报刊出版单位、影视电台机关等都属于文化性组织文化性组织一般不追求经济效益,属于非盈利组织 2.经济性组织 经济性组织是一种专门追求社会物质财富的社会组织,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工厂、工商企业、银行、财团、保险公司等社会组织都属于经济性组织 3.政治性组织 政治性组织是一种为了某个阶级的政治利益而服务的社会组织,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监狱、军队等都属于政治性组织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设计和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要根据组织结构的内部变量及影响组织结构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结构,其目的无非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究竟怎样才能做到避免组织工作中常见错误,使组织能动态设计、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结构,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