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结构特点之我见沈晓楠《曹全碑》结构特点之我见沈晓楠《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 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 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 动荡中求稳定,于自曲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 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 构特色之前,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 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 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 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 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 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笫一步 其 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 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 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 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 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具体 分析下《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曲汉 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儿乎不能再扁的地步, 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 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如,“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 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命”字左撇右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 “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 结构特点大者如“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 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 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山此也可见 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3.布白匀 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 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 均匀,左右相合乂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大小一样却不 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4.收 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 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 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 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 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 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 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5.笔断意连如“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 写,使充实乂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
乂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 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 成趣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 般汉碑扁平外,乂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 笔画硕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 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 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