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论功利主义幸福观作者:谢婉莹来源:《美与时代 下》2019年第08期摘; 要:功利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而 “幸福 ”则是古典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功利主义幸福观是 18 世纪下半叶以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不仅关注行为结果和个人幸福的关系,更关注社会共同体的幸福功利主义幸福 观是功利主义学派以人类 “趋乐避苦 ”的人性论为基础,对幸福展开的一种讨论其中, “最大 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是其终极价值追求关键词:功利主义 ;幸福观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一、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原则的形成背景及理论基础功利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伦理学和哲学中重要的思想之一,又被称 作“最大幸福主义 ”该学说把个人的享受与快乐看作是值得追求的,快乐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德谟克利特的快乐主义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功利论内容他认为,人一切行为都是在尽力追 求快乐或者避免痛苦,所以提出了 “趋乐避苦 ”的原则 [1]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的重要提倡者, 他认为,幸福生活是最高的善,同时也强调精神或理性快乐的决定作用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 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学说。
18 世纪下半叶,功利主义才最终成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功利主义幸福观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诉求功利主义的论 证基础是经验主义认识论,也是唯一能够奠定各门社会科学的伦理基础,较之唯理论认识论来 说更加合理、更具有代表性功利主义者认为,人类一切行为背后的推动因素都是追求快乐或 者避免痛苦在对人性的考察中,人本能地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的欲望,并有意识地带有目的 性和理性的意志 [2] 因此,人会自由地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利益但同时人又是社会性的理性 存在者,所以在追求利己行为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社会共同利益功利主义其伦理学观点极其 简单且符合人性,他们认为最终功利主义者合乎道德的行为或者制度应该能够促进 “最大多数 人的最大幸福 ”这一原则有效平衡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它更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 幸福,在满足自身幸福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利益、幸福最大化功利主义者把一切关系都归结 为功利关系,把道德的善恶与快乐幸福相联系,希望将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这种理 论为社会发展乃至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基本的道德思考模式,判定幸福行为对错的唯一最终 道德标准取决于其行为是否能够增进人的幸福或快乐。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原则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