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心城区城西北片分区规划宁波市规划局2016.05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第 1 条条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城西地区位于宁波中心城西部,机场路以西,东连三江口核心区、南部新城区,西靠四明山区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西地区凭借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地区发展迅速,特别是姚江新区、临空经济区、集士港卫星城、轨道沿线等地区,呈现出与中心城粘连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城西地区处于总规建设用地之外,城镇建设以乡镇模式为主,各镇利益与区域整体发展的矛盾突出,空间配置粗放低效,亟需进行整体统筹安排《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15 年修订) 》对城西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提出未来三江片重点发展西部和北部地区,将绕城高速以内的集士港、古林、高桥三镇纳入到城市建设用地管控范围,实行规划统一管理同时,结合新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对城市西部地区的规划引领,在姚江新城规划新的市级副中心,集士港作为片区中心,西部地区迎来了从乡镇发展模式向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受规划局委托,开展中心城区城西片分区规划,并把城西片以杭甬高速为界分为城西北片、城西南片两个分区,分别编制分区规划。
第第 2 条条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城西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城西地区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彰显城市风貌特色,进一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有效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特开展城西地区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第第 3 条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近远结合,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公交先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人为本,完善公共设施布局第第 4 条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15 年修订) 》一致,规划期限至 2020 年,远景展望到 2030 年第第 5 条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城西北片分区规划范围为机场路以西,绕城高速公路以东,杭甬高速公路以北,主要包括江北姚江新区、江北投创、洪塘街道、高桥镇等,规划面积 69.2 平方公里第二章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第 6 条条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城西地区整体功能定位为“甬城新门户、经济新引擎、宜居新水乡甬城新门户、经济新引擎、宜居新水乡” 城西北片是宁波重要的城市西门户,对接上海;姚江新区副中心将是宁波中心城区重要增长极,形成沿余姚江的多彩生活、文化创意、休闲生态产业链;以及实现连接山水的文化生活区和生态宜居新水乡。
第第 7 条条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城西地区发展目标重点实现模式的三个转变以及空间的四个构建1、模式的三个转变(1)乡镇发展模式向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人的城镇化;推进村镇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建立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2)各自为政向统筹协调发展转变重点推进四个统筹:加强功能统筹,在总体定位之上,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功能发展,建立中心体系,根据功能匹配空间载体;加强交通统筹,加强与外围地区,内部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生态统筹,以地区生态空间为基底,建立完整的生态格局,完善区域绿道系统,强化对生态廊道的管控、对三江六岸滨江建设的控制;加强产业统筹,筹建产业发展平台,实现错位发展,避免产业用地的低效无序竞争3)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改变现有乡镇管理模式,加强规划的引导和管控机制,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精细的方向转变2、空间的四个构建(1)构建青山环绕,清水相依,绿意盎然的美丽城西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利用城西优良的生态本底,通过绿楔、滨水绿廊、绿道、绿地、郊野构建绿色网络和序列2)构建有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持续性的活力新城新城建设产城融合,创新产业与创新空间,提供新型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匹配产业空间,丰富产业配套,吸引年轻人生活和工作。
3)构建系统融合、空间有序、公益倡导的魅力城西未来的城市空间必定倡导文化,让艺术深入人心;必须接近体育,追求健康和活力;必须提供健康的服务和保障,关注儿童健康快乐的梦想空间,关注老龄化社会老人需求的关怀空间4)构建路网完善、交通便捷、步行优先的 TOD 未来城城际铁路、市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合力推升西部迅速崛起,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主导城市结构,创造步行交通优先的空间模式第第 8 条条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至 2020 年,城西北片分区人口 42.6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40.3 平方公里,人均94.6 平方米第三章第三章 生态格局保护生态格局保护第第 9 条条 生态格局总体框架生态格局总体框架落实城市总规规划修改、绿地系统专项确定的生态格局,充分利用城西地区紧邻四明山脉和水系发达的自然特征,稳定自然生态廊道和生态防护绿地,整体构建连通山水自然生态框架,同时防止城市蔓延发展城西的生态格局总体框架为一个生态环和多条生态廊道一个生态环和多条生态廊道一个生态环为绕城生态带,结合沿线防护绿带形成绕城生态环规划沿高速公路内侧控制不低于 200 米的防护绿带多条生态廊道打通从外围山水引入城市内部的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萧甬铁路、余姚江、杭甬高速、鄞州大道、奉化江形成 5 条生态廊道。
第第 10 条条 地区生态格局地区生态格局整体打造城西地区连续、有机的生态格局,规划借助城西区域生态格局总体框架,地区形成““三横、两纵、八心三横、两纵、八心””的生态格局 “三横、两纵”形成生态主网络,并由之贯穿连接“八心” ,形成网络上的生态节点三横”: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形成“之”字型绿色廊道,三塘河贯穿东西,连接城市中心区和城西山区,使生态格局连续,亦是与城市活动紧密联系的滨水空间两纵”:利用滨水空间、滨水活动的要素打造两纵生态格局,通过生态空间联系江北、高桥和集士港古林,城西打造统一的生态格局一纵贯穿姚江北、集士港和古林,另一纵贯穿姚江新区、高桥、新庄和布政八心”:是结合自然、人文资源整体考虑的、有机布局的生态节点,可分为三个级别的公园绿地,分别是市级综合公园、区级综合公园和居住区级公园姚江城市绿心为市级最大的绿色斑块区级综合公园为姚江新区公园、新庄公园和临空经济中心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分别是高桥、集士港、古林、布政公园,居住区公园结合绿地水系多点、点线结合灵活布局城西北片生态格局以姚江为核心,汇集多条生态廊道,预留大型滨江空间创造生态型城西生活第第 11 条条 地区绿道系统地区绿道系统根据《宁波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3-2020) 》 ,规划细化了五条城市主线绿道,增加了三条区域绿道,从而建立起城西地区完整的生态格局、绿地系统和绿道布局,三者有机统一。
细化五条城市主线绿道,编号与专项规划一致两条市域主线分别是 1#魅力河川——三江绿道、2#青山百里——沿山绿道;三条市区主线分别是 6#品味繁华——城中绿道、7#乐活水城——鄞南绿道、8#黄公蝶韵——西部绿道增加三条区域绿道,分别是江北姚江新区中央绿脉、沿中塘河绿廊及城西纵向绿廊第第 12 条条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西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生态廊道(生态绿楔、三江廊道、交通廊道等) ,重点包括绕城生态环、杭甬高速生态廊道、沿奉化江生态廊道等,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面积 16.0 平方公里其中,城西北片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为 5.2平方公里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第第 13 条条 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定位城西地区发展需注入创新要素,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优化升级为发展方向,依托地区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打造沿余姚江的多彩生活、文化创意、休闲生态产业链和沿机场的临空经济、电子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圈城西北分区依托余姚江、梁祝公园、滨江绿心、大运河(宁波段)运河遗产文化、轨道交通等资源,以体验经济为主导,发展生态、文化、健康、商业、办公、游乐和旅游等产业,余姚江两岸共同打造沿余姚江的多彩生活、文化创意、休闲生态产业链。
沿余姚江的多彩生活、文化创意、休闲生态产业链第第 14 条条 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1、转型升级乡镇产业的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要以依靠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的乡镇经济转向依靠科技、人才和产业的城市经济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居民素质2、注入创新要素,植入新业态依托城西地区的区位交通、生态景观、人文氛围及产业基础等自身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植入新业态,发展创新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重点打造沿余姚江的多彩生活、文化创意、休闲生态产业链3、注重对产业平台的构建依托滨江生态、文化景观、体育设施等资源,打造沿余姚江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健康服务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休闲经济第五章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第第 15 条条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城西地区形成南北统筹的整体空间结构,是规划的重点根据空间发展目标、空间发展策略,规划形成““一带二心三轴一带二心三轴””的空间结构一带:南北向的城市中心功能联系带,联系慈城组团、姚江新区、高桥片区、临空经济区、奉化鄞南地区,依托城市轨道 5 号线、市域轨道线的轨道交通廊道构建城市轴线二心:沿姚江两岸的城市副中心和邻机场的临空经济中心,前者依托轨道1、4、5、8 号线及市域线 K2 的轨道换乘枢纽构建城市副中心,后者依托轨道 5 号线与市域线 S3 的轨道换乘枢纽构建城市三级中心。
三轴:沿中山路发展轴线,也是轨道交通 1 号线的交通廊道;沿鄞县大道发展轴线,也是轨道交通 5 号线的交通廊道;沿北环路发展轴线,也是轨道交通 4 号线的交通廊道城西北片空间结构重点,构建姚江两岸城市副中心,注重与城西南片的交通、生态轴线联系第第 16 条条 中心体系中心体系城西北片分区形成两级中心体系:市级副中心和组团中心市级副中心:为城市二级中心,位于一江两岸地区,包括高桥副中心和姚江新区副中心,布置城市绿心、文化中心、奥体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游乐中心等城市级综合服务功能组团中心:位于高桥、洪塘组团的中心位置,为各组团提供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第第 17 条条 用地布局用地布局规划总用地面积 69.22 平方公里规划至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4030.4 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 58.22%;水域面积为 694.1 公顷;农林用地等其它非建设用地面积 2195.5 公顷2020 年总体用地构成表用地名称用地名称用地面积用地面积(ha)(ha)占规划总用地比例占规划总用地比例(%)(%)城市建设用地4030.458.22 水域面积694.110.03 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2195.531.71机场等对外交通用地2.50.04 总用地6922.5100.00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 年) (规划人口 42.6 万人)用用地地代代码码用地名称用地名称用地面积用地面积(ha)(ha)占城市建设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比例(%)(%)人均城市建设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地面积(M²)(M²)R居住用地1209.3830.0128.4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17.877.897.5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76.7514.3113.5 M工业用地240.015.965.6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77.2119.2718.3U公用设施用地14.110.350.3 G绿地与广场用地895.0222.2121.0 城市建设用地4030.35100.0094.6 第第 18 条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317.87 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89%,人均 7.5 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布局在高桥和姚江新区城市副中心2、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控制分区规划对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局、规模强制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