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企业设备与管道保温的维护与检修1.2 结构组成 设备与管道保温其结构包括保温结构与保冷结构 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绝热层)和保护层组成处于室外、地下及潮湿条件下的保温结构应加设防潮层 保冷结构一般由防锈层、保冷层(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组成2 完好标准2.1 保温结构2.1.1 保温结构完整,内部各层均匀一致,搭接严密,无空缺,无变形等现象2.1.2 防锈层完整,封闭严密,无破损,无腐蚀2.1.3 绝热层完整均匀,无缺损、变形、吸潮、松脱、变质和接缝脱节等现象,紧固合理松紧适度2.1.4 防潮层严密,完整,无开裂、破损和透水等现象2.1.5 保护层完整牢固,均匀一致,无脱落、透水、开裂、翻边、起皮和破损现象,并无明显凹凸现象和变形2.1.6 保温结构表面色泽均匀,无腐蚀,横平竖直,整齐美观防腐涂色符合HGJ010043-91《管道涂色》的要求2.2 保温效能2.2.1 设备与管道的保温效果应满足工艺要求或设计要求2.2.2 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环境温度不超过25℃时,其表面温度不超过50℃;b 当环境温度大于25℃时,其表面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与25℃之和。
保冷结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设计采用的当地露点温度1~2℃2.2.3 散热损失应不超过 GB4272—84《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规定的最大热损失的允许值2.3 档案资料2.3.1 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档案资料包括:保温结构的原始竣工档案资料;使用过程中保温结构变更的档案资料;历次设备及管道保温绝热效果的测试评价资料;重要设备及管道保温大修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保温的应用记录2.3.2 档案资料应填写及时、清楚、工整3 维护与检查3.1 日常维护检查3.1.1 保温结构要完整,不得损伤破坏,不得对保温结构踩、踏、敲、打确因工作需要损伤的保温结构要及时恢复3.1.2 保温结构的宏观检查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位3.1.2.1 膨胀节、伸缩缝部位3.1.2.2 管道及设备的支架部位;3.1.2.3 保温的起点与终点部位,平面弯曲与拐角部位;3.1.2.4 容易踩踏和损坏的部位3.1.3 保护层的外观检查应重点检查以下现象: a 玻璃布包缠层:松弛、开缝、封头脱开、涂料油漆失效、变色、失去光泽、透湿等; b 抹面保护层:开裂、脱落、透湿等; c 金属保护层:螺钉连接或咬口松脱、表面腐蚀、蹄边、变形等。
3.1.4 设备与管道在检修投用前应对保温进行一次单体检查,合格后方可投用3.2 定期检查3.2.1 每季应对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巡回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修整或更换3.2.2 每年入冬前应对设备及管道保温进行一次彻底整顿3.2.3 工厂应每三年对下述设备与管道保温的绝热效果进行测试: a 重要的设备及管道保温; b 长期使用的设备及管道保温; c 工艺上发现温度波动大、工艺条件差的设备及背道保温4 检修周期与内容4.1 检修周期4.1.1 设备及管道保温的检修一般分为维修、小修和大修其检修周期通常随设备及管道的检测或检修进行4.1.2 当不考虑设备与管道的检测与检修时,保温结构的维修、小修和大修周期如表14.1.3 当保温结构表面热损较大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超过GB4272-84《国家保温技术通则》,允许的最大热损值时,应进行大修其大修间隔期可表1限制4.2 检修内容4.2.1 维修4.2.1.1 保护层局部损坏修补;4.2.1.2 保温结构局部变形、松脱的修复4.2.2 小修4.2.2.1 包括维修内容;4.2.2.2 保护层表面的整体刷油涂色;4.2.2.3 保护层的整体包缠或整体抹面修补或金属保护法大面积修复;4.2.2.4 部分保温结构更新。
4.2.3 大修设备及管道的保温结构整体更换 表1检修类别(年)保温类型维修小修大修玻璃布包缠型抹面保护型金属保护型111~233~55~751015~205 检修方法与质量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材料5.1.1.1 常见的保温绝热材料有: a 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 b 超细玻璃棉及其制品; c 石棉制品; d 岩棉及其制品; e 硅酸铝纤维及其制品; f 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制品; g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等5.1.1.2 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所用保温材料的容重、机械强度、导热系数、使用温度、纤维直径、渣球含量、含水率、耐燃防火性能、防潮性能及外观尺寸等是否符合设计的技术要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与管道的保温材料氯离子含量应合格5.1.1.3 不合格的保温材料不得使用受潮的保温材料经干燥处理后仍不能恢复合格性能时不得使用保冷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其含水率不应超过1%5.1.1.4 防潮层、保护层材料不得有穿孔、破裂、脱层等缺陷,金属材料不应有锈蚀、变形等缺陷5.1.1.5 保温材料在储存、运输和现场施工中必须采取防潮、防水、防冻、防破损和防挤压变形等措施。
摆放要分类、整齐5.1.2 设备及管道一般在65℃以下都可以进行保温施工,但保冷施工必须在注入冷介质前施工完毕5.1.3 设备及管道必须在强度、气密性试验、安装固定、除垢、去锈和防腐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5.1.4 在有防腐、衬里的工业设备和管道上焊接绝热层固定件时,焊接工作必须在防腐、衬里和试压(包括热处理)之前进行5.1.5 设备及管道需经常观察、检测、拆卸、维修处(如:蠕变测点、焊缝监视点、人孔、手孔、窥视孔、法兰、阀门及管件等)应采用可拆卸的保温结构,保温材料与主体相同5.1.6 保冷的设备与管道其可拆卸结构与固定结构之间必须密封5.1.7 设备与管道的转角部位应做成封闭式搭接,不得形成通缝5.1.8 设备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不必保温但保冷设备或管道的上述附件则应进行保冷,其长度不得小于保冷层厚度的四倍或敷设至垫木处5.1.9 法兰联接处两侧应保留空隙,以便拆卸螺栓,其一侧留的空隙应比螺栓长度长25毫米有滑动接点、吊架的管道应留空隙,以免损伤保护层,并保持管道胀缩滑动正常5.1.10 设备及管道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应按设计留设膨胀缝、收缩缝,其缝宽一般为20~25mm。
5.1.11 保温层膨胀缝、收缩缝应用软质纤维毡条、绳等填塞严密、捆扎牢固保冷层膨胀缝、收缩缝应用防潮材料将缝内保冷层端面封严后再用软质泡沫塑料条、绳等填塞严密或挤刮发泡型粘接剂,在缝的外面再进行保冷5.1.12 室外绝热工程在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当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或最低温度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5.2 绝热层5.2.1 绝热层的施工方法有捆扎法、拼砌法、缠绕法、粘贴法和充填法、浇注法、喷涂法等对有振动的设备及管道不得采用充填法施工5.2.2 采用一种材料施工时,保温层厚度大于100mm、保冷层厚度大于80mm应分层施工,分层厚度宜接近以喷涂、浇注和充填法施工的绝热层除外 采用两种以上的复合绝热材料时,其厚度应按设计规定5.2.3 采用成型制品的保温层,其拼缝不应大于5mm,保冷层拼缝不应大于2毫米,同层错缝,上下层压缝,其搭压缝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采用软质棉、毡类保温层,应采用搭接缝,其长度不应小于50mm5.2.4 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不得在管道垂直中心线上下45℃范围内大管径多块保温制品保温时不受此限,但应偏离管道垂直中心线位置5.2.5 干拼缝应用矿物棉搓条或裁条填缝,湿砌带浆缝应用同于砌体材质的灰浆勾缝。
无论干砌或湿砌均不得有半缝或空缝5.2.6 保温用的支承件,其伸出长度和安装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5.2.6.1 支承件伸出长度小于绝热层厚度10~20mm5.2.6.2 立式设备和垂直管道支承件安装间距1~3m5.2.6.3 钩钉间距一般350~600mm5.2.7 当支承件不允许直接焊于设备上时,应加设抱箍焊接,抱箍距不大于500mm5.2.8 捆扎法施工时,其捆扎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硬质制品不大于400mm; b 半硬制品不大于300mm; c 软质毡、垫不大于200mm但每块制品上不得少于两道,不得螺旋式缠绕捆扎5.2.9 立式设备或垂直大直径管道应自下而上施工,并采用镀锌铁丝的网状捆扎水平管道的绝热层和小直径垂直管道可采用无钩钉的环向捆扎或有钩钉的网状捆扎5.2.10 拼砌法施工的保温板、块或砖砌缝不大于5mm,灰缝不满及砌块损伤处应用灰浆填补,砌筑时可用橡胶带或铁丝临时捆扎5.2.11 缠绕法施工绝热绳仅适用于小直径管道及管束缠绕时要拉紧,圈与圈要紧密排列,第二层缠绕要压缝并与第一层反向进行,绳的两端应用镀锌铁丝捆扎牢固。
5.2.12 充填法施工的保温结构必须设置固形层,以防充填施工中产生变形一般直接利用金属保护层作为固形层 立面充填结构应有防止填料下沉的防沉层,一般按每段填料高度上采用硬质制品分层砌置或粘贴5.2.13 充填法施工的散状粒料或散状矿棉等,应分层进行压实,其每层高度宜在400~600mm之间大直径水平管道应分上下半管充填,施压应均匀,密度必须一致充填后的材料容重 a 矿物棉容重为生产容重的1.3~2.4倍; b 粒料容重为生产容重的 1.2~1.4倍5.2.14 充填施工的保冷结构在充填结束后,必须密封缝口并充气试漏5.2.15 粘贴法施工保温板、块材应事先按设备及管道的外形加工好其内径应略大于设备及管道外径,并使加工后的保温制品与设备及管道表面完全贴合5.2.16 粘结剂应涂刷均匀,粘牢,挤紧,封缝应严密仰面施工的保温层应设固定的螺栓、销钉或自锁紧板配合固定施工时可辅以橡胶带成钢带等临时固定5.2.17 浇注法施工必须设有按设备及管道外形设计的滑模,或以金属保护层做成的固定套模滑模要求滑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尺寸准确、支点稳定,并内涂脱膜剂浇注管道绝热层的钢制滑模长度宜为1.2~1.5m。
5.2.18 喷涂法施工应事先设置标志厚度,然后由下至上施工喷层应均匀,不得有凹陷和突出过大的部分,平整度和外观应符合要求5.2.19 聚氨酯发泡塑料的浇注或喷涂均应按配料工艺和喷涂工艺进行试浇注或试喷涂,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5.2.20 采用泡沫玻璃制品保温时,在制品与设备、管道表面之间及制品与制品之间均应涂耐磨剂5.3 防锈层与防潮层5.3.1 凡需进行保冷的碳钢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在保冷前应将其外表面的铁锈、油脂及其它污垢清除后,均涂刷两遍冷底子油或防锈漆作防锈层不锈钢、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则不需设防锈层5.3.2 设置防潮层的绝热层表面,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并应平整、均匀不得有突角、凹坑及起砂现象5.3.3 防潮层施工应在绝热层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