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灵通:冬天里的神话.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3页
文档ID:550939699
小灵通:冬天里的神话.doc_第1页
1/3

小灵通:冬天里的神话“小灵通”英文全称是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简称PHS,也可称为Personal Access Phone System,简称PAS,其核心技术由日本的NTT发明和研制,它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PHS 技术实际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属于第二代的通信技术,它可以提供优质的语音服务,高速的无线数据上网和丰富多彩的短信、电子邮件和内容浏览等增值服务简单的说来,小灵通就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固定,它是基于固定网络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现在,小灵通更增加了短信功能和灵动星空业务,业务功能已经日趋完善1995年7月,经日本邮电省批准,小灵通由NTT和DDI率先投入商用1997年12月,浙江余杭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小灵通网,实行单向收费从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小灵通就不断遭遇各种责难,业界始终在对它的技术、生命周期、市场身份等进行着学术争论无论外界怎样评价和议论,在政策的夹缝和3G牌照推迟发放所提供的时间空隙中以及实际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小灵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弥补自身相对于移动通信的不足,不仅仅在中小城市开花结果,还一步步闯入广州、北京和上海-小灵通最后的“禁地”。

小灵通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终于以“进城”而修成正果,最终小灵通打破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对比GSM和CDMA来说,小灵通具有的优势有:1.资费便宜、单向收费:小灵通基于本地网,因此它与固定一样实行单向收费,采用与固定相同的费率标准和计费方式2.绿色环保,小灵通的发射功率很小,平均功率约0.01W,仅相当于电视遥控器的发射功率,远低于我国现行的微波卫生标准3.功能完善:小灵通除具备固定的基本功能外,其它增值业务有:32-64K数据上网、上网、来电显示、呼叫转移、短信息等等业务4.语音清晰:小灵通采用32K语音编码技术,通话质量可与固定相媲美最突出的特点是资费便宜、单向收费小灵通正是依靠“资费便宜”优势得以诞生,在小灵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利用这一突出优势快速抢占移动的市场1997年以前,移动通信网还是数字网,移动通信服务是种奢侈的消费,只为少数人所消费,大多数人无法承受高昂的服务费用和价格1995年,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前身)主持进行了无线接入网论证和选型,参考的技术包括DECT,PHS,CDMA,GSM等,正因为小灵通可以实现本地接入手段从“有线”转变成“无线”,而且能够承载巨大的话务流量,适合我国国情,让广大老百姓用得起,最终PHS被认为是比较适用的两种技术之一。

相对于GSM和CDMA,早期小灵通也有不可回避的劣势:1.基站覆盖问题:早期的PHS基站功率只有10mW,覆盖太差,只有50米左右2.信道容量问题:小灵通无法应付用户迅猛增加的局面,会出现大面积的网络拥塞、通信质量下降的情况3.快速移动切换问题:当“小灵通”用户在基站与基站之间快速进行信号切换时,会出现掉线情况,无法进行正常通话4.异地漫游问题:由于PHS技术原因,无法支持异地漫游服务5.业务单一,缺乏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存在技术问题2000年6月,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的补充和延伸”,小灵通获得“准生证”此后小灵通针对自身不足,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技术内涵得到很大发展至今其组网方式已经由基于V5接口的接入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基于7号信令的网络方式,网络性能和组网灵活性有了明显改进;采用500mW基站将覆盖范围从数十米扩展到数百米,采用基站捆绑和组控技术大大提高了同一覆盖范围内的信道数,每平方公里容量最高可达到2-3万用户;采用智能阵列天线技术后可以分集接收和发送,实现自适应,采用帧同步技术降低了信道间干扰如此等等已基本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关键问题同时在业务上,已经从单纯的发展到实现预付费、短消息、数据上网和定位等一系列新业务。

双模小灵通研制成功,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来解决小灵通的异地漫游短腿双模小灵通能在自己网络覆盖的范围里使用小灵通信号,在没有被自己网络覆盖的地区自动切换成GSM或CDMA信号今天,用户利用小灵通可以进行跨网络短信互发,可以上网、收发邮件,可以开通彩铃服务,可以定位,等等凡是移动通信可以提供的服务,它都可以提供,一些移动通信不可提供的,它也可以提供,如“一号通”服务小灵通不再只有价格这唯一的杀手锏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小灵通针对移动通信,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逐步攻城略地2000年6月,信息产业部突然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的补充和延伸”,限制“在中小城市发展”2002年,新成立的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集团在缺乏移动牌照,以及移动用户数快速增长,给固网运营商的市场经营带来了极大压力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固网用户流失,寻求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都比较重视发展无线接入业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固网交换和传输等资源,特别是一些正在闲置的网络资源,从而发挥固网的最大效益2002年10月,全国已经有近300个城市开通了无线市话业务,系统总容量已达到2000万线,全国“小灵通”用户突破1000万户进入2003年,政策对PHS技术的发展全面解禁,PHS相继进入广州、上海与北京三个原来严禁发展PHS的城市。

2003年3月10日,“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2003年4月,广州小灵通放号2003年5月,小灵通在上海郊区放号2004年5月,小灵通在上海市区放号小灵通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全面覆盖中国大陆大中小城市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迫使移动运营商放下架子,不遗余力吸引用户移动和联通两大运营商不断推出众多套餐优惠措施吸引用户,用户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移动和联通的努力并没有抑制小灵通快速发展的步伐,2004年9月,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大电信运营商总计拥有小灵通用户已经超过6200万思考题1、有人说小灵通替代了GSM和CDMA,也有人说小灵通补充了GSM和CDMA,你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2、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小灵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