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与情的关系,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 的角度,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诗中的景并非客观世界的单纯复现,而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的,这个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指向性杜甫笔下的秋景本来就有萧瑟凄凉的况味,况且古代就有“悲秋”的传统,触凄凉景生悲苦情,符合人之常情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人2、借景(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首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从而塑造出词人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3. 因情造景 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4. 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如欧阳修《戏答元轸》: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间归雁生相思,病下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青年时,曾被贬到宜昌峡州夷州做官夷州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隔,眼下虽已是二月,但春天好像还未到小城一样不过欧阳修那时还年轻,志向远大,因此虽然有山居的寂寞愁闷、“乡思”的缠绕,但更多的是伺机而发的热情眼前无花无春的景况,他并不感到悲伤绝望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他坚信将来的道路会宽起来的,“野芳虽晚不须嗟”,暂时受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每句中都有体现正是欧阳修的这种政治家宽解和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情景交融 双调 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乐景写乐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哀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宋)俞国宝《风人松(题酒肆)》: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2、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哀景写哀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2006福建卷)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滁洲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