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国70年来我党的军事思想演进研究

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1KB
约7页
文档ID:162187758
建国70年来我党的军事思想演进研究_第1页
1/7

建国70年来我党的军事思想演进研究      关键词: 军事思想; 国防建设; 精兵强军;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军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揭示军事活动的规律,对实现强军梦大有裨益   一、70年来我党军事思想的历史回顾   2017年8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军队一路走来,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的强大军队,由过去‘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的确,人民军队自成立以来,既要搞革命,又要搞建设,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军事建设思想演变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第一阶段:巩固新兴革命政权,建设强大国防(1949年至195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一方面,新的革命政权时刻面临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势力反攻倒算;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苏联和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政策,悍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我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毛泽东从分析战后世界矛盾的全局入手,冷静观察,认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正义力量,是新兴力量,是可以依靠的民主力量世界反动力量,随时都准备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了世界反动力量,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此后不久,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着名的"中间地带";理论,美国要进攻苏联之前,就必须先压服这些中间地带处于中间地带的中国,一方面依靠和联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就是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一条自己的广阔道路,要迅速壮大国防实力,保卫苏维埃政权   所以新中国一成立,毛泽东便访问苏联,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一如既往地开展军队的革命化和正规化建设首先,从解放军整编入手,大批军人复员退伍支援农业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把解放之初的550万军队总人数整编到300多万,迅速降低军费支出,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经费由财政支出的43%迅速下降到21%其次,在战争中学习,通过抗美援朝战争,逐渐探索建立诸军种协同作战模式,学习苏联正规化军队建成体系,借用苏军指挥作战体系,对军队领导机关进行了调整,先后成立了总干部管理局总军械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和总财政部。

并建立军官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到1953年,一支集陆军、海军和空军等多军种的总合成的正规化军队雏形,为与侵略朝鲜的外国军队持久作战、消灭在沿海伺机反攻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准备了雄厚的军事基础   ●第二阶段:探索建立现代化军事训练和干部培养体制,推进国防建设现代化、军队正规化(1957年至1976年)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终止中苏双方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第二年又撕毁与中国的协定和几项合同,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最终导致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地区发生激烈冲突而在中国的南疆,中印边界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中越边界,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此时中国在世界上既无卫星,又无核弹,国内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遭受严重挫折,新疆、西藏又发生武装叛乱,内外交困的形势,导致军队国防现代化探索发生极端困难的状况毛泽东及时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把美苏划分为第一世界,他们的争霸战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之根源,我们要在国际斗争中广泛建立统一战线,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时刻应对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以国防建设为第一,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大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扩大军工生产,加强人民防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对外积极防御,永不称霸,绝不侵犯别人,也绝不允许别人侵犯。

  在此期间,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1颗原子弹,1967年又成功爆炸了第1颗氢弹,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获得成功至此中国拥有了大国重器,但中国很快对外宣布,不首先使用原子弹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与美国、日本实行邦交正常化这一时期,我党对外军事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仅平定了西藏地区的暴乱,和平解放西藏,而且在成功抵制了苏军对我新疆和东北地区的安全威胁,同时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情况下,主动撤军和停火,在中越和中老之间大规模组织抗美援助军事活动,迫使美军退出越南和老挝   ●第三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实现军事思想战略转变(1977年至2012年)   上世纪70年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研判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审视度势,对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当今世界的不安宁,主要来源于霸权主义争夺,但是,由于新的毁灭性武器的大量出现和各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努力,使得世界和平的力量依然超过了战争的力量,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下,世界大战可以推迟甚至可以避免,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战争和革命邓小平新军事思想的产生,完成了我党军事战略理论的重大转变,指明了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历史主流,促进发展是各国的根本任务,肯定了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明确了中国要走质量建军的精兵之路,要大力裁减冗余闲散机构和人员,加大高科技战备的投入。

江泽民在担任军委主席期间,对邓小平军事理论进一步阐发,提出"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党的军事思想从准备打大战打核战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国防建设方针,是进入新时期的一次重大理论飞跃,传导到实际中迅速产生效应,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沉重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80年代末,我国成功裁军100万1996年针对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我军出动海陆空合成军和杀手锏武器,对分子保持高压态势1991年,面对苏联突然解体事件,我们党沉着应对,冷静观察,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1997年7月1日与英国政府实行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派驻军队进驻香港,1999年又实现澳门的顺利回归   ●第四阶段:开启中国特色的兴军强军新局面(2013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科学判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地位,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在多个场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了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认为,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是实现国家复兴的战略支撑,强军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到2035年基本实行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必须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理论,必须以改革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做到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明确军民融合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对于保持我军性质、宗旨和高水平战争谋略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这时开始,我军军事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舰艇生产下水,各种战机轮番出新上天,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航空母舰和运20大型运输机相继投入使用,2012年5月我国海军正式组建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海军护航编队活跃在亚丁港,人民海军联合编队常规执行远洋训练,2015年最后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   2014年起,中央军委开始调整组建军委机关各部门,组建各战区机关、陆军机关、战略支援部队机关,调整组建战区海军、战区空军机关,组建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派驻纪检组,组织实施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组建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及5个联勤保障中心,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海军陆战队,调整组建新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

至此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制有了显着变化,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实弹演练表明,我军已经成为一支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虎狼之师、和平之师   二、70年来我党军事思想演变发展历程的启示   军事思想是军事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军事思想的建设,始终注重军事理论的创新,我党不断地探索新的军事理论和国防建设理论,取得军事理论的突破,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强力支撑   ●把握全局,知己知彼,是正确军事思想的产生前提   我党70年来军事思想的演变,恰恰说明,党在领导人民军队走现代化道路的征途中,始终着眼于世界大势和国家全局,坚持用正确的政治方向,运筹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总体布局   新中国成立之后,军事斗争的矛头,由原来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转变为国际反华势力和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军事斗争的方式,由原来急风暴雨式的人民战争,转变为相对和平时期的国力竞争和军力竞争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尝试建设强大国防,走革命化和正规化军队建设道路   1975年邓小平主持军队整顿工作,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修正了战争迫在眉睫的判断。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现代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科技日益发达,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军队数量规模,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各级领导要承认自己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不够,要承认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基于这个全新的判断,党中央下大决心裁军100万,干净利落稳妥地完成了几次大裁军,中央军委总部机关的人员减一半,军区精简为7个,军事院校、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   2012年习近平接任中央军委主席,面对世界格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握时代变革和实践发展的脉络,指出: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一个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必须登高望远,清楚认识到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也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基于这一正确认识,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我国实现新时代强军梦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富国才能强兵,强军才能卫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防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只有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才能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建国之初毛泽东既重视国力的增强,更重视军力的提高,他明确指出国无防不立,强兵是必要的,但是强兵的基础在于国富,离开国富,强兵就是一句空话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明确强调讲,"要加强国防建设,就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果断地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要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配合这个大局,也要在这个大局下面积极参加国家建设,";邓小平认为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科技先进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